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张寨出土的商代早期的铜方鼎有什么特点

2020-11-24 19:12:37 字数 4661 阅读 3024

1楼:漫阅科技

1950年在郑州二里岗出土了数量相当可观的青铜器物,它们有礼器、兵器及乐器。1974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第三层(属于夏代)出土的铜爵,它们含铜92%、锡7%,系复合范铸造而成。1974年在郑州张寨南街出土了两件大铜鼎,分别重84.

25千克、62.25千克。经分析知,它们含铜79%、铅17%、锡3.

5%。这两个大方鼎,造型大方,制作精致,花纹朴实,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中的重器,充分显示了当时青铜冶铸工艺开始步入成熟阶段。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两个大方鼎分别重达128千克和117.

5千克,它们形状规整,纹饰精美,十分壮观。1939年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晚商的器物,经分析表明它含铜84.77%、锡11.

64%、铅2.79%,重达875千克,是目前所知中国上古时期最重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迄今出土的最重的古青铜器。这时期的出土青铜器还有很多,它们和以上几件大鼎都表明,在商代中、后期及西周前、中期,我国青铜冶铸业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这种鼎盛状况不仅表现在数量多、产品大而精、分布地域广,还表现在青铜器物中不仅有礼器、明器及生活用具,而且兵器、农具及工具的数量也很多。青铜兵器实际上在商代青铜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品种上有戈、矛、斧、钺、剑、戟及镞,可以说商周时期军队的主要兵器大都是由青铜制的。

这些兵器的制作相当精良,例如越王、吴王的青铜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出土时仍是光亮闪闪,花纹清晰,刃口锋利。青铜的农具和工具虽然不很精致,但是它们的需求量大。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廷遗址中发掘的青铜器中,凿、锥、小刀一类工具占有很大比例。

又如郑州商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工具和农具的铸范,其中镢范约占可辨认的铸范的2/3。尽管由于青铜农具、工具归农奴使用,一般不作随葬品,而是消耗性器物,然而历年来仍出土了不少青铜铲、镢、镰、斧及犁、铧等。青铜农具、工具的大量生产,表明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商殷以后的青铜器,也由于冶铸技术的进步,大多留有铭文(即今天所讲的钟鼎文或金文),为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科学工作者对已出土的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青铜器进行化学分析,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铜锡二元合金,其中含铅小于2%;另一类是铜锡铅三元合金,即含铅大于2%。在铜锡二元合金中,铜锡的比例大多接近4:

1。而在铜锡铅三元合金中,铜与锡铅含量和之比也维系在4:1,而锡与铅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

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的青铜冶炼已有一定的配方,但是工匠们对锅锡或铜锡铅之比与青铜性能的关系仅有肤浅的经验认识,即认识到青铜比红铜实用,因而自觉地冶炼青铜。同时,铜锡之比与铜锡铅之比基本相同,表明当时的人们尚不能区分锡与铅,它们都是银白色的金属。铅的加入很可能是由于中原地区缺乏**足够的锡。

锡铅不分也反映在《周礼·考工记》里,但随着实践的深化,这一不足逐渐得到克服。

唯一的商代人面铜方鼎有何特点

2楼:zoucp可儿

唯一的商代人面铜方鼎是1959年长沙宁乡县 出土的青铜人面方鼎。通高38.5厘米,器作长方 形,高16.

6厘米,口略大于底,口唇卷边。竖 耳,耳高7.3厘米。

圆柱足,足高14.6厘米,鼎 身四周为浮雕的四个人面装饰,俞后两侧的较大,高13.6厘米,宽16.

4厘米;左右两端的较窄小,宽13.8厘米,高与侧面相同。人面五官部位 十分准确。

面部表情严肃,面宽而方,嘴宽大,唇突起,颧骨高,耳粗大,分张于两侧。大约为 商代晚期制造。

司母戊方鼎有哪些特征?

3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禹铸九鼎之后,鼎便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成为国家政权社稷的象征。在商周时期,鼎又是施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颂表功绩,记载盛况。

河南安阳是块风水宝地,早在20世纪初,这里就以出土甲骨文著称于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政局混乱,民间盗墓风气盛行。武官村村民也不会傻傻地在一旁看着,他们也开始有组织的在夜间盗掘古墓。

1939年的某一天夜里随着村人铁锹发出的“仓哪”一声脆响,一只大鼎出土了。

就是本节介绍的司母戊方鼎,华丽雄伟,令人惊叹。村民们忙了一夜,终因此鼎太大、太重而实在无法搬动,私掘者取来锯子,将大鼎的一只鼎耳锯下,然后又将大鼎重新掩埋,并相约谁也不准说出此事。后来,侵华的日军闻知此事,欲以重金购之而不得。

