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学生还需要读《论语》吗

2020-11-24 06:28:05 字数 1666 阅读 6383

1楼:奈落

精神地图■明新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物质生活精神追求日益繁盛的今天,他们还需要《论语》吗?回答是肯定的。犹如成长中的青少年在饮食上需要适量的牛奶、牛肉等“钙质物”一样,在精神上还需要经典文化作为他们的钙质物。

而可以补充他们精神养分的钙质物中最好的选择当是《论语》。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振兴与社会发展,世界各国都将目光投向中国,重新唤起人们对上下5000年中华文明的极大兴趣,以传播中国文化为载体的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兴起,《论语》也成了后人学习、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了解并学习孔子,不要把他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圣人”这一名称是西汉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为哄抬。

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一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一个先哲贤人,一个有思想的思考者。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甚至还可以说,在他所处的春秋时代,他在政治上就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他的很多言论,他思想中的智慧,到了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打开《论语》,我们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了一个充满睿智的鲜活的人正向我们走来——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2000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他留下了许多供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鉴的文字。尽管他的思想言论尚不能全部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吻合,但足可以成为一面镜子,供后人照出自己的面貌。《论语》所给予人类的利益,确如子贡所言,像“日月”一样,不求任何回报,源源不断、一刻不停给予光明和能量。

任何一个真心追求利人利己、幸福圆满的人,只要“学者为己”,只要正确理解,只要“学而时习之”,就一定能心想事成,“贫而乐,富而好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否则,任凭你天资聪明过人,必定无得而还。《论语》虽被历朝历代奉为中国人之“圣经”,名列“四书五经”之首,但其语言却非常浅显直率,精炼简约,全无想象中的高深莫测和晦涩难懂,这使得千百年来《论语》中的语言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并流传至今,其中的某些词汇便逐渐演变成约定俗成的成语。

《论语》仅15800多字,但沿用至今的成语却有300多个。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作记《孔子世家》。《史记》中的“世家”体例,本来是记载诸侯和大臣的事,而孔子不是诸侯,也列入“世家”,司马迁的意思,是孔子有千秋的事业,说孔子的言行思想、影响将及于千秋后世,所以将他列入“世家”。

在《孔子世家》的结尾他说: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北宋理学家程颐说《论语》,有读了后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然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

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我对南怀瑾先生的评价是这四句话: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步入百家言。

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浸淫实在是深刻,我一直记得他说的中国三大教的特点:“儒家是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是药店。”这话说得真精彩。

我们自己的文化这么博大精深,我们自己要是再不努力珍惜的话,就太对不起先人和自己了。《和中学生一起读〈论语〉》 任明新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