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对晚清文学的革新有什么突破性意义

2020-11-25 15:10:39 字数 4723 阅读 9640

1楼:萧萧落叶情

“五四”运动,兴起于青年爱国****,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五四”运动又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五四”的“文学革命”运动,虽兴起于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而它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却决非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1917年1月2卷5期)所能代表的。

尽管当时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也是顺应了历史潮流,起过积极的作用。胡适提出的“文学改良”的“八事”,确也符合新文化运动的需要,只是他的所谓“八不主义”的改良主张,主要还是侧重于文学形式的“改良”,即“文学工具上的改良”

,而绝少触及内容,他自己就明言,并“不敢提起‘文学革命’

的旗子”(《逼上梁山》)。早在1918年,鲁迅就敏感地觉察到这个问题,在致钱玄同的《渡河与引路》一信中,十分明确地指出:“倘若思想照旧”,即使用白话文写作,“便仍然换牌不换货”,“所以我的意见,以为灌输正当的学术文艺,改良思想,是第一事。

”(《集外集》)

真正举起“文学革命”大旗的,是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的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他所提出的三大主义,明确地要把文学的形式与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这些口号和主张,虽还稍嫌笼统和空泛;对旧文学,也还存在着毛泽东同志所指出“五四”运动中的一般缺点:“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反对党八股》)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却是要求文学应从封建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成为广大民众所享有。其内涵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的意义。他明确宣称:

“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意即要革新封建文学作为“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政治工具。因而,这篇《文学革命论》,的确较全面地反映了“五四”

文学革命运动民主启蒙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随后,由于**十月革命的爆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驱者们的文学革命的理论主张,也更加表现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鲜明倾向。李大钊在《什么是新文学》一文中公开提出,只“用白话文作的文章”,“摭拾了几点新知新物”,却仍保留着科举的商贾的旧毒新毒,并不是新文学。

而所谓“新文学”,应为“社会写实的文学”,“要具有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此文的有些提法虽不很确切,却同只借用白话文的形式改良而不涉及思想启蒙的胡适之流划清了界限。陈独秀和李大钊对于“文学革命”与“新文学”思想启蒙宗旨的阐发,实可称之为文学革命运动的战斗宣言和战斗纲领,立即受到了当时“五四”新文学代表者们的响应与实践。鲁迅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就曾直言不讳,自豪地宣称:

他在“五四”时期的作品,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先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愿意遵奉的命令,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我做**,是开手于一九一八年,《新青年》上提倡‘文学革命’的时候的。……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这些确可以算作那时的‘革命文学’。

”(同上书)鲁迅非常了解艺术应是“发扬真美,以娱人情”,但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还是将创作实践与审美理想自觉地服务于“文学革命”的启蒙。当然,他又并不因此而降低艺术的审美追求。他发表在《新青年》上,成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振聋发聩的丰碑式的杰作《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也同样是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并真正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中国新文学大系·〈**二集·序〉》)

鲁迅在谈到自己怎样做起**来,又曾明白地说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最着力的一个。”“说到‘为什么’做**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来》)

“为人生,而且改良这人生”,这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启蒙主义”很好的概括,它不只是鲁迅的主张和实践,也是现代文学史上较有影响的一大流派———文学研究会所积极倡导。

茅盾当时在《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一文中所强调的,就是文学应当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文学研究会宣言》还明确宣告,它既反对封建主义的“载道”文学和游戏文学,也反对只追求“纯艺术”的文学。不过,在“五四”时期,“为人生”

的文学,虽是有影响的思潮,却不是唯一的思潮,而是与“为艺术”的浪漫派、唯美派思潮分庭抗礼,各呈异彩。正如现代文学史家李何林所指出的:“人家(指世界各国)以二三百年发展了这些思想流派,我们缩短到二十来年反映它,所以各种‘主义’

