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素质教育”具体由谁于哪一年提出?具体内容,谢

2020-11-25 08:00:32 字数 5542 阅读 6390

1楼:程世柱

素质教育我国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被提出来的,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 在〈〈决定〉〉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全民素质!

素质教育哪一年谁提出的概念呢

2楼:匿名用户

《义务教育法》在我们国家从法律的形式上首先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实际上在1985年国家就提出来了,从国家教育部一直到中共**、国务院颁发文件,从法律形式来表示实施素质教育,但这一次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现在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师自身素质问题。这一次提出素质教育,对我们高等院校来讲,从师范院校到高校也在进行教师教育,逐步建立一些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培养大学生在今后,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要有一种高素质,这样才能够承担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从思想素质到专业素质,最后到适应素质教育。

我国素质教育何时开始实施的?

3楼:柠檬一家人

1999年。

在1985年5月召开的第一次全教会上,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段话被教育界公认为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源头。

1994年6月召开的第二次全教会明确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素质教育概念,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教会的主标题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鲜明、重要。

2010年7月第四次全教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素质教育思想一以贯之,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4楼:匿名用户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中以中共**、国务院文件的形式确立了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素质教育哪一年提出来的?

5楼:日暮樱雪

97年吧,不过提出来也没啥改变,不一样要高考吗?

中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中国从哪一年开始成立教师节的?

6楼:慕雅樱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7楼:匿名用户

毛泽东是9日去逝,10日就过教师节,不妥,就像你家老人去逝的第二天就过节

8楼:匿名用户

9.9设立教师节,也只有被毛泽东言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教师才想得岀来。

9楼:南昌一中曾婉怡

是9月10日,1985年成立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其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0楼:子曰非衣

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

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具体内容如下: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进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以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

幼儿园的总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二者有机地构成“目标管理”系统。

11楼:匿名用户

幼儿园的总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二者有机地构成“目标管理”系统。

教育目标,即培养目标。在幼儿园里,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园舍和设施等物质条件,而是要把幼儿培养成怎样的人。明确的教育目标,体现着办园方向,统率着幼儿园全部教育活动并制约着全部管理活动。

因此,确立和实施科学的教育目标,是管理的首要 ...任务。

一、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其职能是把人类历史上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思维方式、精神文明、优良素质、民族传统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给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这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牵动着千千万万家庭,事关子孙后代成长和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

其次,教育要受社会性质的制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社会主义的幼儿教育,要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

其三,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新一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要求幼儿园完成教养幼儿、为生产建设服务(含解放妇女劳动力)两大任务。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高潮也同时到来,因此“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原来只注重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质量观面对着时代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方针,为教育改革和培养目标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于是国家明确规定培养“四有”、“三热爱”、“两精神”的一代新人。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80年代以来,强调在丰富幼儿知识、经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开发智力和才能、培养良好个性、发展社会性品质和适应能力等等。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则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拓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新方向。这些不断发展的新要求,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指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后者指知识技能的获得,生活经验的丰富,智力才能的开发,思想品质的培养,以及情感、兴趣、爱好、志向和性格发展等。

由于幼儿“身”、“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所以必须保证二者同步、协调、和谐发展,即常说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幼儿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而发展的实质是不断开发其个体潜能,即表现为各方面都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不断发展的过程。

如果对幼儿提出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达不到发展潜能的目的。所以,制定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为依据。

3.依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这是因为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尚处于朦朦胧胧的阶段,还不能分门别类地接受系统科学知识。所以,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

这一启蒙性质的特点是:第一,幼儿认识的内容应是幼儿周围生活环境中所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的、浅显易懂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初步培养幼儿数量、时空等概念,发展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等。例如:

让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认知物体的形态、结构、色彩、气味、大小、长短、粗细等外部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时空关系等等。知道事物的名称、用途、与人们的关系。学会排序、比较异同和分类,了解事物之间或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等等,而未要求幼儿掌握抽象的理论。

第二,对幼儿认知要求虽是粗略、浅易的,但必须是科学的、唯物的、辩证的。第三,幼儿教育的方式应形象、具体、直观、生动活泼,并要求多种形式、手段、方法合理结合,综合运用,创设立体、开放的教育环境。第四,强调幼儿教育不以传授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重在发展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能和创造性才干,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等。

总之,把握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在于严格区别于小学教育,防止小学化或**化倾向,使教育目标确实建立在幼儿教育工作规律的基础上。

只有把握好上述三个方面的依据,才能确立起科学的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体系

预期的教育目标,是通过目标结构及其整、分、合的运转过程而实现的。结构是功能的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是在国家幼儿教育总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包括各教育领域和教材分类目标、幼儿身心素质发展目标、学段目标、单元主题教育目标及一个个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等组成。

这是通过“综合——分析——综合”思维过程而形成的纵横交叉、有机结合的目标系统。

1.幼儿教育总目标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第五条又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应该注意,这里规定的是“主要目标”,以四个方面为主线提出,但并不意味着幼儿的发展只局限于这些内容。例如,发展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交际能力、自律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萌发环保意识,培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都属于幼儿素质发展内容,也都是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这一精神,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讲解提纲”中已作了说明。

2.教育领域分类目标

实施教育活动,首先应确定教育内容。而教育内容因各教育领域的不同特点决定着分类。教育领域的分类,目前我国有两种分法:

一是划分为五大领域,即健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等;二是划分为七大领域,即包括健康教育、数学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教育、美术教育等。两种分类,各有一定道理,不妨先在实践中检验,不必一刀切。

在各大教育领域中,又包括不同的内容类别。如健康领域分为卫生保健、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数学领域分为数概念、10以内的加减运算、量的感知和几何形体、时空关系的认识以及感知集合(物体归类);科学领域分为生命科学、环保科学、科技产品、科学现象;社会领域分为社会意识、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行为。

社会文化;**领域分为唱歌、律动、**欣赏、器乐演奏;美术领域分为绘画、手工、作品欣赏。

按照上述领域和类别,分别确定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分类目标。依传统说法称谓“教学大纲”。

3.幼儿身心素质发展目标

根据规定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实施全面发展教育,预使幼儿身心素质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并达到怎样的实际水平,这种最终目的(或规格标准)的追求就是幼儿发展目标。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