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汪玉竹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的聚集效益和经济辐射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推进器,是促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牧业生产率、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加快解决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大战略.因此,加速全区城镇化进程,对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你能从中的得到什么。
如何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简述主要的内容
2楼:司马刀剑
一是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通过经济适度发展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使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享受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统一的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待遇、基础教育条件等,从而使不同区域人民生活的综合质量与水平逐步趋于均等化.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每个区域都要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使自身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三是在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全国的发展是个整体,各区域在产业分布上不能自成一体、面面俱到,需要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提升全国作为整体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
为此,我们要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同时,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鼓励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努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3楼:百度用户
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纲要》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这是在区域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新举措,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把做大一个地区经济总量作为出发点和唯一目标来缩小地区差距的观念。明确了缩小地区差距的导向,主要不是缩小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差距,不是要求各个地区的经济总量排名提升,而是缩小地区间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从而使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民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都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二是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所有区域都要加大经济开发力度的思维定式。我国区域之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差异较大,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国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不适合大规模地集聚经济,大规模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上,有些区域要承担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支撑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些区域要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对于这些区域,“发展”的含义主要不是作大经济总量,而是保护好自然生态。
这样,才能既遵循经济规律,也遵循自然规律,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三是体现了突破行政区谋发展的理念,改变了完全按行政区制定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思想方法。我国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不同,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也应该不同,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评价内容和重点也应不同。只有采取突破现有体制障碍和政策约束的新举措,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指标,才能使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指标更加科学,才能科学引导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体现了长远战略思维,改变了过于追求短期发展成效的观念。未来几十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将有几亿农村人口进入非农产业就业,进入城市居住。在这种与经济结构调整相伴的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历史时期,我国区域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富有前瞻性地谋划好我国未来十几亿人口、几十万亿经济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主动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协调好地域空间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与生存极为重要。(发展改革委提供)
竞争性分配:竞标资金 更是竞标发展思路
投影演示、演讲、答辩、总结……市长们纷纷走上“pk台”,竞标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
清远市通过参加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资金竞争项目,争取到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资金3100万元,改善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设施条件。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说,在**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下,**财政投入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起着关键作用。广东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打破财政资金分配“平均用力”,让财政资金这块有限的蛋糕“喂饱了更多的胃”。
竞标资金,更是竞标发展思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中标市还是未中标市都是赢家。配合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的实施,竞争性分配方式在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75亿元产业转移扶持资金上先行先试:
采用招投标的竞争性方式,分五批、每批安排15亿元,择优扶持三个欠发达地区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为保障资金分配更公平、更科学,广东根据项目技术、专业的特点建设专家库,正式评审时通过抽签决定评审专家,并要求参与评审专家签署承诺书,保证评审公平。评审过程充分引入**监督和部门监督,开展“阳光评审”“透明评审”。
财政资金不是“唐僧肉”,争到钱只是第一步,按照竞标时的承诺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才是更为艰巨的任务。对此,广东省建立了资金使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绩效评价制度,对资金使用实施全程追踪问效、问责机制。如在实施“省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过程中,广东省财政厅定期组织考评农业综合开发县的工作绩效,绩效差的被予以暂停或取消开发县资格。
“四两拨千斤”:公共财政管理正在破题
作为河源产业转移园的首任负责人,河源市常务副市长黄建中对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有感触。
通过参与竞标,河源市获得了2批次、共10亿元的产业转移扶持资金。产业转移扶持资金到达转移园后,作为资本金注入园区开发建设单位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使公司资产负债率从86%下降至50%以下。各金融机构因此上调公司的信用评级,先后与其达成16亿元的贷款意向,缓解了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压力。
同样是欠发达地区市,获得2批10亿元产业扶持资金的梅州市也产生了巨大的裂变效应。曾经亲历过竞标活动的梅州市委书记李嘉说:“扶持资金的滚动发展带来巨大的放大效应,成为启动梅州绿色崛起的强大引擎。
”目前,梅州工业园首期7.266平方公里开发已基本完成,园区水质净化厂、企业服务中心等重点配套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累计有进园企业130家,计划投资总额230.29亿元。
尝到了甜头的广东人,开始将竞争性分配改革推广到更多的财政资金领域。
2008-2009年,广东共完成了22项省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试点,涉及10个省级部门近100亿元省财政资金。
2010年,广东财政对第一批扶持战略性新兴发展专项资金5.8亿元进行竞争性分配。
2011年,广东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银企合作专项资金;五年内统筹安排50亿元,通过贷款贴息的方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竞争性分配机制正成为有力的“财政杠杆”,撬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在实施竞争性分配后,各级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实现大幅增长;“民办技工教育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极大地调动了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技工教育的积极性,1500万元财政资金带来了20倍的滚动投入;“省旅游扶贫项目”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直接为1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说,作为一种新型、科学的分配文化,竞争性分配机制对财政管理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形成了“倒逼机制”,有利于打破地方和部门传统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什么意思
4楼:匿名用户
区域协调机制是指确保区域内部实现有序、协调、互补、互促发展的相互作用方式,旨在追求区域间分工协作、差距收敛的动态平衡过程,最终实现区域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注入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思路、新要求。
5楼:刚荣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政策主要是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战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 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不仅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而且同一地带的不同省市区之间,甚至同一省区的不同地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缩小差距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党**陆续制定的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我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6楼:匿名用户
一是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把做
大一个地区经济总量作为出发点和唯一目标来缩小地区差距的观念。明确了缩小地区差距的导向,主要不是缩小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差距,不是要求各个地区的经济总量排名提升,而是缩小地区间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从而使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民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都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二是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所有区域都要加大经济开发力度的思维定式。我国区域之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差异较大,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国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不适合大规模地集聚经济,大规模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上,有些区域要承担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支撑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些区域要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对于这些区域,“发展”的含义主要不是作大经济总量,而是保护好自然生态。
这样,才能既遵循经济规律,也遵循自然规律,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三是体现了突破行政区谋发展的理念,改变了完全按行政区制定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思想方法。我国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不同,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也应该不同,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评价内容和重点也应不同。只有采取突破现有体制障碍和政策约束的新举措,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指标,才能使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指标更加科学,才能科学引导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体现了长远战略思维,改变了过于追求短期发展成效的观念。未来几十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将有几亿农村人口进入非农产业就业,进入城市居住。在这种与经济结构调整相伴的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历史时期,我国区域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富有前瞻性地谋划好我国未来十几亿人口、几十万亿经济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主动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协调好地域空间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与生存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