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香港1司马斤=16两=605g,1两=38g香港1公斤=1000g=26.5两
大陆1斤=10两=500g,1两=50g
大陆1公斤=1000g=20两
请问香港的16两等于内地几斤?
2楼:牛皮哄哄大营
大陆1斤,不是等香港16两,只是等香港10两,大陆是叫市斤, 大陆1 斤= 10两= 100钱,1钱= 5克市制, 不等同香港的斤, 香港1斤= 16两= 160钱. 故香港1斤,是比大陆1斤,多了6两
香港1斤等于大陆几斤几两
3楼:草长萤飞
香港1斤 = 604.78982克
中国大陆1斤 = 500克
自己推算下吧
4楼:八八问与答
香港1斤=16两=604.8g,即香港1两=37.8g。
内地1斤=10两=500g,即大陆1两=50g。
香港1斤 = 约内地1.2斤。
香港十六两等于多少克
5楼:匿名用户
香港的两是司马两,等如37.429克。十六两等于598.864克
6楼:匿名用户
香港、台湾以至海外其他华人聚居地区依然使用自清末流传下来的旧制度量衡。
香港的两是司马两,1两=37.429克。
十六两=598.864克
7楼:匿名用户
香港(一斤=十六两) =0.6048 kg=604.8 g =604.8克
8楼:奥妙的数学开拓
香港使用的是”清制”衡器十六两称,16两=1斤=500克。
香港十六两等于500克。
9楼:匿名用户
香港的16两相当于咱们这里的10两,那边用的还是16进制的老称,所以16两就是1斤,也就是500克
10楼:匿名用户
香港的两是司马两,
1司马两=37.429克。
十六两等于598.864克。
请问,香港称转为大陆称怎样转换。计算公式是什么。谢谢。
11楼:匿名用户
香港依然沿用老式的计量单位,称为“港称 ”,也就是习惯上称的“司马称” 。香港的司马平制标识 : 1司马斤 = 16司马两 = 600克(g) 。
香港一斤分成16两 " 600克" , 半斤八两 300克。
大陆一斤分成10两 "500克" , 半斤5两 "250克" 。
香港斤两是不是,大陆1斤等于香港1.2斤?
12楼:匿名用户
香港的斤两的确与大陆的不同.香港一斤是十六两,而大陆是一斤十两
13楼:匿名用户
香港一斤(600克)相等于大陆一斤(500克)1.2斤
香港的称和大陆的一样吗
14楼:匿名用户
当然一样,至少克是全球通用的计量单位,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香港更可能是用公斤,大陆是用市斤作为基本重量单位。
古代的一斤是古代的十六两,是现在的几两?
15楼:种花家的小米兔
与现代国际单位制比较,1斤约合0.5千克。中国秦代度量衡制度中规定: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与现代国际单位制比较,1斤约合0.5千克。
西汉每斤,258.24克;东汉每斤,222.73克;魏晋每斤,222.
73克;南齐每斤,334.10克;梁、陈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
73克;东魏每斤,445.46克;北齐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
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
从有“斤”这个概念开始,一直到**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轻而易举,一律除以16就是。
秦统一度量衡后,反映在衡制方面为五权法:即铢、两、斤、钧、石,非十进位制。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汉承秦制,据《汉书·律历志》记载:“权者,铢、两、斤、钶、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这就是用黄钟律管所容一千二百黍的重量来定义衡器的单位两的量值。自汉以后至隋代相承不变。
唐代重量单位:“累、铢、钱、两、斤、钧、石”,非十进位。宋代以较验乐尺积累法中之分、厘、毫、丝、忽五个位,用来命名重量单位以下的小数名称。
16楼:zer0小雪
现在中国大陆1斤=10两=500克,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
国际标准单位中没有“斤”,这是我国的一个单位。换算:1千克=2斤,1斤=500克。
两,又作両,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
“两”是市制的重量单位:1两=0.05千克=50克。
扩展资料:
在中文有许多字义,通常读作qián(汉语拼音)或ㄑ|ㄢˊ(注音符号):钱是货币的通称,或称现金或金钱,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依照交易习惯,做为购买物品对价的工具。
钱,又作匁是尺贯法质量单位之一。一钱等于十分,10钱为1两,1000钱为1贯。实际质量于各地不同时代皆有变化。一钱是一两的十分一重。
“匁”字的由来在有两种说法,一说因为“钱”在日语中与“泉”同音,因此日本人借用“泉”字的草书写法创造了“匁”字。
另一说因为“钱”在日本的简便计数写法为“文メ”,将此二字组合起来便成了“匁”字。但香港的历书中“秤骨”相关的页面的钱多年来也写成“匁”,有可能是受到日本影响。
公制: 1斤=10两=100钱,1钱=5克;市制:1斤=16两=160钱。
现在香港规定,一钱等于1/10两或者十分,1/160司马斤,即3.77994克。
现常用于中药处方。金银等***交易用“金衡钱(macetroy)”,等于“金衡两”1/10,转换为十进制等于3.7429克,比普通钱略轻。
台湾、越南1钱相当于3.73克。
日本在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所公布的度量衡法中规定1钱为3.75克。
现在新加坡法律规定,一两是11?3安士、一斤是11?3常衡磅,所以一钱等于1?10两或1?160斤,即3.77994克。
17楼:强颜欢笑丶擺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 “斤价求两价” 的歌诀: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
” 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到了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四留二五,五留三一二五,六留三七五,七留四三七五,八留单五,九留五六二五,十留六二五,十一留六八七五,十二留七五,十三留八一二五,十四留八七五,十五留九三七五。”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请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
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当于668.19克,隋末1斤相当于222.
73克等。 另外,根据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实重64公斤。那么每斤相当于640克(《历代度量衡简表》的标准是596.
82克),跟汉代258.24克相去甚远。 1959年开始一斤等于十两:
1959年6月25曰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 “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从1979年1月1曰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 “克、毫克、升、毫升” ,不用 “两、钱、分” 等。
“钱”换算为“克” ,近代以来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克(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克(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算的(此换算方法实际上并不正确)。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克一斤改为500克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
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 3.72克(3.71875克)。
希望对你有帮助求采纳
186两是几斤几两
18楼:匿名用户
十两一斤,186应该是18斤6两,
19楼:匿名用户
186两是(18)斤(6)两;
186/10
=18...6
20楼:匿名用户
18斤6两
如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古代十六两一斤的“称星含义”是什么意思
1楼 苦味精味苦 十六两制旧秤的秤星,其中每一颗星都代表一个星宿。 它们是 北斗七星 南斗六星,再加上福 禄 寿三星。 秤星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要公平正直,不能黑心若给人短斤少两损阴德,其中少一两叫 损福 ,少二两叫 伤禄 ,少三两叫 折寿 以此暗示做生意,人要诚实,不能昧了良心...
我有老称一斤六两的,秤砣是石头的请问有收藏价值吗
1楼 杨天德 没刻字就不好确定具体的时间了。一般这样的东西都是 或之前的产物,秤杆往往会用红木或者类似的硬木来做,比较有价值,现在完整原装的一套秤也不多见了,所以建议好好保存。 2楼 裴松松 你好可以给我看看你的秤砣吗? 3楼 匿名用户 是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这类是民俗类的东西,经济价值不高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