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真的促进出口吗

2020-11-25 13:20:39 字数 5531 阅读 7048

1楼:匿名用户

中国对外直接

投资对本国的出口**是有促进作用的。

(一)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过去中国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进行出口**与其他国家产品进行竞争,但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逐渐失去了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类制造业逐步成为夕阳产业,向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此类属于劳动力导向型。根据小岛模式,中国发展自身比较优势产业,对外投资夕阳产业,有利于出口**结构调整,带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的周边产业出口。

(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从而稳定汇率,避免因汇率波动影响出口竞争力,扩大我国的对外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三)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企业绕过**壁垒。进行跨国并购或者直接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有利于我国企业拓宽国际市场,解除由于**壁垒而使得出口**受到限制,增加产业内**,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联的产品出口**。

(四)对外直接投资使我国企业获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中国企业通过向发达国家进行绿地投资,建立研发分支机构,可以接近东道国的r&d资源,进入所在产业高端技术聚集地,进行模仿学习,获取先进知识与技术。增加自身的所有权优势,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从而扩大出口**。

我国的大连机床就是通过并购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和兹莫曼公司从而获取逆向技术溢出,跻身世界十大机床。

(五)寻求资源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企业增加资源类产品国际定价权。2011年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144.5亿美元,占19.

4%。对于稀缺资源的对外直接投资,弥补中国企业国内的要素禀赋不足,进行此类的投资,有利于扩大企业在国际定价上的话语权,增加产业的出口**优势。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可以带动出口

2楼:巴巴泡泡

出口是外国对国内产品的需求,直接投资也会加大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比如中国人在美国开一个中国餐厅,原料当然要在中国进口!

我想你说的直接投资取代出口指的是中国在国外设厂,使许多出口转化掉!但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使许多东西只能在中国生产才能有利润,所以发展对外投资当然不会是投资这类型的企业!投资的应该是只有接近销售地才有利可图的行业,比如服务业,金融业!

这些都会带动出口!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多少流向发达经济体,多少流向发展中经济体

3楼:证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增速放慢

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减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不仅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中国的**顺差规模。统计表明,美国经济增长降低1%,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降低4%。

另外,中国许多**伙伴国的经济增速也会因美国经济减速而下降。以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20%左右计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实际出口增速下滑。

9月以后的中国出口月度实际增长率已经从上半年的约20%左右降至10%以下。

2: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限于心理冲击

由于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实施严格管制,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的次级债券数额较小,损失应该可以控制在数百亿元人民币。在资本市场方面,中国对资本项目实施严格的管制,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是分离的,国际资本市场上次级债券相关资产**的大幅**没有蔓延到中国资本市场。因此,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限于心理冲击。

近期中国**市场深幅下调,远超过美欧市场的调整幅度,显示了中国投资者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恐慌过度。但是如果实物经济出现问题,金融危机可能对中国金融市场构成实质性冲击。中国金融机构资产**化程度较低,房贷违约的风险集中在商业银行,如果房地产**出现大幅**,金融系统将会受到严重冲击,并会导致信用风险向整个资本市场扩散。

热钱的流动和香港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在中国实物经济大幅下行或香港**大跌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中国金融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影响。

3:投资和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由于外部需求下降,过去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20%的出口部门面临严峻的收缩局面,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必须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也应该相应地转变。我国经济形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经历了去年底的防过热、防通胀到今年上半年的保增长、控物价再到现在的保经济增长。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宏观政策将着力于扩大内需,除“加大投资力度”外,维持和扩大消费也将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4:外汇储备管理和对外投资的风险增大

目前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已经位居世界首位。在金融全球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格局下,管理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并保证其保值增值是有难度的,而中国一向缺乏在境外成功投资的经验。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大量的美元储备投资于低风险的美国国债,结果却遭受汇率损失。

与国债相比,公司债券与**等收益率较高,但风险也较高。金融危机形成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波动性增大,显示对外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国际直接投资的关联性

4楼:淡烟

**投资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使人们认识到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之间的关联性,即两者既存在互补性,又具有相互替代性。中国已经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面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不断增长的势头,中国的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和**部门加强联合,多管齐下,采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等措施进行积极的应对,同时还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试图通过加大对相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到相关国家内进行投资设厂等方式绕过反倾销壁垒,推进中国的对外**不断发展。

为此,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研究了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个案及其分析。例如goodman,spar和yoffie(199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倾销诉讼所达成的“有序市场安排”和“自动出口限制”协议促使日本和其他外国企业改变了向美国出口打字机、彩电、汽车、钢铁和半导体的方式,而直接到美国当地去生产。barrell和pain(1997)也发现,日本1981~1991年间对欧盟和美国的直接投资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日渐增多的反倾销诉讼的影响。

