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上人法师律师头陀等有什么区别

2020-11-24 12:54:12 字数 5560 阅读 9127

1楼:慧剑雄狮

在佛门中,上人是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人,也是对比丘的尊称。如美国万佛城的负责人宣化和尚被称为宣化上人。法师是指通达佛法并能为人讲说的出家比丘。

律师是指精通严持佛教戒律者,又作持律师、律者,与经师、论师、法师、禅师等相对。头陀是指行脚乞食的僧人,通常是留发修行的行脚僧。

2楼:匿名用户

我补充:律师是讲解佛教戒律的法师。如果精通佛教的经律论就叫三藏法师。

3楼:匿名用户

只是修行的法门不同,就是修行方式和突出的方面不同。但其实没有任何的区别因为都是修行人,都有共同的目标。被修行不怎么样的人硬‘分别’而区别对待的。

阿弥陀佛

4楼:莲花不着水

头陀是苦行僧

法师有两个特点,通达佛法和能**。

律师?上人是上德之人,对出家人的尊称。

5楼:摩伏勒

上人 是有德的出家人 律师 是持戒严谨的出家人 头陀 是修行苦行的出家人

和尚和头陀有什么区别?

6楼:匿名用户

1、出家情况不一样。

和尚是需要出家的,有戒疤,有度牒和戒牒,如鲁智深。

头陀是不需要出家的,是修行的俗家**,只有戒牒,如武松。

2、本身含义不一样。

和尚的意思是有一定修为的僧人,或对男性僧人约定俗成的泛称。

头陀的意思是像抖掉身上的灰尘一样抖掉烦恼,抖的方式就是修行,行者其实就是苦行僧。

3、吃穿住情况不一样。

和尚是僧人,僧人住寺庙,有信徒供养,有德行者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头陀要穿最破烂的衣服,每天只吃一顿饭,拿着钵乞食,跟要饭一样。

4、等级情况不一样。

和尚有严格的等级,最高领导是住持方丈,下面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八大执事(监院、知客、僧值、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等。

头陀漂泊无定,没有固定等级。

7楼:jack常

和尚和头陀主要从概念、是否梯度、吃住四个方面来区别。

一、概念的不同

和尚:和尚指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意代表佛教谦和至尚的修行者。古代西域语言的音译,源头是梵语,本义为“师长”,是对“有一定修为的僧人”之尊称,但从古至今在中国以及日本等地,是对男性僧人约定俗成的泛称。

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二、是否梯度的区别

和尚: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头陀:头陀不用剃度,头陀是带法修行。

三、吃住的区别

和尚:和尚是出家人,不用去行脚乞食。和尚住寺庙,有信徒供养,有德行者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头陀:头陀意为抖擞,谓精勤振奋,去除烦恼污垢,意即弃除对衣、食、住等贪著,以修炼身心。修头陀行者要遵守十二条规则,叫做十二头陀。俗称行脚乞食的僧人为头陀,亦称行者。

8楼:匿名用户

区别:1、概念不同。和尚指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意代表佛教谦和至尚的修行者。而头陀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2、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而头陀不用剃度,头陀是带法修行。

3、头陀是苦刑僧,即弃除对衣、食、住等贪著,所以要去行脚乞食,以修炼身心。而和尚不用去行脚乞食。

4、和尚是出家人,头陀是修行的俗家**。头陀要穿最破烂的衣服,每天只吃一顿饭,拿着钵乞食。而和尚住寺庙,有信徒供养,有德行者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9楼:高楼居士

和尚和,为三界统称,尚,乃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之称华藏世界只有释迦能称得,但后世确把比丘都称为和尚了,也许是因为释迦涅磐之后,在世比丘为世间第一福田的缘故吧。

和尚一词,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乌邪」,到了于阗国则称和社或和□(khosha),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杂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可见和尚一词,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但在佛教,确有它的根据,佛教的律藏,称剃度师及传戒师为邬波驮耶( upadhyaya),「和□」一词,就是根据这个而来,「和尚」一词,更是汉文的讹误,最早见于汉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图澄而号佛图澄为「大和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别于流俗的讹误,因为,依照邬波驮耶的原意,应当译为亲教师,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并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而被称为邬波驮耶。这既不同于印度俗称博士的乌邪,更不同于中国误传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弥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长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在佛教的律制中,初出家的,叫做沙弥(意思是勤加策励,息恶行慈),生年满二十岁,受了比丘戒,称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饮食。中国人误传为「德比孔丘,故称比丘」,那也是笑话)。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内,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师;五年之后,若已通晓戒律,始可以所学的特长作师,称为轨范师,梵语叫做阿□梨耶,受人依止,教人习诵;到了十年之后,可作亲教师;到了二十年之后,称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称为耆宿长老。

头陀苦行之一。谓去除尘垢烦恼。意即弃除对衣、食、住等贪着,以修炼身心。亦称头陀行、头陀事、头陀功德。

凡是修习头陀苦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严守如下十二种修行规定:要选择空闲的地方;要过托的生活;要饮食节量;要一日一食;要乞食不择贫富;中后不得饮浆;要守三衣具;要穿着粪扫衣;要常坐树下思维;要常露地静坐;要住于坟墓之处;要常坐不卧。修学头陀苦行者的生活,就要过这样简单的生活,也是清净的生活。

10楼:ooo借口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定义不同:和尚是出家人,是要剃光头发的,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是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意代表佛教谦和至尚的修行者。而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又作“驮都、杜多、杜荼”。强调的是苦行。

