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和大篆分别是哪一时期的字体,金文与大篆的区别

2020-11-25 10:14:44 字数 5210 阅读 3166

1楼:o夜染天际

金文:西周时期

大篆:西周后期

2楼:匿名用户

金文: 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文字。通常专指 殷 、 周 、 秦 、 汉 铜器上的文字。

亦称“ 钟鼎文 ”。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社会》:“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即所谓的钟鼎文,又称为金文,也是研究古代的绝好材料。

”大篆: 相传 周宣王 时 史籀 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 秦 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

《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 唐 颜师古 注:“ 周宣王 太史作大篆十五篇。”

金文与大篆的区别

3楼:常山赵子龙

金文属于大篆的一种,广义上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

金文更象形,更简练。

大篆的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1、字体所属: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广义上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大篆狭义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2、特点: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

大篆: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

3、起源:

金文: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考察,商代铜器上便刻有近似图画之金文,其后继续演进,至商末之金文亦与甲骨文一致。

大篆: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了象形(图画)文字。

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4楼:三自斋

金文也叫钟鼎文,是大篆的一种。大篆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

秦代统一文字,创立秦篆,叫小篆。小篆以前的汉字统称大篆。

5楼:匿名用户

金文属于大篆,其中甲骨文这类的更具象形,金文也叫铭文,钟鼎文,比较规范,整齐,严谨

金文和大篆的马字分别是哪一时期的字体

6楼:步千帆

http://images.gg-art.***/dictionary/dcontent.php?word=%c2%ed

你在这里看看吧

你要的都有

7楼:戎秀荣宫环

金文: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

汉铜器上的文字。亦称“

钟鼎文”。

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社会》:“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即所谓的钟鼎文,又称为金文,也是研究古代的绝好材料。”

大篆:相传

周宣王时

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

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

唐颜师古

注:“周宣王

太史作大篆十五篇。”

甲骨文、金文、籇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分别起源哪个朝代

8楼:sc瘦脸**

1、甲骨文,是在殷商时期,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2、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3、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代表人物,小篆的鼻祖李斯。

4、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起源于战国,东汉时期达到鼎盛,隶书又被叫做"佐书"。代表人物:蔡邕,"八分"高手,书有《熹平石经》。

5、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始于汉末。楷书的大家林立,像王羲之、王献之、欧、颜、柳、赵等。

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代表人物:"草圣"--张芝,张旭,怀素。

9楼:天使的微笑

1、甲骨文,是在殷bai商时期,是中国的du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zhi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dao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2、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3、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代表人物,小篆的鼻祖李斯。4、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起源于战国,东汉时期达到鼎盛,隶书又被叫做"佐书"。代表人物:

蔡邕,"八分"高手,书有《熹平石经》。5、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始于汉末。楷书的大家林立,像王羲之、王献之、欧、颜、柳、赵等。

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代表人物:

"草圣"--张芝,张旭,怀素。

10楼:我是捕鱼大亨

分别起源朝代:

甲骨文:商代后期

金文: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籇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西周晚期

小篆:春秋战国

隶书:战国晚期

草书:汉代

行书:东汉晚期

楷书:汉魏

各类文字字体介绍: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甲骨文,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二、金文

金文是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商朝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前219年)。

三、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大篆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启秦代的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四、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五、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六、行书

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七、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11楼:匿名用户

1. 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应用在商代后期.相形程度较高,字行的方向相当不固定.

2. 金文.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程度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3. 大篆.这是西周晚期的文字.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启秦代的小篆.

4. 小篆.这是春秋战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体有所简化,相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5. 隶书.隶书产生与战国晚期,西周时发展成熟,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

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的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较长的横化略呈微波起伏之势,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脚.

6.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草书使用连笔,书写快界,但是难于辩认.

7.行书.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行书逐渐演变为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比草书容易辨认,也容易书写.

8.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它的字形方正严整,有撇,捺和硬钩,波势减少,笔画也趋于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