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和东汉管理西域的时间在位皇帝设立机构名称意义

2020-11-24 22:14:07 字数 4453 阅读 3985

1楼:枫海的影子

1,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的管理西域军事、政治及保护商旅往来机构的名称是西域都护。

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机构是什么?设置的时间,作用,意义如何

2楼:匿名用户

1.西域都护

2.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使郑吉发兵迎之,“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因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始于此。

3.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政权。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王莽时期撤除,东汉或设或撤,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撤除。

4.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http://****i3721.***/gz/tbjak/g3/g3ls/200606/68370.html

西汉是如何管理西域的?意义何在?

3楼:胜寒

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来管理西域事务。

意义:首先是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其次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展,畅通无阻,使西域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大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

总之,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加强了民族团结和巩固了国家稳定。

匈奴控制西域后,为管理西域,设置了什么机构

4楼:浮士德2号

僮仆都尉

匈奴官名。西汉时匈奴右日逐王置,常居焉耆、危须、尉黎(均在今新疆焉耆周围一带)间,以领西域各国,向其征收赋税。以“僮仆”为官名,盖视西域各国为匈奴之僮仆。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日逐王先贤掸率众降汉,僮仆都尉遂罢。

《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

焉耆、危须、尉黎三国均位于焉耆盆地。

《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上》:“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及破姑师,未尽殄,分以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

时汉独护南道,未能尽并北道也,然匈奴不自安矣。其后日逐王畔单于,将众来降,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既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为安远侯。

是岁,神爵三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

什么是东汉与西域的“三绝三通”

5楼:延安阳光**

"三绝三通"是指东汉三次从西域撤退,又三次统一西域的曲折经历,反映了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王莽采取了错误的民族政策,使西汉对西域的统治毁于一旦。公元73年,东汉大军分兵四路出击匈奴在重新控制了的新疆东部地区,设官置守,班超又出使收服了南道诸国。

次年,汉朝恢复了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的建置。

朝第二次从西域撤退是在两年之后的75年。这一年中原地区遇到严重旱灾,汉明帝遭病故,匈奴乘机攻杀西域都护。汉朝被迫撤退,只剩班超在喀什一带固守,另有耿恭困守孤城。

89年;东汉**连续三次对北匈奴进行军事征讨,取得重大胜利。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回绝了西域申请再次设立都护的要求

6楼:暮静雨

刘秀当时不想和匈奴起冲突,也没信心打赢匈奴,所以放弃了控制西域的机会,对匈奴乌桓也是采取贿赂政策。以前刘秀曾经派马援,吴汉北击匈奴但都无功而返,这打击了刘秀的信心,认为匈奴难以讨平。后来匈奴内乱,刘秀也因为有了之前阴影而拒绝出兵。

西域这边也同样,与刘秀年年给外族送的贿赂相比,和西域各国改良关系的花费肯定是更少的。但这么做自然会和匈奴起冲突。

刘秀不是宣帝,统一天下后就缺乏了那种魄力,而且这段期间无论是南征还是北讨进展都不太顺利,所以刘秀就打算休养生息了,希望后代帮忙解决这些问题。(明章二帝尽力了,西域问题解决了,不过匈奴羌族乌桓一直没解决)

东汉光武皇帝刘秀为何不愿设置西域都护?是不敢吗? 20

7楼:福建3d打印中心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此设西域都护府, 名为乌垒

城(前名轮台国)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也有延长和缩短的)从未间断,据《汉书》记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著名的有郑吉、郑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健、李崇、但钦等10人。

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 5

8楼:匿名用户

1汉武帝以前,西域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西汉文帝时,原来游牧于敦煌、祁连间 的月氏人,被匈奴逼迫,西迁至此,挤走了塞种人。其后,原居住于河西一 带的乌孙,为了摆脱匈奴的羁绊,也向西迁徙到此,把月氏人赶走,占领了 这块土地。大部分月氏人被迫再往西迁到妫水(今阿姆河)以北地区,称大 月氏,少部分留下来,称小月氏。