2.住所不同:和尚一般居住在寺庙里,一套严格的等级。而头陀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一般居无定所。

3.侧重点不同:和尚一般指男性,是对男性僧人约定俗成的泛称。而头陀则没有强调性别。

11楼:匿名用户

和尚是梵语,译为: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你佛法的老师的意思。不是现在人认为的出家人。和尚这个词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用的,必须达到一定教理和修学水平后才可以。

佛陀的**有七类:

1.比丘(受具足戒的出家男众)

2.比丘尼(受具戒的出家女众)

3.沙弥(未受具戒的出家男众)

4.沙弥尼(未受具戒的出家女众)

5.式叉摩尼(未受具戒的观察期出家女众)

6.优婆塞(在家男众)

7.优婆夷(在家女众)

大家口中的和尚其实是比丘和沙弥。

头陀也是梵语:修苦行的行者,不仅仅是佛教徒,只要是以苦行为修行方法的都是头陀行。

12楼:寻声救苦

和尚,是有法可传的出家师,也就是法师。普通的出家人只能叫沙弥,但后来为了对出家师的尊称,就对所有的出家师都称为和尚。

而头陀,是一种修持方法,译为苦行,通过苦行去除贪心与我执,和尚与居士都可以修苦行,

13楼:追_梦_人

这是我搜索到的:‘头陀’是梵语,中文叫‘抖擞’——抖擞精神;意如打禅七时,常讲的打起精神——不怕难,越苦越要努力。

所以估计和尚就是头陀,我以前曾看到释迦牟尼被称作佛陀,意思是觉悟者。

14楼:金水相生

一个没头发,一个有头发

佛教中的禅师,大师,法师,上人有什么区别

15楼:zero零

这些都是对僧人的敬称或尊称,但是适用的对象略有不同。

禅师以禅定为主,修行和解说禅定法门,凡是禅门的比丘,只要略具名气均可被称为禅师。

法师以讲经说法为主,法师一词,并不是佛教比丘的专用称谓。道教受了佛教的影响,也称善于符箓的道士为法师;于晚近成立的理教,也受佛教的影响,把他们的教士称为法师。现在一般只要知见端正、受过大戒、规矩本份、懂得一些佛法教理的出家人,也都被尊称为法师

大师泛指摄受众生事业广大的一些大和尚。上人指的是持戒严谨,修行精进的上座比丘,是对这一类比丘僧的尊称。

上人是指,与一般人相较,更为出众而杰出的人,民间多用在对僧人的敬称。

“禅师”、“大师”、“法师”、“上人”等称呼的具体介绍如下

禅师

本来是指修禅的比丘,所以,三德指归卷一说:‘修心静虑曰禅师’。但在中国,有两种用法。

一是君王对于比丘的褒赏,比如陈宣帝大建元年,尊崇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又如唐中宗神龙二年,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另一是后来的禅僧对于前辈称为禅师。到了后来,凡是禅门的比丘,只要略具名气,均被称为禅师。

大师

大师,在梵文中意为大师范、大导师。释迦被尊称为‘三界之大师’。在中国起初只称有高德之出家人为大师,但以后大师两字专用作追赠死去的高僧的谥号了,例如天台宗的创立者智顗被称为智者大师、慧思为南岳大师、吉藏为嘉祥大师。

法师

法师是指善于学法并也善于说法的人。唐朝的玄奘因精通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要有较高的学位。

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一般称呼寺院的住持为长老,长老可以称之为法师,但是法师不一定是长老

上人

上人本义是指,与一般人相较,更为出众而杰出的人。后被当成是一种敬称,如在《十诵律》中记载,阿阇世王在未登基为王前,称调达为上人,《维摩诘经》中,文殊师利菩萨称长者维摩诘为上人[7]。唐朝时,中国习惯以上人来作为僧人的敬称。

日本的日莲宗与净土真宗中,上人是个敬称,位阶低于圣人。日本平安时代,于864年(贞观6年),设立了法桥上人这个僧位。在室町时代之后,天皇降旨,提及著名僧侣时,多称其为上人。

扩展资料:

在家居士正确称呼出家人的方法:

一般我们称呼出家**,都以“某甲法师”或“某乙**”或“乙**”等来尊称。至于“某甲师”、“某乙师”的称法,乃是出家师长对“晚辈”出家人,或同样是出家人对“很熟的平辈”出家道友这样称呼。

一般居士,无论多少岁数,或与**在俗的关系是什么,都是不宜对任何出家人,称“某甲师”、“某乙师”的。甚至晚辈出家人,对于资历较长的出家人,也是不能这般称呼的,这样很失礼。

其次,若在家人对出家**,或初出家者对腊长之出家**,皆应以“**”自称。凡于文末,署名之后,宜再署以“顶礼”二字,而非用于平辈的“合十”或“作礼”等。

不论男女长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染的沙弥,既现清净僧相,都理当受到身为三宝**的在家居士的尊重,都可称为“**”。

“**”二字,与“**”之称刚好相对,意思是如师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师,生我慧命如父,是在家居士对出家人最为亲切的德称。

对一寺长老,大德高僧,为示尊重,往往略去法名,直称“**”、“法师”;而对一般出家人,为易区别,可加法名,称“某某**”、“某某法师”。

直接在法名后加一“师”字的称呼法,一般用于出家人中长辈对晚辈,或平辈道友之间的称呼;故不宜用做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