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对事情做出判断意思,有些事情不要刻意做出判断什么意思?举例

2020-11-25 11:30:38 字数 5123 阅读 4695

1楼:万江入海

就是说你自己有对事情的一定准则,有自己的原则。知道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有些事情不要刻意做出判断什么意思?举例

2楼:抹不掉呀

刻意,有表示故意、特意、用上全部心思的意思;古时为克制意志、潜心致志,用尽心思。 不要太刻意也就是不要太用尽心思的意思。

3楼:匿名用户

可以举塞翁失马的故事为例。马丢了不一定就是坏事,结果带回来几匹好马。带回来几匹好马又不一定是好事,导致儿子骑马摔残。儿子骑马摔残又不一定是坏事,残疾导致不用上战场而活命。

决定是对事情做出主张是什么意思?

4楼:旱烟

决定,就是对一件事该怎么行动,

做出了选择。

也就是做出主张。 形容一件事该怎么做已经确定下来了。

5楼:匿名用户

就是说决定去做某件事,就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路吧

6楼:匿名用户

就是对一件事做出决定,主张怎么做吧

举例子说明在对事物做出判断之前,一定要先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

7楼:匿名用户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

“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

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这个成语意思是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现实中的例子很多,如:

一天,一群小孩在一起玩的很高兴,一男孩不小心撞痛了一女孩。女孩就哭泣着向其家长说是是男孩打了她,结果小女孩的家长怒气冲冲地向小男孩的家长兴师问罪,说是小男孩欺负小女孩,小男孩的家长就请小女孩的家长一起向其他小孩弄清事实经过,还了小男孩的清白,小女孩的家长自然气消。

怎样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8楼:匿名用户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廋哉?人焉廋哉?”

解说:“视”、“观”、“察”这三字都有“看”的意思,但在这里具体所指不同。“视”是就当前能看到的事物而言,“观”是就以往、过去的事物而言,“察”是就事物的内质、本性而言。

相对应的,“以”是指人的当前的言行;“由”是指导致此人当前言行的原因,这是就外在因素而言;“安”是指此人以什么样的用心和目的,导致了当前的言行,这是就内在因素而言。

那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既要看他当前的言行,又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还要看他的实际用心和目的是什么。

“廋”,是隐藏、隐匿的意思。

“人焉廋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还有什么可以掩盖隐藏的呢?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经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考察,也就没有什么能被隐藏和掩饰的了,那么就可以给此人下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判了。

孔子重复两次“人焉廋哉”,是为了加重语气,强调这三种方法,在对人作评判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义:孔子说:“要客观综合的评判一个人,首先要看他当前言行的好坏,其次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第三要看他的用心和出发点是否纯良。

如果用这三种方法来考察一个人的话,那此人还有什么可隐藏和掩饰的呢?也就可以给此人作评判了。”

小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是孔子给出的,从“现在”与“过去”、“外在” 与“内在”的双重角度,综合判断一个人善恶好坏的三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评判一个人,最直接的,就是先以平时都能看得到的日常言行来进行判断。如果一个人平时的言行,看起来很好,或是很坏,姑且留下一个初步印象,但还不能下结论。

第二步,要看是什么外在因素导致了此人当前的言行。这种外因,也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这就出现了四种情况:

其一,好的外因,导致了好的言行,也就是一贯的好;其二,坏的外因,导致了坏的言行,也就是一贯的坏;其三,好的外因,导致了坏的言行;其四,坏的外因,导致了好的言行。到此,更不能轻易下结论了。

第三步,要考察此人的用心和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内在因素导致了此人当前的言行。当然,“内因”也分为“好”与“坏”两种。

经过上面三个步骤的考察,就可以对一个人进行评判了。照此标准,就会出现八种的情况:

第一种,此人言行一贯的好,用心也好,表里如一,那么就可以判定此人是好人;

第二种,此人言行看上去是一贯的好,但他可能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别有用心的伪装自己,所以不能判定此人是好人;

