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农具,牛耕的使用与封建统治私有制的形成有何关系

2020-11-24 16:16:36 字数 5612 阅读 4032

1楼:匿名用户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得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得到增强,封建地主就会兼并越来越多的土地,从而最终形成封建统治私有制。

2楼:匿名用户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出现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促使了封建私有制的产生。

3楼:炮打陈冠希

贴农具是出现大幅提升的当时的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提高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4楼:匿名用户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上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铁制农具,牛耕使生产力有了提高,决定了封建统治的形成。

封建统治私有制的成因和方式

5楼:童丝敏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得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得到增强,封建地主就会兼并越来越多的土地,从而最终形成封建统治私有制.

铁农具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有何关系?

6楼:龍魂鳳血

1、在铁农具没出现之前,农民多用的是骨头、石头、木头等制成的农具,而铁农具的使用使得生产力提高。那时石头等农具难打磨,而铁农具易打造,且可大量制造。2、牛耕又叫铁犁牛耕,铁犁属于铁农具,所以说铁农具对牛耕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

两个关系就好像是石油发动机发明和汽车流行的关系差不多。

铁器牛耕广泛使用的四个原因

7楼:匿名用户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出现统治秩序的变更: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使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得以实现;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了政治进步,各国为提升国力进行争霸战争,纷纷改革政治经济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政治上:列国纷争,大国兼并小国,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崩溃,逐渐形成了**集权体制;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进行改革。

经济上:铁制农具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犁耕技术,耕地面积扩大,土地买卖、奖励农耕的政策,促进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生;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社会呈现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学术思想史上留下最为灿烂的一页。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我国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b.井田制的破坏 c.公元前594

8楼:操笔帝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我国确立的原因的理解。学生只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入手,就可作出判断。

租佃关系是怎样出现的?

9楼:匿名用户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中国古代存在过哪几种土地制度?

氏族公有(原始社会)——井田制(商周)——私有制(战国以后)

2、井田制的性质是什么?公田与私田有什么区别?其发展历程又是什么?

(1)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公田”是贵族占有的土地;“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历程:产生——商;鼎盛——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3、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是怎样逐渐取代井田制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1)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并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3)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哪几种形式?

三种: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2、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有那些**?

一是原来的公卿贵族占有“公田“,并将其转化为私有土地;二是立军功者通过赏赐获

得大量土地而成为地主;但是一些人通过买卖获得土地而成为地主。

3、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土地兼并

4、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封建**如何进行协调?能不能根本解决?

(1)危害:

①对农民而言:自耕农破产成为佃农,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普遍化;农民经济状况恶化,

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危急王朝统治;

②对地主而言:土地兼并使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集权;

③对国家而言: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

(2)协调措施:“限田”、“均田”(均田是国家公田,农民只能使用,不得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3)不能根本解决。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导致租佃关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租佃关系大致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过程?

(1)原因:客观:地少人多;主观:土地兼并

(2)历程: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代——第二位;明清—农村经济主要形式

2、田庄制经营有何特点?

①极强的自给自足性;②聚族而居;③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④劳

动者还要承担军事义务,成为豪强的私人武装;

3、在租佃制下,地主和佃农是一种什么关系?

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如何评价契约租佃关系?

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从依附关系逐渐解脱出来的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适当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

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课堂小结:

10楼:匿名用户

租佃关系是伴随着土地兼并而出现的,自战国、秦代、汉代、宋代以至到明清逐渐普及;从农民人身衣服关系的松弛、生产积极性提高,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身份提高,生产自主权也大大提高。

11楼:匿名用户

奴隶制瓦解后,租田的制度就来了。

租佃关系是怎样出现的?

12楼:星子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氏族公有(原始社会)——井田制(商周)——私有制(战国以后)

(1)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公田”是贵族占有的土地;“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历程:产生——商;鼎盛——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1)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并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3)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三种: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一是原来的公卿贵族占有“公田“,并将其转化为私有土地;二是立军功者通过赏赐获

得大量土地而成为地主;但是一些人通过买卖获得土地而成为地主。

(1)危害:

①对农民而言:自耕农破产成为佃农,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普遍化;农民经济状况恶化,

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危急王朝统治;

②对地主而言:土地兼并使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集权;

③对国家而言: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

(2)协调措施:“限田”、“均田”(均田是国家公田,农民只能使用,不得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3)不能根本解决。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原因:客观:地少人多;主观:土地兼并

(2)历程: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代——第二位;明清—农村经济主要形式

①极强的自给自足性;②聚族而居;③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④劳

动者还要承担军事义务,成为豪强的私人武装;

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从依附关系逐渐解脱出来的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适当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

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是怎么进行推广使用的?

13楼:大唐风流才子

首先使中国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次手工业和商业也兴旺起来,使我们的先人能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中国文明(黄色文明)。

它还在当时就引发了一连串的社会革命,比如,,,

使得原本一个封建的、土地国有的、层层分封登记制度的“周王朝”,分崩离析,逐渐瓦解。建立一个较为长久的、统一的、**集权的**国家成为必要和可能。

使得土地国有制过早的解体,土地私有制过早的出现并成为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本应该是资本主义社会才形成的。

使得统一的、**集权的国家也过早的出现了-----这本来也应该是到资本主义时代才最终建立起来的。

使得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兴盛。有点古代的“启蒙运动”的意思。先哲们纷纷出谋划策,为未来的社会规划蓝图,其中儒、法两家最受瞩目。

这些“启蒙思想家们”(其实不自觉地充当了“奴才思想家”们),为统治者提出了可享万世的统治方案,即以暴力**、**集权为根本,以等级、愚民、仁政统治为扶助。

中国的封建社会按理说早在2000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结束了,但是至今仍还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商品经济、雇佣劳动等都很不发达;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很多地区仍然是2000年前的铁器加牛耕。

铁器、牛耕的较早出现,对中国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作为生产技术来说,它们本身是好的决不应该责难;

坏就坏在中国人仗着这项技术,2000多年来,长期沉浸在农耕文明的辉煌中,不思进取,夜郎自大。使得中国2000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只有量的积累而物质的变化,只知沿袭,不去革新,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落后挨打。

为什么会这样,依我看,只怪2000年来的中国人------太过于注重实利,缺乏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太喜欢坐享现成、搜刮同类,缺乏积极创造、共荣共富的精神;太容易骄傲,自欺欺人,自相残杀,缺乏互相容忍、诚信合作的精神。这三者中,尤其是第一条最关键。正是它将中国人变得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愚蠢。

至于课本说的什么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半殖半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等概念理论,纯粹都是扯淡,都是愚民。

2000多年来,至今,中国人就只在两个历史时期在交替度过----------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和 求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

好在如今中国的奴隶们,快要醒来了!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与商鞅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1楼 匿名用户 生产力的提高,使每个人能够耕种的土地大增,从而导致对土地的需求。争夺土地的结果,就是废井田,开阡陌。从而导致贵族奴隶主的衰落和工商奴隶主的兴起。 商鞅变法就是一例。贾谊《过秦论》说 当时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总之一句话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