财政学简答题中国财政的特征,公共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20

2020-11-25 16:45:16 字数 5935 阅读 5130

1楼:

二、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特点

1、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公共性是指公共财政解决公共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组织国家财政活动的主要目标或基本出发点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运行的基本取向,也是国家财政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边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由多元化投资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组成的竞争性社会格局,必然要求**及其财政综合平衡和兼顾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面向全社会并为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便为全国不同地区,多种经济成分,多元市场主体和经济实体,提供必要的社会投资及生产经营的公共性基础条件,以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主要**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主体、法人实体和城乡居民依法缴纳的各种税赋,使中国的财政收人**具有更大的广泛性和公共性,决定了中国公共财政的人民性。因此,财政支出安排要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为城乡居民提供国民待遇和均等服务的机会,公共性支出要集中于国家政权机构的运转、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和科教文卫发展需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社会公共需要或方面。

而且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把满足其公共支出需要的适应性程度或水平作为组织国家财政收支活动的重要边界,以及衡量财政收支规模适当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3、公共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19 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曾预言“:进入工业化以后,经济中的公共部门在数量上和比例上仍将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大趋势,公共支出将不断膨胀。

”公共财政扩张既是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来自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激化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竞争白热化所构成的压力。首先,从经济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日益攀升。

根据“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规模会以更大比例增长;与此同时,r.a.马斯格雷夫认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支出的规模逐渐增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致使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有了更宽的比较范围,部门、地区之间的相互攀比,造成纳税人对**支出的非理性要求十分突出。其次,从社会环境来看: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处于全面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纠缠在一起,相互牵连、相互联系,使得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变得十分棘手和困难,常常需要支出较多的财力同时解决多个矛盾和问题才能治标治本。

最后,从国际政治环境来看:国际投资环境的激烈竞争,使中国在保证经济增长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造成了外在的压力。

4、财政行为的规范性和法制性。法制性是指公共财政以法制为基础,实行规范管理。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政权的物质或财力基础。

从本质上讲,财政职能是国家职能,是由**的事权范围决定的。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事权则往往是通过立法程序来规定,通过相关的法律来加以明确界定的。因此,由国家职能特别是**事权所决定的财政行为或财政活动,往往也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和公共性特点。

财政基本特征是?

2楼:知者谓我心

1、阶级性与公共性。

关于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的国家,**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

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的经济行为,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关于公共性:财政具有鲜明的公共性。

(1)既然财政是国家或**的经济行为,而国家或**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就具有公共性。

(2)财政是为国家或**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那自然具有公共性了。

2、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强制性。财政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为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

来实施的。

无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国家征税后,税款就由国家所有了,对纳税

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支有收,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

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收支是否平衡或对称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是公共性。即公共财政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的,凡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财政就不去介入;凡属于或可以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财政就必须涉足。

二是非盈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社会管理者,其行动的动机不是、也不能是取得相应的报偿或盈利,而只能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己任。其职责只能是通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为市场的有序运转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和物质基础。

即便有时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活动也会附带产生数额不等的收益,但其基本出发点或归宿仍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不是盈利。表现在财政收支上,财政收入的取得,要建立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财政支出的安排,要始终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宗旨。

三是法制性。即收支行为规范化。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

不仅财政收入要来自于社会成员的缴纳,财政支出要用于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事项,而且财政收支出现差额带来的成本和效益,最终仍要落到社会成员的身上。既然大家的事情大家都有份,社会成员对于公共财政的运作便有强烈的监督意识,从而要求和决定着**财政收支行为的规范化:以法制为基础、全部**收支进预算、财税部门总揽**收支。

公共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20

3楼:匿名用户

第一题:如何评价财政的效益

我国财政现在叫做公共财政,其主要职能有三个,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衡量评价财政的效益,主要从财政履行这三个职能情况来看。

**要要能够保证**机关的正常运转,执行社会公共职能,例如****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同时正常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开支,例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等,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很好的引导,例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在社会分配方面,要能够对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结果进行合理的纠正,实现公平分配,保证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在经济稳定和发展方面,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同时带来经济结构的改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社会事业的进步。

第二题:名词解释: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就是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它包括所有融资活动。它是由许多子市场组成的庞大的体系,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市场、投资**市场、金融**市场(金融期权市场)、外汇市场等组成。

第三题:没有见到题,呵呵

财政学作业(简答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特殊性及其原因

4楼:匿名用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0 .96%,1995年降到最低点11.6%,以后逐渐上升,2002年上升到21.