第三种,此人言行一贯的不好,用心也不好,那么可以判定此人不是好人;

第四种,此人言行看上去是一贯的不好,但可能是由于习气所致,其内心并不一定有什么坏的想法和目的,那么也不能判定此人就是坏人。

第五种,此人为了真心改邪归正,改变了不好的过去,成就了当前好的言行,那么可以判定此人还是好人。

第六种,此人是别有用心的,以“改邪归正”来伪装自己,刻意改变不好的过去,诈现出当前好的言行,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么就不能判定此人是好人。

第七种,此人自甘堕落,将好的过去,退变成当前不好的言行,那么可以判定此人不是好人。

第八种,此人内心还存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但由于不好的外在因素,迫使他形成了当前不好的言行,那么也不能判定此人就是坏人。

9楼:宋闵俊

楼上讲那么多废话真多,【细节】决定一个人,

10楼:匿名用户

那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判断力

慢慢锻炼呗

11楼:匿名用户

要搞清楚判断的是什么,然后去查相关的资料,对事物的判断力自然就提高了嘛,至于对人么,就没这么容易了,你没把问题说清楚!

12楼:勇江谷忆丹

学习:搜索大量的信息.

分析:深层级的思考问题.

决断:果断的作出决策.

对事不对人什么意思??

13楼:匿名用户

判断做的事是对是错 跟是什么关系什么职位的或者平时表现很好的人无关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14楼:匿名用户

只针对这个事情,不针对人,这个事情发生在谁身上也是这个态度

15楼:川木将

只对某一件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管是那个人都一样处理。

16楼:匿名用户

公平对待事情,对谁不偏心,不看人对待。

17楼:匿名用户

无论什么人做了这件事,我都是给出这样的说法。

18楼:焦妮尔

谈论事情只看事情本身,不因与其相关的人而有任何偏心。

19楼:我打啊哦

指某个人犯错了,咋是针对这价事来说他,而不是针对某个人来说他。

20楼:匿名用户

这个事是这个人做的不对,意思就是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这是说事不对不是人不对

21楼:肖云纤

无论谁做错了,都不能看人来定罪

22楼:最会关心人

只针对事情不针对个人

23楼:季节的雾

这件事做错了,谁做的都不对,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意思及事例

24楼:匿名用户

做对的事情是指方向正确,把事情做对是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完成了他所在位置要求他做的事情。

做对的事情需要有超越当事人环境位置,更高的远见,更智慧的抉择,及更勇敢的决心。

当年东德的士兵看守柏林墙,奉命射杀了**到西德的人,但是后来却被判有罪。尽管以他们的职责是做对了事情,但是他们可以把枪口抬高,就不会让同胞死在自己的枪口之下。

很好的问题!

25楼:从此不予再新人

她们的区别应该是前提不同吧 事例实在有点…

26楼:匿名用户

做对的事情很简单,但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对确实是有难度的

考虑的意思是什么

27楼:向前

考虑的含义是思考、探索问题,对出现的事情做出无声的推测推演及辩论,以便做出决定。

【词目】 考虑

【英译】[consider;think over;ponder on]

【基本解释】沉思

含义思考问题,以便做出决定。

出处思索问题,以便作出决定。

巴金《新生·五月八日》:“这太突然了,我不能够马上决定。我还应该考虑。”

徐铸成《报海旧闻》二五:“他说我所提出的意见很重要,关系到《国闻社》的前途,他也早考虑到了。”

示例1.考虑问题

2.让我考虑一下

3.这个问题让我考虑一下再答复你

4.你做这件事,有点欠考虑。

与思考的区别

编辑1.“思考”相对考虑来说,较严肃、正经些,思考的程度更进一步。

2.“思考”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带有判断性。

28楼:尔东有

思考问题,以便做出决定

对人对事物所下的最后论断是什么词语地意思

29楼:晚风就是俺

对人对事物所下的最后论断

这个词语是:

结论拼音:

[jié lùn]

[释义]

1.从一定的前提推论得到的结果 2.对事物的做出的总结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