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0-11-24 13:34:54 字数 5331 阅读 8790

1楼:爵殿

(1)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4分)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教育制度。(4分)

(2)教育立法,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4分)培养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人才,为了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注意抓住“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这一时间概念。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此时期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教育制度。

(2)材料提供的信息比较直白明了:“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可以得出 “ 教育立法”的结论;“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可以反映出“拿破仑时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

“目的”从最后一句话里面可以看出来。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

2楼:秋严

(1)直接目的:坚持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避免被西方文化同化。(4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分)

(2)思想家及主张:孟子、“民贵君轻”(或黄宗羲、反对君主**)。(4分)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2分)

(3)不同:从维护到完全否定。(1分)趋势: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2分)

试题分析:第(1)问,“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这说明李鸿章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这说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避免被西方文化同化;根据李鸿章是地主阶级这一现实回答即可,其目的是维护清**的统治;第(2)问,“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这说明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康有为借用孟子等的思想为自己的变法主张提供理论依据;第(3)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二都维护传统思想,材料三“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经历了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的历程。

点评:如何从文明史观、现(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从文明史**: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①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和口号,具有划时代的启蒙意义。

②维新思想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救亡与启蒙并举,传播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③革命派是借鉴西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以三民主义为旗帜。

(2)从现(近)代化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①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学习西方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②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③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④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各个方面)。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9世纪

3楼:小白

(1)形势: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的民族民主意识高涨,掀起救亡图存的高潮,危及士大夫的既得利益。(4分)

举例说明: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4分)

(2)方法:一分为

二、辩证的发展的观点,一要看历史人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二要看他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评价:康有为这一时期的活动,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进入政治层面,并有了比较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3分)

试题分析:(1)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抓住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形势: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另外还要结合材料的信息:洋务运动破产,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需要进行改革。举例说明“他们”是如何“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的?

要清楚“他们”是什么人。通过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 “趋向于改良而非趋向于革命”可以看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托古改制”,答题时就把它的特点和作用回答出来即可。

(2)一般来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一分为

二、辨证的来看。看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做的主要事情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如果从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康有为就应该联系到中国近代对西方文明学习、探索的过程。

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由器物层面进入政治层面,并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

4楼:匿名用户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2分)结果:**战败。(1分)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国际地位下降。(3分)(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2分)

积极作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农奴获得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4分)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3分)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是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为了“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和保卫他们的权利”这一目标,结果“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批驳这一观点只需要将所学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和影响迁移过来即可,即目的是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是**战败;影响是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国际地位下降。

(2)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应该是农奴制的危机,所以未解决它所采取的举措是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个改革是在资本主义受到农奴制严重束缚的背景下采取的,所以废除农奴制后,其积极影响是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农奴获得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但是由于改革并不彻底,所以还是会有局限,局限性表现在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卡维林……认为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入不正

5楼:半世迷离丶蔃

(1)观点:农奴制已经危及国家的存亡:解放农奴;农民向地主赎买份地。(每点2分,共6分)

(2)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日本面临民族危机。(每点2分共4分)

(3)议院之法”能使君民一心(君民同心);‘‘议院之法”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每点1分,共2分)派别:维新派。(或早期维新派,1分)

(4)都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2分)

试题分析:(1)可以从材料一中直接概况出此人的主要观点,即答案;(2)材料二中文字描述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国家面临的两大严重问题,其一是民族危机严重,其二是幕府统治统治下的日本陷入四分五裂,无力抵抗外来侵略;(3)从材料三中可以归纳出陈炽主张议院有助于实现君民一体,即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此人应属维新派人士;(4)综合三则材料不能发现,三人均主张改革或变法,他们主张的改革都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点评:本题综合考察19世纪中期三次较大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加大对改革变法运动知识的掌握深度,一般而言对某此重大历史改革运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内容,即①改革的时代背景②改革的具体措施③改革的目的,性质和特点④改革的影响和局限性。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自20世纪80年代起,拉美多数国家开始实施以贸

6楼:匿名用户

背景:(1)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中间道路”的出现;原来拉美国家对经济干预太多,经济活力不足,**财政赤字大,不少国有企业管理不善,亏损严重。(6分)

(2)问题:收入分配两极化进一步扩大,贫困化程度加剧;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矛盾更加突出;降低**壁垒使国际收支处于不利的地位;国有企业私有化过度。(4分)

启示:必须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

前提;正确处理**干预与市场经济机制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忽视**的调节和指导作用。(5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拉美经济改革的背景可依据教材内容分析归纳,也可依据材料中的“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从内向到外向的转换。基本上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这些内容来分析,重点是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来分析,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及经济发展的区域化都是拉美改革的背景。

(2)第二问,首先要分析出拉美经济改革带来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依据材料中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许多竞争力弱的民族企业陷入了困境。在降低**壁垒后,进口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处于不利的地位。

国有企业私有化使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的生产集中不断加强。私有化使失业问题更为严重”来分析归纳。有关启示的问题依据出现的问题分析出解决的策略问题即是启示。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

7楼:百度用户

(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神话: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9分)(2)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

结果不同的原因:领导力量实力对比不同;民众对改革支持的态度不同;文化传统对变革的态度不同。(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日本崛起的特点及历程,中日改革的异同。(1)日本改革的特点具有双重性,既保留了**和军国主义的色彩,同时积极学习西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最终使日本确立了亚洲强国的地位;(2)中日改革的背景相似,都遭遇了民族危机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是领导力量、民众支持、文化传统等角度去全面分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

8楼:匿名用户

(1)成效:保证农民生产时间;**财政收入增加。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7分)

(2)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贫弱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8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