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我爱
16岁男子古代称为“二八”。
16岁二八:为16岁。20岁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16岁男子古代称为什么?
2楼:匿名用户
束发,其它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垂髫:指幼年
豆蔻:女子十
三、四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以上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称半百或知命
六十称花甲或耳顺
七十称古稀
八十及九十称耄耋
3楼:我爱
16岁男子古代称为“二八”。
16岁二八:为16岁。20岁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4楼:9点说史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意思是: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
汉·戴德《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意思是: 指年过15岁的少年,就可以上大学就读,去学习各种技艺,学会大艺,大艺即《诗》《书》《礼》《乐》,大节乃大学之道。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举例:
1、舞象之年
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2、破瓜之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3、加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结发
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5、弱冠
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6岁男子古代称为什么
5楼:匿名用户
男子十五岁称束发、成童、志学,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襁褓,不满周岁
垂髫:指幼年
豆蔻:女子十
三、四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以上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称半百或知命
六十称花甲或耳顺
七十称古稀
八十及九十称耄耋
6楼:商珠章佳怀莲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汉 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业小道焉;束发就大学,蹍大节焉,业大道焉。”
唐 鲍溶 《苦哉远行人》诗:“去时始束发,今来发已霜。”
宋 陆游 《上执政书》:“某小人,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
先秦古书,昼读夜思,以求圣贤致意处。”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束发从仕若干季,剖剧无艰,锄奸不懦。
”清 钱谦益 《南京通政司通政使林学曾授正议大夫继妻吴氏仍前封制》:“人臣束发励行,老而弥固,则必有贤明之助焉。”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
“我生始束发,便思万里行。”
13岁到16岁少年古代的称呼
7楼:匿名用户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男孩15岁称志学之年。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附: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8楼:伈隨逍遥
豆蔻年华,指女子13岁。杜牧的《赠别》中这样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笄(jī),指女子15岁,笄,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 襁褓。“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 孩提,指2~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防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孩提抱者也。”
3. 齿龀,又称为龆龀(tiáo chèn),指儿童换牙。
4. 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林黛玉进贾府》)
5. 豆蔻年华,指女子13岁。杜牧的《赠别》中这样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6. 笄(jī),指女子15岁,笄,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7. 冠、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8. 而立之年,30岁。《论语》:“三十而立。”
9. 不惑之年,40岁。《论语》:“四十而不惑。”
10.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50岁。例如:“五十而知天命。”(《论语》)
11. 花甲、平头甲子,60岁。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60组干支,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花甲子或花甲。《唐事纪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2. 耆(qí),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13. 古稀,70岁。
14. 耋(dié),70~80岁。《左传·僖公九年》:“以伯摆动耋老,加劳。”
15. 耄(mào),80~90岁。《礼典·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16. 期(jī)颐,100岁。
古代15、16岁的少女称为什么?
9楼:大大大大倩倩
女子15岁称及笄,女子16岁称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及笄本来是指古代
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中国古代称12岁的女孩为金钗之年,13岁女孩豆蔻年华,15岁女孩及笄之年,16岁称碧华之年,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
10楼:匿名用户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11楼:匿名用户
12岁(
女)——
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2楼:风剑猖月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青少年在古代称为什么?
13楼:文学尝试
古代青少年男子称为舞勺之年、舞象之年、志学,女子称为金钗之年、豆蔻年华、及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一、舞勺之年
舞勺是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后代指男孩子12-13岁。
二、舞象之年
“舞象”是指男子的15-20岁,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三、志学
“志学”出自《论语·;为政》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孔子十五岁是立志潜心学习),后指代男子15岁。
四、金钗之年
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五、豆蔻年华
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六、及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意思是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七、破瓜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扩展资料
古代各个年龄段称谓**
古人的年龄段称谓**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此处用的是比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