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教育意义的古文,不要太长,需要5篇短篇古文,不要很长,要课外的~谢谢

2020-11-25 05:48:31 字数 5760 阅读 3869

1楼:匿名用户

>>>>>>>>>>>>纯手打,求采纳<<<<<<<<<<<

不知道你是要做什么用 讲一些我喜欢的好了

2楼:匿名用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 陋室铭

3楼:匿名用户

**规 什么的。

东方小故事

需要5篇短篇古文,不要很长,要课外的~谢谢

4楼:倾听b雨落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

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中心: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要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很疲惫的样子回了家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苗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苗都死了。

中心: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中心: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中心: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物,实际上并不喜欢

有什么好看的古文,文笔要好,不要太长

5楼:匿名用户

犹记惊鸿照影、孤芳不自赏、孤烟、孝嘉皇后、穿书之舌灿莲花、醉玲珑、云中歌、步步生莲、青楼季九儿、帝王业、绾青丝、鹤唳华亭、冥帝与小鱼精的三生三世:青痕札记、我的皇后

短小的文言文故事,要有出处,原文,翻译。不要太长,也不要找太普通,常见的,故事越多越好!

6楼:sunny夏夜之星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选自《宋史》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z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长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未曾脱去衣服**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慷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吟诵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7楼:猪蹄来来

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下大雨,(他们家的)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这里指墙),一定会失窃的。

”邻居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富人认为儿子是十分聪明的,却怀疑是邻居干的事。

  节章出处: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国人,其著作收录在《韩非子》中。

著名哲学家,法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编辑本段注释:

重点字词

智:聪明,聪慧,机智,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觉得……聪明”   宋:指宋国。

  雨:yù,下雨。名词用作动词。

  坏:毁坏。   筑:

修补。   亦云:也这样说。

云:说;亦:也。

    暮:晚上。   而:

表顺接。    果:果然。

    亡:丢失。   甚:

表程度,很。   而:表转折,却。

    疑:怀疑   之:zhī,的    父:

fǔ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8楼:真行子

《战国策》,其中有几篇较短的。

9楼:罗代俊

aabc deft我也不知道怎么被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求几篇关于“敬”的古诗文之类,不用太长。(语文)

10楼:傲龙震天

唐明堂乐章登歌》武则天礼崇宗祀,志表严禋。

笙镛合奏,文物惟新。

敬遵茂典,敢择良辰。

絜诚斯著,奠谒方申。

小学四年级较短的文言文不要太短不要太长没有翻词

11楼:子房志亡秦

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2] 。

翻译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3]

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

凑数。(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3)使:让。

(4)必:一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6)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食:官府给的粮米供奉。廪:粮食;食:供养。(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

(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14)逃:逃跑。

(15)立:继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

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12楼:匿名用户

可以引导孩子接触一些比较容易诵读的古文,比如《菜根谭》《小窗幽记》这一类的,先培养孩子对于文言文的语感。也可以把一些文言文句子融汇到日常的交流中去,例如劝导孩子不要强求别人时,可以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说到某人的不懂装懂时,可以引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诸如此类。

不过这就需要家长自己也对文言文比较熟悉。重在激发孩子的兴趣,慢慢地他就会自己很主动地去学习了。

13楼:匿名用户

1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zǔ。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评析】

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

求好看的古文啊 但不要太太太长 20

14楼:雪堂遗梦

关于古文,中国历来有“千古文章四大家”之说,四大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此四家各体兼善,佳作无数,但个人感觉韩和柳的文章不如欧苏的明白畅达,易于理解

随便推荐几篇吧

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放鹤亭记》《方山子传》等等

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丰乐亭记》《祭石曼卿文》《六一居士传》

韩愈《师说》《杂说》《原道》《原毁》

柳宗元《永州八记》《捕蛇者说》《黔之驴》《愚溪诗序》《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除此之外,像

范仲淹《岳阳楼记》王羲之《兰亭集序》王勃《滕王阁序》

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很多很多也都是千古佳作,可以自己搜一下,或者直接买一本 古文观止

同为爱古文者,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