抗日战争胜利后,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曾作为蒋介石的寿礼,专车运抵南京,被拨交**博物院筹备处保存。但当年被村民私自锯下的一只鼎耳,在动荡的年月里下落不明,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今天我们看到的司母戊大方鼎,有一只鼎耳是后来补铸上去的。

1948年5月29日,司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蒋介石亲临现场参观,并在鼎前留影。稍后,国民党**挖空心思想把此鼎运往台湾,但终因鼎身太重,不易搬动而放弃此念。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司母戊方鼎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方鼎形体巨大,造型精美。鼎为四足方形,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空;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875公斤。除鼎身四面**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又皆有主纹饰,并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以饕餮作为主体纹饰,并有龙纹盘绕,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着口互相对着,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足上则铸以蝉纹。在这些纹样的衬托之下,整个鼎显得更加威武、雄厚。

饕餮传说是一种贪得无厌的野兽,生有角、爪、尾,面目十分可憎。这种动物很可能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是人们根据牛、虎、羊、熊想象幻化出来的,并被赋予了恐怖的神秘色彩。饕餮纹就是以饕餮这种想象动物为原型,又经过高度艺术夸张而形成的兽面纹饰。

这种纹样衬托出一种狰狞、神秘、威严的气氛。

司母戊鼎是目前出土的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一件铜器,在世界青铜器中也是罕见的精品,无疑代表着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在商代晚期的技术条件下,铸造司母戊鼎这种大型青铜礼器,应该是当时的一项重大工程,这不仅需要大批具有熟练铸造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工匠,还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当世人站在这件精美庞大的国宝前瞻仰时,都会情不自禁地为当时高超的青铜技术而惊叹,也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而折服。

根据考古发现和有关专家的研究,当时,冶炼青铜用的是一种叫做霸埚的陶制器物,形状和后来倒放着的头盔差不多,考古工作者叫它“将军盔”。据计算,一般的“将军盔”能熔铜十多公斤。铸造一般的器物用一个坩埚就可以了。

很显然,铸造“司母戊”鼎这样的庞然大物用一般的将军盔是不能完成的。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遗址发现了一种直径83厘米、壁厚45厘米的大型坩埚。据推算,铸造司母戊方鼎只要有6个这样的大型柑埚就可以满足熔铜的需要了。

经有关专家分析,司母戊鼎是一个合金体,合金成分为:锡11.4%,铜84.

77%,铅2.79%,接近《考工记》中所述“六齐”中铸鼎的合金成分比例。这也充分说明,早在商代我国就已经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了。

商周两代有“藏礼于器”之说,青铜器不仅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尖端的科技水平,也是当时礼制和政治的集中体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

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这一点中国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司母戊鼎就是用于祭祀的青铜礼器。

鼎上有“司母戎”三个铭文。司可解释为祠,就是祭祀的意思;母是商王对其母亲的称谓;戊应是商王母亲的庙号。由这几个铭文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只大方鼎是商王为条把他的母亲“戊”而铸的一个专用鼎,故它的体形如此庞大就不足为怪了。

在司母戊鼎出土之前,即在19世纪未20世纪初,在河南安阳发现了殷墟甲骨文,从而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商王世系和“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记载,商史才成为了信史。

殷墟被称为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圣地。近几十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做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妇好墓的发掘,不仅在殷墟考古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为司母戊鼎的年代和所葬之墓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我们将司母戊鼎和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比较:两者形制相似,大小相近,花纹也有诸多的共同之处,铭文都是几个字,书写的形式也一样,字体都是首尾尖、中间肥的波磔体,司字如出一人之手。

司母辛鼎的年代在殷墟文化的第二期,司母戊鼎当与之同期,绝对年代在武丁晚期。

根据甲骨卜辞,商王的法定配偶为妣戊者有大丁、武丁、祖甲、武乙。大丁是盘庚迁殷以前的先王,可以不予考虑。

这样来看,母戊只能是殷王武丁的配偶,该鼎就是祖庚、祖甲为祭祀其母而作,进而司母戊鼎的“母戊”即为乙辛周祭卜辞中的批戊,祖庚、祖甲的母亲。

中国以独特的青铜文明著称于世,尤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中独具特色。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而作为商王室重器的司母戊鼎,素有“青铜之冠”、“国之重宝”之称。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是我国青铜器铸造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是我国青铜文明的见证。

我想问一下,古代的圆鼎和方鼎有什么区别?都是干什么用的?

4楼:超酷的张浩天

都是用来烹煮的,随时间的流传成为礼仪活动的重要器类,区别如下:

1、出现时间不同

方鼎相比较于圆鼎,出现的时间较晚,方鼎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西周中期以后就非常罕见了,方鼎是王室与贵族的祭器。

2、方鼎制作难度比圆鼎大

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锻造难度大,在当时方鼎的数量就远远小于圆鼎。

3、方鼎种类比圆鼎少

圆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造型上都要远远多于前者。

4、圆鼎方鼎足的数量不同

圆腹三足,方腹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