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如何激发企业 参与扶贫积极性?
民营企业扶贫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认为民营企业扶贫就应该给钱、给物,也有个别民营企业以扶贫为名,行牟利之实,给贫困地区带来的是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让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
国家应从税收、信贷等方面对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以调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国家应结合相关企业对扶贫工作的贡献大小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推动地方财政成立扶贫引导**、协调相关政策性银行为民营企业的扶贫工作提供低息贷款支持,以及推动建立产业扶贫风险保障体系等,完善相应管理办法,建立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以此带动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确保扶贫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产业带动的“造血式”扶贫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持续性最强的方式。国家各级**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第
二、第三产业联动的协同机制,把贫困农户“扶上马,送到底”。
大庆市新庆馨纸业****
董事长毛清林:
扭转扶贫工作中“**热、社会弱、市场冷”的局面,我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
与企业特点相结合,提高扶贫的精准性。精准扶贫就是解决扶谁和怎样扶的问题,所以在扶贫的过程中,**要把扶贫对象与企业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地域、不同贫困状况的农户,运用科学有效程序进行精确识别,然后依据不同企业的特点,进行逐一配对,并采取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与**扶贫相融合,增强政企扶贫的互补性。**要把企业扶贫纳入**扶贫工作中去,要有计划的聘请企业参加**扶贫工作会议,让企业知道本地区扶贫目标、计划,要定期沟通。克服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给点钱、送点物蜻蜓点水似的扶贫方法,要把钱真正砸在彻底脱贫的点上。
与项目建设相衔接,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理清扶贫地区的环境、人力和各种资源情况,清楚适合什么样的企业生存。然后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科学稳妥的引进或筹建一些能够带动脱贫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大项目,以项目为抓手牵引整个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
中彩建工园林集团公司
董事副总裁刘佐华:
精准扶贫方面,可通过精准的调研和规划,将扶贫项目与企业的经营战略挂钩,以企业经营带动当地改善落后的产业结构,帮助贫困地区寻找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获取致富的技能和动力。
产业扶贫方面,可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人才,将自然资源、农户自有资源以及各类扶贫资金资产化,因地制宜的做一些产业脱贫工作,由经济实体以市场化的方式经营,并将收益落实到每个贫困农户,从而达到持久脱贫的目标,让老百姓真正地实现脱贫。
在教育扶贫方面,帮助贫困青少年学习社会急需的职业技能,然后为其提供就业机会,实现“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致富”的目的。
在建设扶贫方面,可配合当地**部门为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如民营投资企业和建筑企业可以通过ppp项目运营模式等方式,通过与当地**部门合作,引进社会资金,为贫困地区进行道路、水利、学校、医疗等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彩集团就以融资建设模式进行韶山市肖家冲安置小区总承包建设。
如何激发企业参与扶贫积极性
2楼:
当地**,对当地农村、农民的情况应该是非常了解,所以要结合当地情况,因势利导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发展,最后什么都发展的不好。而且,应该参与企业定期召开会议,与企业及时沟通,帮助企业解决在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对积极扶贫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企业,应该给予及时宣传表扬,树立典型,总结成功经验,以起到建立正确的**导向和积极的企业扶贫环境。政策落实方面,要协调好配套措施,各部门包括农、林、牧、财政、税收等部门应该综合统筹、协调工作,为企业提供一定帮助和服务,包括税收减免、贴息贷款、优先享受产业扶持政策等等。
如何发挥企业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3楼:匿名用户
(一)组织科学有效的引导和广泛有力的**宣传。将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纳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协调,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指导;建立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加强协调配合,研究解决企业在扶贫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抓好企业与扶贫村、贫困户的牵线搭桥工作,引导企业结合各自实际,选择相应的产业发展项目,在方式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持模式。同时,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对参与扶贫开发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本着在政治上肯定、精神上鼓励、社会上宣传、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支持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及时宣传,总结典型经验,表彰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参与扶贫开发光荣的**导向和社会环境。
(二)扶持多形式参与扶贫。**部门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全面具体的基本情况,帮助企业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开展帮扶,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等多种方式,把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等特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创业置业,增收致富。一是把企业转型升级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推动发展一批特色产业。
二是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实际出发,积极吸引农民工就业,努力开展有效的就业扶贫。三是通过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方式,重点落实一批公益捐赠项目。公益扶贫要向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贫困家庭的高校学生、重病患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特困人群倾斜。