乌孙有63 万人(包括留居此地的塞种人和 月氏人),他们与匈奴同俗,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准噶尔盆地以南 的天山缺口,由姑师控制。姑师后来分为车师前国、车师后国。

车师前国一 带土地肥沃,农业相当发达。 从玉门关到西域,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条经塔里木盆地东端的楼兰(鄯 善),折向西南,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至莎车,为南道。

南道西逾葱岭,可至 中亚的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另一条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至疏 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可至中亚的大宛、康居、奄焉等国。 西汉文帝初,匈奴的势力扩展到西域地区,在这里设置了“僮仆都尉” 一职,对西域诸国进行监视,向它们征收繁重的赋税,并把西域作为进攻西 汉王朝西北部的战略基地,对西汉构成极大的威胁。

汉武帝对匈奴进行战争时,为了截断匈奴右臂,曾于建元三年(公元前 138 年),派汉中人张骞赴西域联络大月氏,欲利用大月氏与匈奴的矛盾, 与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虽因大月氏不愿东返而未能完成此行的任务, 但他在西行途中,传播了西汉的国威,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使 西汉**增加了对西域的了解,沟通了西汉与西域各族之间的联系。 漠北战役之后,匈奴单于退往漠北,河西走廊也为西汉所控制,通往西 域的道路已经打开,但是匈奴在西域仍保存着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着汉与 西域的交通。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汉武帝派张骞再度出使西域,欲招引乌孙 回河西故地,与西汉共同对付匈奴,仍未达到目的。但张骞派出的各位副使, 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大夏等国。这些国家与乌孙都派出使者入汉答谢,使西汉与西域诸国的联系更加密切。

从此,西汉同西域的交通频 繁起来。西汉王朝每年派到西域去的使臣,多则十几批,少则

五、六批,每 批数百人到百余人不等。这些使臣既担负着政治使命,同时也携带着许多西 汉物产,与西域诸国进行经济交流。西汉以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源源不断输 往西域。

西域诸国也经常遣使入汉。匈奴统治者极不情愿看到西汉**和西 域各国之间联系的加强,他们或派出军队,或利用他们所控制的一些西域国 家,劫掠汉使,遮断道路,竭力破坏汉与西域的联系。为了确保西域通道, 西汉**在西域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

3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中原骚乱,匈奴乘机统治西域,各族人民不堪敛税重苛的虐待,向东汉武帝请求3次,18国国王以送儿子到洛阳学习当人质真诚誓言。要求内属中原,刘秀在立足未稳之时,十分不情愿地将西域都护府迁往龟兹 乾城(今新和县境内)。

4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西域十八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始以陈睦为都护。次年,焉耆、龟兹叛,共攻杀陈睦,遂罢都护。

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十四年,班超还洛阳,继任者有任尚、段禧。安帝永初元年(107),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置都护。

至延光二年(123),以班勇(班超之子)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9楼:匿名用户

汉武帝时期,因为要北击匈奴,就想找一些帮手。当时有人提出有一支少数民族叫大月氏,原来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后来被匈奴人击败了,他们的首领的头被匈奴人砍下来当酒器饮酒,他们的族人现在前往西域去了,想来他们一定很讨厌匈奴人,不如派人去联络大月氏人一起进攻匈奴。于是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后,找到大月氏人,发现他们已经安定下来,不想报仇了。于是张骞回到汉朝向汉武帝禀报此事。汉武帝大败匈奴人后,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次是为了向西域诸国示恩的。

张骞带了大量珍贵物品到西域赐给西域诸国的首领,各部首领对汉朝十分感激,也派人回访。时日一长,汉朝和西域的关系就密切起来。慢慢地,汉朝就在西域确立了统治地位。

到了汉宣帝时期(前60年),汉朝正式在西域设立行政机构,叫“西域都护”,用来管理西域事务,西域就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西汉灭亡后,东汉初建,对西域的管控力就日趋下降了,匈奴人再次控制西域。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西域后,杀死匈奴人派到这里的使者,再次控制了西域。班超治理西域数十年,在这里赢得了民心,在他年老想要回乡时,许多西域人痛哭流涕,不让他离开。由此直到东汉灭亡,西域一直归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