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是如何分类的,辽西古生物化石群是怎样的?

2020-11-24 20:43:54 字数 5290 阅读 3261

1楼:中地数媒

化石的分类可按照多种标准进行。传统的分类法是按照化石的保存类型或大小对其进行区分,但对于保护与管理古生物化石来讲,应该区分不同化石的价值和重要程度。

按照化石的保存类型可将其划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实体化石是经过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或一部分生物遗体化石,如人们熟悉的恐龙骨架(图-11)和猛犸象牙齿。模铸化石是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的印模和铸型,如在奇石市场上常见的狼鳍鱼化石(图-12)。

遗迹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如恐龙蛋、恐龙脚印(图-13)和粪便。化学化石是地史时期的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在遭到破坏以后,由分解后残留在地层中的有机成分形成的一种特殊化石,有些可以形成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图1-1 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中的恐龙骨骼—实体化石(摄影/赵洪山)

图1-2 狼鳍鱼化石——模铸化石(摄影/赵洪山)

图1-3 恐龙足迹——遗迹化石(摄影/骆团结)

按照化石的尺寸大小可将其划分为大化石和微体化石。利用常规方法,肉眼观察就能直接进行研究的化石称为大化石。而某些化石是生物的微小部分或微小器官,一般肉眼难以辨认,称为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中,有一种10微米以下,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化石,称为超微化石。

按照在生物进化和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数量稀少的古生物化石,应列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包括: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种属的模式标本;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大型的或者集中分布的高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和古脊椎动物的足迹等遗迹化石;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

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还可细分为一级重点保护化石、二级重点保护化石和**重点保护化石,其分级的依据详见第五章内容。

辽西古生物化石群是怎样的?

2楼:易书科技

近几年来,辽宁西部陆续发现了十分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包括距今1.5亿年至 1.3亿年前的4种20多件鸟类老祖宗化石,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瞩目。

据介绍,早在1989年,朝阳县胜利乡一个农民,在本乡梅勒营子村发现了一具完整的鸟化石。后来,这以前从无记载的鸟被命名为“三塔中国鸟”。接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学者侯连海、周忠和等人,又在朝阳县波罗赤乡的大西沟先后发掘出20余件完整或比较完整的鸟化石,其中包括被命名为“燕都华夏鸟”和“北山朝阳鸟”的化石。

朝阳发现的这三种鸟,都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后。这是世界上发现早白垩纪时期鸟化石最多的一次。

1994年春天,考古工作者又在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征集到两件鸟化石。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化石距今已有1.5亿年,是侏罗纪鸟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角质喙的鸟化石。

古生物化石是如何分类的?

3楼:中地数媒

化石的分类可按照多种标准进行。传统的分类法是按照化石的保存类型或大小对其进行区分,但对于保护与管理古生物化石来讲,应该区分不同化石的价值和重要程度。

按照化石的保存类型可将其划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实体化石是经过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或一部分生物遗体化石,如人们熟悉的恐龙骨架(图-11)和猛犸象牙齿。模铸化石是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的印模和铸型,如在奇石市场上常见的狼鳍鱼化石(图-12)。

遗迹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如恐龙蛋、恐龙脚印(图-13)和粪便。化学化石是地史时期的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在遭到破坏以后,由分解后残留在地层中的有机成分形成的一种特殊化石,有些可以形成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图1-1 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中的恐龙骨骼—实体化石(摄影/赵洪山)

图1-2 狼鳍鱼化石——模铸化石(摄影/赵洪山)

图1-3 恐龙足迹——遗迹化石(摄影/骆团结)

按照化石的尺寸大小可将其划分为大化石和微体化石。利用常规方法,肉眼观察就能直接进行研究的化石称为大化石。而某些化石是生物的微小部分或微小器官,一般肉眼难以辨认,称为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中,有一种10微米以下,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化石,称为超微化石。

按照在生物进化和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数量稀少的古生物化石,应列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包括: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种属的模式标本;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大型的或者集中分布的高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和古脊椎动物的足迹等遗迹化石;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

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还可细分为一级重点保护化石、二级重点保护化石和**重点保护化石,其分级的依据详见第五章内容。

古生物化石在找矿和科研中的作用是什么?

4楼:中地数媒

古生物化石资料是寻找矿产资源的重要资料。古生物化石资料之所以能用于找矿,是由化石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第一,某些矿产是古生物遗体本身形成的;第二,一些生物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形成有利于成矿元素富集的成矿条件;第三,到目前为止,古生物化石仍是进行地质年代划分和确定的最为可靠、经济而实用的手段;第四,古生物学资料有助于沉积环境、地层时代和成矿背景研究的推进,以指导找矿。

例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利用有孔虫化石为寻找和开发美国中部油田作出重大贡献。

除了找矿外,古生物化石在地质科学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大陆漂移学说的佐证,也是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依据,是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资料,而古生物钟带来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地球运动的长期演变规律。

很多科普读物和中小学自然课本在介绍大陆漂移说的时候,往往讲到这样一个故事: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得了重病,卧床休息。在病榻上,他凝视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发现非洲西海岸与南美东海岸的海岸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两个大陆可以拼接为一个整体。

于是,一个新的学说就这么在偶然间诞生了。其实,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并非这么简单和偶然。要证明以前两块大陆曾经拼合在一起,必须拿出多方面确凿的证据。