同时,加强各方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任务落到实处。
(三)重视精神脱贫。精准扶贫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因此既要扶贫又要扶志,在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要让贫困户们认识到: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要配合企业保持在扶贫开发中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看企业直接拿了多少钱,帮助修了多少条路、打了多少个井,更重要的是企业能把贫困村和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村、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互惠共赢”,才能使企业在扶贫的领域中常做常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扶智至关重要。提高农民素质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企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
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习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部门和企业一起,一方面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并拿出部分资金对开展扶贫对象培训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企业参与扶贫不能靠行政命令,只有通过政策激励、建立互惠互利机制,引导、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才能经营长久。针对当前政策不配套的问题,各级**要统筹协调财政、税收、农业、国土、林业等部门,制定出台对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如无偿捐助的税收抵扣、扶贫项目支持、企业贷款贴息、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对企业参与扶贫的项目开发,各级各部门要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大力支持,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安排财政贴息贷款,优先安排土地使用计划,优先享受产业扶持政策;对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以及农民培训、基地认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参与扶贫的资源配置政策,不断优化工作环境,以调动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4楼:司马铸剑
如何改变脱贫攻坚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
虽然2020年全部脱贫目标已定,扶贫也不能成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可以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等竞争性政策设计,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最近和一个贫困村第一书记聊天,他感叹基层扶贫工作不好做,其中最让人挠头的是,现在一些贫困户等靠要还比较严重,甚至有贫困户向结对帮扶干部吐“真言”:好好帮我干,我不脱贫你脱不了钩,还拖你进步的后腿。那种“被绑架”的感觉让帮扶干部很郁闷……
这个第一书记说的“干部干、群众看”的“扶贫独角戏”现象确实存在。究其原因,既有贫困户思想问题,也有帮扶方法的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贫困户中确实有些好吃懒做、“等着扶、躺着要”的,这也是他们至今仍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也毋庸讳言,出于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不称职就召回等压力,为了尽快让结对贫困户脱贫,一些帮扶干部过多“代劳”,贫困群众反倒一边站着看。
如何改变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现象?
对症下药,首先当然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扶贫先扶精气神。长期的贫困,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让人逐步失去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一些地方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让一些贫困群众患上了等靠要的路径依赖,但大多数贫困群众还是愿意借助帮扶,通过辛勤努力过上好日子的。
脱贫攻坚,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驱除心中的“拦路虎”。实际工作中,除了宣传教育,还可以组织贫困群众现场参观成功脱贫的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通过眼见为实的参观学习,增强脱贫信心。
完善政策设计,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相关制度设计上,不能让辛勤劳动的过得不如好吃懒做的,同时要向贫困群众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政策支持勤劳致富,兜底保障只保基本生活。
完善相关扶贫政策,不能掉入“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除了普惠性的,不少政策支持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更有力地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其次,帮扶工作具体方法要改进,让帮扶双方成为脱贫共同体。以产业扶贫为例。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尽量别选择太“高精尖”的、多数贫困群众经过培训都很难掌握的项目,这样容易导致他们“知难而退”或“站在一边看”。
要尽量引导贫困群众选择本地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推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产业扶贫不要发钱发物,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数额可以不大,但掏了钱,贫困户才会更上心。帮扶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才是脱贫的“主角”。
最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要强化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的导向。完善当前的扶贫考核机制,改变收入指标“一家独大”的状况,把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帮扶干部不是急功近利、越俎代庖,而是更注重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带着跑销路提高市场拓展能力等方式,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从而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