1991年,韩国的一份《韩国制造业的国外投资经营成果调查表》揭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联系比较密切,如开拓市场和回避进口限制所占比重在整个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中达到35.7%.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正面临着20世纪日本和韩国在出口**上的相同遭遇,所以中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从而绕开**保护壁垒,改变国际**关系中被动的局面。事实上,在不断面临国外反倾销等**保护手段的压力下,中国一些企业也已经转而采取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例如中国彩电厂商到土耳其设立生产基地,不但带动了一定的零部件出口,而且为避开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tcl公司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直接在德国境内设厂生产各种型号的彩电整机,利用原产地规则有效地绕过**壁垒,其效果更为显然。 中国根据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关联性,积极实践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绕开国外的**保护壁垒,推动本国对外**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调整。

首先应该看到的是,目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总数6960家,中外双方协议投资总额 137.8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金额93.

4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企业42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22亿美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也从最初的只投资于与**有关的服务业,逐步拓宽到工农业生产、投资开发、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咨询服务、技术开发、**、金融、房地产等各种产业。

特别是服务**型的行业投资十分突出,按照投资额计算,截至1999年年底,在中国海外投资中,服务**型投资占62%,资源开发型投资占19%,生产加工和农业开发投资占18%.此外,对外投资的区域逐渐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延伸。在中国跨国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由于投资主体的限制,外贸公司的投资区域多选择在原进出口市场集中的地区,以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为主,而承包工程多集中在中东和非洲。

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中国海外投资从以港澳、东南亚地区为主逐渐扩大到其他国家。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遍布154个国家和地区,而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200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排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加拿大、澳大利亚、秘鲁、泰国、墨西哥、赞比亚、俄罗斯和柬埔寨。

中国在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都超过了1亿美元,约占中方投资总额的67%,其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额都超过了3亿美元,占中方总投资额的29.4%.所有这些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对外**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应当承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进对外**发展的效用不够明显。根据国内有关院校和学者的调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目前还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既有可能是母公司出于长期战略和开拓外国市场的目标需要,也有可能是为了克服已经存在的**壁垒,还有可能是为了安置和转移国内过剩的资源,等等。

但是,无论如何,在所有的动因之中,通过增加或扩大直接投资,以绕过**壁垒,克服进口国**限制的动因所占比重是很低的,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面临**壁垒时,较少使用直接投资的方法去绕开。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关联性不大。如2001年,中国向对反倾销问题叫嚷最厉害的地区之一的欧盟出口了492亿美元,而对欧盟的投资仅为1161万美元,是中欧**额的2%.

统计中还发现,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德、法、英、意等大国,即使在这些中国企业投资偏好的国家中,中资企业的总投资额也不足5000万美元。另一方面,据统计资料显示,1998~2000 年三年内,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分别达到281亿、302亿和455亿美元,但三年内中国对欧盟投资总量增幅不大,分别为5097万、5149万和5884 万美元,就是明显的例证。

怎样进一步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对外**的作用?根据中国的实际状况,除了需要积极地鼓励与提倡服务业和自然资源开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之外,应当重点抓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的影响较为复杂。

首先,由于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中,有近一半投资于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生产初级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对带动中国相关行业的**出口作用很小,但如果能进口该初级产品,经过深加工再出口,则能间接起到**创造效应。其次,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如机械行业,由于其技术是与原材料、零部配件等高度结合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动中国相关技术、原材料和零部配件的出口,因此具有明显的**创造效应。此外,遭受**壁垒的行业如纺织品业,由于直接出口的困难较大,出口成本提高,为了规避这一壁垒,寻求在海外的市场,争取参加国际分工,企业往往转而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对**的替代,补充市场的**损失。

如果在投资中可以使用国内原材料,则可以促进国内原材料的出口,对**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虽然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能产生替代效应,也可能会有创造效应,但经验性研究表明,作为投资母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创造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对外直接投资会改变母国向东道国出口的商品构成,以中间产品出口代替终极产品出口,这也就更说明了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的关联性将会不断发展,中国应该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积极改变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缺乏竞争优势,与对外**的规模不相适应的状况,鼓励企业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确实可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同时,**要加速完善境外投资立法,利用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提供优质服务, 努力建立起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之间的健康良性的发展关系。

2.试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策

1楼 匿名用户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 近20年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 fdi 呈高速增长态势。然而,进入2001年以后,由于新经济泡沫在美国的破灭,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的衰退,并影响到西欧和日本,尤其是在 9 11 事件后,美国经济不仅复兴无望,反而雪上加霜,全球性经济衰退也进一步加剧,外国直接投资也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