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理论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020-11-25 10:13:38 字数 5128 阅读 1880

1楼:百度用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金融管制逐渐放松,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同业竞争加剧。使银行在安排资金结构和保证获取盈利方面困难增加,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由此产生了均衡管理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⑴该理论的主要特点:

①综合性。即资产和负债管理并重;

②适应性。即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加强动态管理。

⑵该理论提出的基本经营原则:

①总量平衡原则。即资产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

②结构对称原则。即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

③分散性原则。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⑶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法:

①缺口管理法。分为两种: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基本思路是: 银行可以根据利率变动的趋势,通过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缺口的幅度,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及规模,以达到盈利的最大化。

▲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具体做法是: 在任何一个既定时期,计算资产加权平均到期日减负债加权平均到期日的差额,即持续期缺口。

如该缺口为正,则说明资金运用过多;反之,则资金运用不足,应根据外部环境进行调控。

②利差管理法。即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额,以便适应银行的经营目标。主要手段有:

▲增加利差。即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额,以便适应银行的经营目标;

▲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及交易方式。即运用金融**交易、金融期权交易、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进行利差管理与资产的避险保值。

商业银行经营学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哪几个阶段

2楼:匿名用户

(1)资产管理(the asset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商业银行为信用中

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环境下,在当时较稳定的资金**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管理。

资产管理依其提出的顺序又有以下三种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20世纪6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有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为主。

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即通过“购买”资金来实施。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而产生的。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思想:在资金的配置、运用以及在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根据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及银根松紧等变动情况,对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协调和配置,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的目的。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经过了怎样的演变和发展

3楼:咩咩羊

1、资产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把筹集到的资产恰当地分配到现金资产、**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不同资产上。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以资产管理为核心,早在十七八世纪,资产管理就成为商业银行管理遵循的原则。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商业贷款理论向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发展的演变过程。

2、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盛行于60年代。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

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有资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过增加贷款获利。负债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存款理论向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及经营风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经营管理指导理论。而在此时,电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与管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银行经营管理的观念逐渐改变,由负债管理转向更高层次的系统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4楼:人呆山乞

西方商业银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1、资产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把筹集到的资产恰当地分配到现金资产、**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不同资产上。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以资产管理为核心,早在十七八世纪,资产管理就成为商业银行管理遵循的原则。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商业贷款理论向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发展的演变过程。

2、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盛行于60年代。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

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有资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过增加贷款获利。负债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存款理论向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及经营风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经营管理指导理论。而在此时,电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与管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银行经营管理的观念逐渐改变,由负债管理转向更高层次的系统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5楼:足球**专家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下面几个特点和情况,请参考:

(1)保险公司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外部动因和条件;

(2)保险公司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部动因和条件;

(3)保险公司产品的变迁对资产负债管理的作用及应用;

(4)保险公司进行资产和负债综合管理的发展历程。

(5)保险公司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外部动因和条件;

(6)保险公司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部动因和条件;

(7)保险公司产品的变迁对资产负债管理的作用及应用;

(8)保险公司进行资产和负债综合管理的发展历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由单独的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发展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其中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银行吸收客户存款,其主动权在客户手中,但银行有运用资金的主动权,所以银行可以在资产应用管理上着手,协调资产运用。而负债管理理论认为由于银行可以主动负债以增加资金,如cds,所以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也肯通过调剂负债达到目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强调把资产和负债综合协调,运用各种手段对资产和负债进行混合式计划、控制和管理,使之数量和结构上均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法上的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及其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它们更加重视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协调。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理论的负债管理理论

6楼:小可溍

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盛行于60年代。

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有资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过增加贷款获利。

负债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存款理论向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该理论曾今是商业银行负债的主要正统理论。其主要特征是它的稳健性和保守性,强调应按照存款的流动性来组织贷款,将安全性原则摆在首位,反对盲目存款和贷款,反对冒险谋取利润。

基本观点:

①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是其资产业务的基础;

②银行在吸收存款过程中是被动的,为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银行的资金运用必须以其吸收存款沉淀的余额为限;

③存款应当支付利息,作为对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付出的利息构成银行的成本。

局限性:

①没认识到银行在扩大存款或其他负债方面的能动性;

②没认识到负债结构、资产结构以及资产负债综合关系的改善对于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盈利性等方面的作用。 该理论是继存款理论之后出现的另一种负债理论,它对存款理论作了很大的否定。

基本观点:

①商业银行对存款不是消极被动,而是可以主动出击,购买外界资金;

②商业银行购买资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其流动性;

③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适宜时机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抬高资金**,是实现购买行为的主要手段。

局限性:

助长商业银行片面扩大负债,加深债务危机,导致银行业恶性竞争,加重通货膨胀负担。 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基本观点: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迎合顾客的需要,努力推销金融产品,扩大商业银行的资金**和收益水平。该理论给银行负债管理注入了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念,即围绕客户的需要来设计资产类或负债类产品及金融服务,并通过不断改善金融产品的销售方式来完善服务。

它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和非金融业相互竞争和渗透的情况,标志着金融机构正朝着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

局限性:

未能很好地解决如何使银行盈利性与流动性和安全性统一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是什么

7楼:匿名用户

资产管理理论是以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重点的经营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于资产业务,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意愿,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

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初级阶段,是在“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这一理论有利于防止、减少贷款投资的盲目性,增强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长期盛行至20世纪60年代,有力地推动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发展。

扩展资料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产生的。无论是资产管理理论还是负债管理理论,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均衡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资产理论过于偏重安全性与流动性,不利于鼓励银行家的进取精神,在效益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

负债管理理论能够比较好地解决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矛盾,能够鼓励银行家不断开拓与创新,但往往给经营带来很大风险,使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

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把资产负债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来研究,所以这一理论是目前现代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阐述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及优点

1楼 e 郁金香 基本思想 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定一系列的比例,从而实现对银行资产控制的一种方式。是消除和减少风险的一种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优点 1 银行通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使银行资产实现合理增长,达到稳健经营,消除和减少风险的目的。 2 资产负债比例不能狭义的理解为银行资产与其负债的比例,它...

商业银行贷款应遵守哪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

1楼 匿名用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一 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 二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 三 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四 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

什么是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什么意思?

1楼 高顿财经教育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协调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以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2楼 务曜灿阮莘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