和‘流派’的发生与存在的先后与久暂,不像欧洲各种文艺思潮的界限较为鲜明和久长,或同时存在,或昙花一现地消失。”(《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序》)以“浪漫主义”为旗帜的“创造社”,就有先后期主张的差异;“新月派”也有后期的分化和发展。不过,也应当承认,无论是文学研究会的写实主义,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以至新月派的唯美主义,他们的口号是“为人生”还是“为艺术”,也无论是茅盾、叶圣陶的写实**,许地山、王统照的问题**,还是郭沫若热情奔放的自由体新诗,郁达夫的“自叙体”的抒情**,闻一多的力求表现“三美”(**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格律诗,徐志摩的抒发性灵的“咏叹调”……它们或者与文学革命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远离文学革命,以至与文学革命相对立,但它们却都是同一历史环境里的产物,代表了“五四”新文学的一个方面,对反对旧文学,确立新文学,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于是,所谓现代的白话文学,以及它的各种形式的作品,蔚然成风,为各种报刊所采用。革命文**动,终以其不可阻挡的声势,开拓了现代文学的新纪元。今年已是“五四”运动的八十周年,而以《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的现代文学史,却已有了八十多年的发展。

这八十多年,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学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一代代作家活跃在文坛上,实是很少有未接受“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影响,而能在现代文学史上有所成就。“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一翼。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文学革命的“启蒙主义”,也同样是唤起人民的觉悟,改良这人生的“启蒙”。“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新民主主义论》)

从“五四”的文学革命,到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动,到四十年代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今天的文艺的“二为”方向,尽管时代已经不同,文学的审美追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却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继承和发展“五四”

的优秀传统。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中国人民正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正在鼓舞着我们。

九十二年前鲁迅曾经预言:“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坟·文化偏至论》)这是前驱者们的伟大理想,而“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当代文学只有时刻不忘“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鲁迅:《坟·灯下漫笔》)的使命,才是对“五四”精神最好的继承。

试论晚清文学变革运动对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影响

2楼:江上柳如烟不哭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各种维新思潮的发展,晚清文学呈现了一种繁荣局面。晚清文学的繁荣,体现了外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晚清文学显示了一种把文学推向现代化的趋势。

影响:1、文学观念的变化和现代性文学格局的形成,最重要体现在晚清文学明显强化和提高了**和戏剧这两种文体的地位,明确**、戏剧、诗歌、散文为平等并列的四大文体,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这种观念转变,奠定了“五四”新文学整体格局的基础。

2、对翻译文学的高度重视。1896年-1916年,翻译外国**800多种,林纾翻译的**被称作“林译**”,形成当时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繁荣了晚清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五四”新文学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很大的影响。

3、晚清**创作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以梁启超为代表提出**界革命,在艺术上不成功,但因特别追求**的社会意义,明确反对把**看作游戏和娱乐,追求它的社会意义,这种追求实际上就是茅盾、叶圣陶等人文学研究会强调为人生服务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四大谴责**)。晚清**初步吸取和运用了一些西方**的新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加强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直接取材于现实中的人和事,甚至出现了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刻画,为新文学作家实现**的根本转变提供了必要的经验。

4、晚清出现了话剧的萌芽。

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1906年成立的春柳社,1907年演出《茶花女》,是第一部登台演出的话剧。

为什么说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

3楼:匿名用户

五四文学革命已经有 85年的历史 ,功过是非 ,理应给予理性的学术评价。对于五四文学革命 ,既有“新儒学派”的根本否定 ,受“新儒学派”影响的传统文化维护派的指责与否定 ,也有“国学派”、“鸳鸯蝴蝶派”、“新鸳蝴派”等的挑战 ,他们的一些批评指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缺点与失误 ,往往不无道理 ,但相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功绩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功绩有 :

( 1 )以白话取代文言 ,完成了文学语言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 2 )揭开了中国“人的文学”的新篇章 ;( 3 )彻底扫荡了“鸳鸯蝴蝶派” ;( 4 )取法欧美文学的经验 ,实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的首次接轨。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是:

1、五四新文化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文学革命作为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以激进的态度否定了以封建思想为其主导的传统文化体系,宣扬了个性解放、人性自觉、自由平等等新思想、新观念,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挥了巨大作用。

2、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它为白话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奠定了基础。

3、打破中国文学孤立封闭的格局,建立了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