4%。2008年估计这一比重达到21.6%,

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合理性的判断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合理性的判断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以瓦格纳提出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作为依据,认为1978—199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财政支出规模应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而实际上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下降,因而是不合理的(赵志耘,1998);另一种观点以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认为1978—1996年间,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支出实际增长比gdp实际增长速度慢,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摆脱对财政支出增长的依赖,开始转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推动,因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下降是合理的(赵杰,1999)。

我们认为,由于我国财政制度的不规范,从而导致三种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存在,因此,必须结合三种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判断:1.小121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在1978—1995年间不断下降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下降太快;又有其不合理性的一面,1996年不断上升是合理回归。

这是因为1978年开始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增大。市场机制的突出作用体现在国有经济之外的非国有经济(包括私营、个体、联营、外商投资经济等)的快速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承担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本应由财政承担的一部分职责,从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大,财政承担职责范围就逐渐缩小,这样对财政支出的需求仅限于公共商品和服务提供领域。因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导致财政支出范围的不断缩减,财政支出规模随之下降,并且与财政支出规模下降相伴随的是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因此财政支出规模下降就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从财政支出规模的最低限度——维持**最基本的职能的实现角度看,我国一般社会公共需要必要量占gdp的比重1978--1996年间从20.69%下降到18.66%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杨斌,1998),因此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最低限度应该在20%左右。

然而,我国以往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则从1985年的22.36%下降到1995年的最低点11.6%,这表明在此期间我国**集中分配的预算内财政支出资金连维持**最基本职能实现的资金需求都保证不了,小口径财政支出规模下降太快又有其不合理的一面。

1996年以后小121径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回升,2002年已达到21.4%,应该说是合理回归。望采纳

几道关于财政学的简答题 高分~ 10

5楼:

陈共老师的《财政学》上面全都有,你摘抄一下关键点就行了

6楼:教育弄人

1、稳健财政政策要配合宏观调控,不给经济带来扩张性的影响。如:针对2003年以来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银行采取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一系列手段控制银行信贷的过快增长,迄今为止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但是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并不稳固。

为巩固宏观调控的基础,稳健财政政策要适当控制和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和财政赤字的规模,避免给经济带来扩张性的效应。同时,曾在通货紧缩背景下充当宏观调控主角的财政政策,将让位于货币政策,在这一轮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风险的宏观调控中甘当配角。

2、稳健财政政策要突出其结构调整功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一般是总量控制不一样,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要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既包括总量控制又包括结构调整。如:

2005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一方面要体现总量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既要防止经济总体过热,又要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稳健财政政策的这种结构调整功能,一般可通过合理的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实现。

3、稳健财政政策意味着要抓住财政收入增长加快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加大农业税减免力度。我国**今年已经积极酝酿和推行税制改革、完善操作方案以及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比如,在全国停征农业税,并在部分地区加快进度;今年下半年东北地区若干行业率先实行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在保证出口退税正常需要、确保“不欠新账”之外,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历年遗留的出口退税欠款的“老账”问题等。

今后一段时间还要加大增值税转型、农业税减免的力度,

逐步进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开征消费税等税制改革项目。

4、稳健财政政策要加强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从支持经济增长转变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去我国的财政支出过多注重支持经济增长,而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欠债很多。在稳健的财政政策框架下要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更多注重财政资金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投入,加大对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重点转向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等方面。

要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及政策框架确立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使财政功能由经济建设型转为公共服务型,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地发展。

我国2005年以来制定稳健财政政策具体实施措施的基本原则是:

一要服务于我国整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要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出贡献,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影响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