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中异化的概念应如何理解,在马克思哲学中,“异化”的概念该怎么理解,最好能用

2020-11-24 12:32:12 字数 5421 阅读 3133

1楼:天风海雨楼主

马克思的异化观。马克思批判了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在马克思之前,人们所揭示的种种异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异化的外部现象。

马克思则揭示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在1842~1843年间所写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尚停留在研究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异化问题的阶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并以此作为自己异化观的出发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观点,进一步揭示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和前此社会的主要异化形式"私有制异化",即作为国家形式的政治统治的异化以及劳动作为人的自身否定的社会活动的异化。从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经济学手稿(1857一1858)》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来阐明异化的本质。他在这些著作中扬弃了从社会契约论到黑格尔的异化理论,认为转让不过是从法律上表示简单的商品关系;外化则表示以货币形式对社会关系加以物化;异化才真正揭示了人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最一般的深刻的社会关系,其实质在于表明人所创造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东西。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内容作了深刻的概述。

在马克思哲学中,“异化”的概念该怎么理解,最好能用

2楼:匿名用户

举个例子吧,低俗一点,比如人那个什么行为是为了繁育。人为了繁育就要奖励这个行为(快感)。但是一旦这个奖励形成,你进行这个行为的第一目标是繁育吗?

比如在劳动里,劳动的目的是创造东西满足自己的需求。可是如果生产资料与劳动者被剥离,劳动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用于社会交换,也就是劳动需要先兑换为社会劳动(钱),再用社会劳动去购买自己的需求品。这样人劳动的第一要务就从满足自己,变为了满足他人(表现为社会或说市场),以获得社会劳动的认可(钱)。

劳动本身是***的。想想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力真的能无限提高吗?等你生产力高了,人就减少生产(发达国家工资高,然后工作时长就短了)。

什么意思?举个例子,比如你打了一天游戏,这算不算劳动?不算,因为换不来钱。

但是打游戏没有效用?它使你快乐了一天,它没有满足你?那他为什么不算?而且我们知道,另一种打游戏却是劳动,当主播--区别就是为他人带来快乐,社会认可这种劳动兑换为了钱(社会劳动)

其实这个就可以理解,当生产力极大,私有制消除后,也就是这个异化被消除了,打游戏还不是劳动吗(当然,劳动够不够补偿是另外一个概念)?

当然,那时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没人知道,老马也不知道。这个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只能做数学一样,得出在几个维度上的投影,局部的几个点,没人亲眼见过,也描述不出来总体是个什么情况。但是劳动的概念绝对与现在是不同,劳动是出于兴趣的一种行为。

3楼:光之美丽

哲学上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其实很好理解的,比如体育,本来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结果很多人追求打破记录,反而弄得一身伤病。这就是一种异化。

4楼:蒙奇d路飞哈

比如说,今天社会就是生产者被产品所支配,人被物所支配,人被人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所统治,这种荒谬的现象就叫做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的根源,只要私有制不被消灭,异化就不可能被消灭。

在马克思哲学中,“异化”的概念该怎么理

5楼:康姆勒发电机

我的理解:异化就是被

物欲所改变,也就是被物欲所支配,而失去理性了。所以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物质极大的丰富,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不再被物欲所异化、支配。

但是欲望是个无底洞,物质再怎么丰富也不可能填满欲望之洞的,因此,不能从外部环境去满足条件,应该从内心改变去满足条件,即降低对物质的欲求。这也是“格物”所说的意思——格去物欲。无欲才能无私,心底无私天地宽!

无欲则刚!这不就是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吗?

在马克思哲学中,“异化”的概念该怎么理解,最好能用通俗的语言来陈述。谢谢!

6楼:鸡飞蛋打半兵卫

就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反过来统治人。

比如,金钱,社会关系等等。

如何理解异化劳动四个方面规定性的含义

7楼:111尚属首次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

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①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④人同人相异化。

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如何理解马哲里面的物质概念

8楼:无线电师

1、概念的定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定义的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和根源性,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明确了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如何理解异化劳动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

9楼:匿名用户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最重要的概念,也是马克思本人该时期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在《手稿》中以“异化劳动”概念为基础,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取得了许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具有基础性意义的伟大成果。

第一,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的阐发中,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把劳动看做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认为社会历史就是劳动异化和劳动复归的过程,因而得出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一结论。不同于黑格尔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为精深发展史,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历史和自然界一样,都有其一般的客观规律,因为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劳动实践,人类是就成为自然史的一部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人实践活动的对象都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把自然史理解为“人化自然”的历史,也使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仅仅把自然看作直观对象而不是实践对象的形而上学观点划清了界限。

第二,《手稿》初步提出了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和基础,进而马克思认为在构成社会的诸多因素中,物质生产实践是的决定性的力量。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实践作为人类获得物质资料的唯一源泉,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它制约着社会结构、社会性质和社会面貌,规定着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赋予了市民社会的确定的物质内容,把生产、私有财产、政治制度、意识形式联系起来,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揭示了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解决与自然的矛盾的最基本的实践,是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的基本原则。

第三,由于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根本特征是生产劳动,人的社会性和自主能动性得到了重视,进而,费尔巴哈仅仅把自然属性视为人的本质的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

马克思认为,吃、喝等自然属性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属性,人与动物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自然界中获取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但是人和动物的活动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是本能的,而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是能动的,正是“有意识”这个定语,区别开了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类存在的必然形式,虽然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但孤立的人是无法实现其本质的,空间和时间上诸多个体的共同的和连续的活动则必须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条件。

第四,《手稿》首次把实践理解为生产劳动,即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指明了实践的基本内容,进而体现了实践的主体性,客观性和创造性的诸多特征。“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并且贯穿马克思整个思想发展的过程。《手稿》还揭示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性,指出只有通过实践方式,才能解决理论对立的问题,以《手稿》为开端,马克思的实践观一步步向科学的实践观迈进。

第五,异化劳动的扬弃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对这一问题的**体现在他各个时期的著作当中,是马克思毕生所眷注的问题。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和劳动异化的四种规定的深刻论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及异化劳动的扬弃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为马克思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开辟了道路。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世人的对象化活动,人的本质是在劳动中体现,在劳动中规定的,劳动本来是人的类生活,是人的内在本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却是异化的,是人们在雇佣制度下未列入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一种非人的活动。所以,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克服劳动的异化向劳动的本原意义、向人的本质复归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辩证的过程。人的非人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在人类发展史中是客观存在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

只有通过劳动及其发展,人的本质的回归也就是异化劳动的扬弃才能实现,它是作为劳动实践历史发展的结果得以实现的,异化劳动也是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向人的本质回归的必经阶段。由此意义上得出结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统一的。

如何理解技术异化现象

10楼:匿名用户

马克思的异化观.马克思批判了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

最典型的异化本质.在马克思之前,人们所揭示的种种异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异化的外部现象.马克思则揭示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

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①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④人同人相异化.

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在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中,虽然还曾讲到异化劳动,但已不再作为说明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只是作为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对抗关系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