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我诵经时,一盏莲花灯灭了,有什么寓意

2020-11-24 18:47:18 字数 5689 阅读 3239

1楼:匿名用户

没有寓意,你想多了.用诚心诵经或念佛,一切都会变的吉祥.

闽南乔迁新居两盏天公灯灭了一盏,有什么寓意?

2楼:义柏厂

闽南乔迁新居两盏天公灯灭了一盏,有什么寓意,这个可能是这个灯坏了吧,灭了一盏具体肯定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按照预约来。

谁知道有关除夕、春节、端午的诗?并分别鉴赏一下~谢谢啦~

3楼:十万**甲

《田家园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以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何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蔼,民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绝句》

岁月悠悠莫教真, 出新创意自推陈;

休云冬夜寒风劲, 一唱雄鸡又是春。

《对联》

彩凤鸣春开玉宇

金猴献瑞焕新天

《玻璃联》

赤日出重霄,元春开美景;

东风回百里,雨水品香茶。

《卖痴呆词》

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

“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这是清代文人蔡云描写腊月二十四扫尘的风俗;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这是晚清诗人罗昭隐描写祭灶的风俗;

“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这是宋代诗人朱淑真描写除夕守岁的风俗.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 喧逐似火攻。”这是元代诗人赵孟 描写“岁旦”燃放爆竹焰火于庭前的风俗。

杨巨元的“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孙一元的“元日狂歌倒竹樽,东风昨夜到柴门”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陆游),

春来更有好花枝”(陈献章)

白居易“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除夕)

五月五日天晴明,

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

江上早闻齐和声。

两岸罗衣破晕香,

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

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

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

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

后船失势空挥桡。

南宋诗人陆游在《归州重五》一诗中写了汨罗江畔端午节举行的龙舟竞渡盛况。

斗舸红旗满急湍,

船窗睡起亦闲看。

屈平乡国逢重五,

不比常开角黍盘。

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一个很古老而久已盛行的习俗。西晋官吏周处的《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角黍”即粽子。

唐代诗人姚合写有“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名诗。

唐玄宗李隆基吃了一种名为“九子粽”的粽子后,还写了赞赏“九子粽”的诗句:“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北宋末南宋初诗人朱松有一首《重五》诗:

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

竹笋迸新紫,榴花开小红。

山深人寂寂,气润雨蒙蒙。

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

(端午)

我国传统节日的来由、习俗以及诗句!!悬赏100

4楼:可爱的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志》日:

“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诗句《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5楼:手机用户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志》日:

“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