除了大陆海岸线形状的吻合性外,魏格纳在多年考察中发现了更多、更有力的证据。古生物方面的证据是他的重要砝码。在晚古生代有一种陆生的淡水爬行动物中龙,它的化石仅分布在非洲西部和南美东部,其他地区没有发现。

这表明南美与非洲之间曾有陆地的联系(图1-5)。再如舌羊齿,在晚古生代只分布于南半球,在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地其化石分布广泛,在北半球只有印度有分布,这证明印度次大陆以前位于南半球,与澳大利亚和南极洲曾拼合在一起,到后来才**出来,并迅速北漂,最后与欧亚大陆碰撞。

图1-5 中龙化石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的旁证(摄影/卞跃跃)

现代古生物学可以通过化石的属种差异,甚至是同一物种结构的细微变化,将古环境恢复得细致入微,更加真实准确。恢复古地理环境的方法就是地质学一直沿用的历史比较法,也称为“将今论古”的方法,即用现在的生态学、生物结构功能学的原理和规律来推断古时期的生态组合和环境特征。在古生态学的研究中,经常寻找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条件的化石,如指示水深40米以上的滨浅海环境的舌形贝,这类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地质调查与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研究地质体的相对年代、寻找矿产资源、建立全球地层系统意义重大。化石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对比证据的最基本原理是生物演化的固有规律性,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壮大。尤其是这种演化所特有的前进性、不可逆性和阶段性等原理,使得人们不仅能够根据古生物进化的前进程度将地球历史划分为若干地质年代单位,而且可以根据某一地质时期特有的生物类群,按照地层中找到的不同化石来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

例如,大家熟知的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因此,一旦在某地层中发现了恐龙化石,就可以断定这套地层形成于距今2.5亿年至6500万年的中生代。这类能够明确指示其形成地质年代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生物钟或生物节律的现象已被人们熟知,生物节律与自然节律具有一致性。主要的生物节律有日节律、年节律、潮汐节律和月节律。这种生物节律不仅现代生物具备,古代生物同样具备。

最先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是马廷英教授。他研究了早古生代四射珊瑚的生长线,发现其和树木年轮一样反映季节性变化。后来,美国学者威尔斯发现,现代珊瑚体的外壁每年会形成一个生长带,一个生长带内有360~366个环纹,与一年的天数大体相同。

但是晚石炭世的珊瑚外壁的每个生长带内有385~390个环纹,也就是说,那时一年有385~390天,因此,每天约为22个小时。由此可以作为长期以来地球自转速度不断变慢的旁证。

古生物化石是怎样产生的?

5楼:北京创典文化

大约5.5亿年前,前寒武纪结束,古生代开始。海洋中的生命不断繁殖增加着。

非常低等的生命形式进化成更高等的种类丰富的生物,这是进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许多年来,地质学家一直对这一现象迷惑不解,他们在化石记录中寻找其间缺失的联系。到1964年,地质学家r.

c.sprigg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埃迪卡拉山的古代海滩沙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软地球表面积的70.8%,是由浩瀚的海洋组成。

辽阔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体动物遗迹化石。

地球表面积的 70.8%, 是由浩瀚的海洋组成。 辽阔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这些化石中,数量最多的是一种环形的遗迹,形状像现代的水母: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水母时代,时间恰恰在古生代之前,距今约6亿年。在埃迪卡拉岩层中,还保存着蠕虫状动物、奇特的底栖动物和复叶状生物的痕迹和藏身处。

在埃迪卡拉动物群落中,许多生物都很难归入现代的海洋生物种类之中。一些科学家认为,它们与海胆(棘皮动物)、蠕虫和甲壳类(节肢动物)有关。而德国古生物学家adolf seilacher提出了新的解释。

他认为,这些外表奇特的生物与现代种类无关,而是代表着已经灭绝的生命形式,它们脆弱的垫状躯体易被新生的捕食者摄食。虽然继这次发现之后,在全球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上都找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落,但它们似乎并没有在古生代之前的化石记录中出现。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埃迪卡拉的海洋生物的灭绝是由于大灾难,还是由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或者只是被更成功进化的捕食者吃光了。

埃迪卡拉动物群落显著地说明了在古代海洋研究中采样所存在的问题。许多年来,地质学家们都是假定,在古生代以前,地球上根本没有生命存在,这并不是因为有证据表明确实没有生命,而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生命存在的证据。在古生代以前,海洋中的生命基本上都是软体动物,既没有骨骼,也没有壳体,要成为化石保存下来,从地质角度来看,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大部分的软体海洋动物死亡后将沉入海底并很快腐烂。如果它们的遗体由于某种原因被软泥或沙快速埋藏,那么,它们能保存下来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如果周围的沉积物受到富含硅钙等矿物的水的冲刷作用,可能会形成含有完整软体动物遗迹的岩层。

如果一种生物具有壳体或骨骼,将更可能形成化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晚些时候的生命更加了解的原因。一旦由于纯粹的运气或推断发现了化石,我们想要知道化石是什么,以及它的生活方式,就得依赖于化石保存的完整程度。而且我们对现代生物种类的了解也会影响我们对化石的解释,而那些成为化石的生物,实际上一点也不像生活在现代海洋中的生物。

我国古生物化石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什么

1楼 中地数媒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 种类齐全 分布广泛 数量众多的国家之一 是名副其实的古生物化石大国。我国古生物化石分布具有四大特点。 1 化石呈现整体分布广泛 局部集中的格局。我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除上海市外均发现了古生物化石 但在各省级行政单元内 古生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