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众神风逝
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中法兰克王国夹在东西法兰克中间的地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形成一个牢固的政治实体。在此后的历史中,一直是法德两国争夺的对象,最后法国得到了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土地,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则保留了莱茵河左岸地区,北意大利先后由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统治,1861年意大利统一成立意大利王国。
瓜分剩下的部分构成后来的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领土。查理曼帝国的瓦解奠定了近代西欧诸国的基础。
希特勒如何一步步摧毁凡尔登条约的
2楼:house亮亮亮
第一、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历史传统是希特勒上台的历史根源。
虽然德国和英法等国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我们知道历史上它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不同的。英法等过是通过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所以封建残余保留的较少,具有良好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因此尽管当时面临经济危机时法西斯主义也曾喧嚣一时,但却没有能够上台。
而德国则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因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事封建主义的影响根深蒂固。尽管后来经过11月革命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统治,但1919年建立的魏玛共和国并没有彻底摧毁旧制度的根基,旧的国家机器几乎被全部保留下来。所以旧官僚、旧军官等继续控制权利。
由于军国主义传统,军队在国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军国主义者要求建立强有力的**。由于长期的**统治和**文化的影响,在很多群众思想中,对民主自由轻视,而对**却很渴望,盲目崇拜权威。
很容易接受希特勒的**和制的宣传。
第二、经济危机是希特勒上台的客观条件。
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中,受打击最严重的就是德国。因为它的经济没有缓冲的余地,它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势力范围和海外投资;除了庞大的国外债务,另外交付大量的战争赔款。这个时候的德国人民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许多人对这个世界绝望了,仅柏林每天就有60多人自杀,这还不包括冻死和饿死的。
德国**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对外宣布停止赔款,对内把纳税额提高了几十亿马克,而且还大量削减工资、救济金和养老金。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对**的不满逐渐爆发出来。
全德国都爆发了暴风雨般的罢工和失业者的示威游行,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对魏玛共和国已经彻底失望,他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德国统治阶级对面对危机无能为力的****也日益不满,他们希望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
这次经济危机给希特勒及其纳粹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希特勒抓住了这一机遇,掀起了纳粹运动的第二次高潮,纳粹党的影响迅速扩大。从1929年开始,经过了缓慢发展阶段的纳粹党进入了飞速发展和夺取政权阶段。
纳粹运动之兴起和发展,主要是利用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动荡,利用了人民群众对**的不满情绪,是经济危机为法西斯力量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第三、希特勒迎合德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进行了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人民的支持。这是希特勒上台的重要原因。
在20世纪初,德国盛行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股潮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德国《凡尔赛和约》,使德国失去土地的1/8、人口的1/10、铁矿3/4、煤1/3,以及所有的海外投资和殖民地,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列宁称之为抢劫一空、骇人听闻。
当时的德国外长因不敢签字愤而辞职。和约不仅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奇灾大难,也使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使德国从上到下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由于十月革命和德国11月革命的影响,下层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渴望也十分强烈。
希特勒就利用了人民群众的这种情绪,在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上大做文章。纳粹党的名字中二者都有,党的纲领中也包含了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内容,它在宣传上也是如此。他在宣传中以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出现,宣扬亚利安民族至高无上,高叫要复兴德国;向工人许诺要实行民族社会主义,消除失业;向农民保证给予土地,向军国主义者保证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纳粹党在宣传上倾尽了全力,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组织了数千名宣传员和大批学生深入城市和农村,到最基层进行大肆宣传。在1932年的选举中纳彩的宣传活动也达到了高潮,他们在大小城市张贴了100万张彩色招贴画,散发800万本小册子和1200万份党报特刊,一天之内在各地举行3000次大会。而且在选举中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先进科技,电影、唱片、高音喇叭和宣传车。
希特勒还租了一架飞机在全国各地奔波讲演,有时一天讲演竟达49次。整个德国都被纳粹党搅动了。被危机推入绝境的下层民众,感到终于看到了希望,纷纷涌向纳粹党。
第四、在德国未能建立起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也是希特勒得以上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德国,唯一可以阻止希特勒上台的社会力量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革命群众。作为德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德国共产党为反对法西斯上台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同时也积极进行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努力。德共的主要联合的对象就是社会民主党。
德国的社会民主党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大党,德国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都在它的影响之下。如果社共两党联合,力量将超过法西斯的力量。
1932年3-4月的**选举中,德共建议与社会民主党共同提候选人来阻止法西斯上台,但被拒绝,社会民主党自己也不提。这时共有4个候选人:兴登堡(现任**,军国主义分子)、希特勒、台尔曼(共产党)、杜施特堡(民族党)。
共产党的选举口号是:“选举兴登堡就是选举希特勒,选举希特勒就是选举战争”。社民党的口号是:
“选举兴登堡就是打击希特勒”,其根据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结果兴登堡当选,其后果被共产党不幸言中。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国**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希特勒上台的第二天,德共向社民党呼吁立即举行全国的总罢工,来打倒希特勒(有先例,1920年卡普暴动,工人的罢工挽救了共和国),但社会民主党以希特勒上台没有违反宪法为理由给予拒绝。结果,由于他们一再拒绝德共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要求,工人阶级被**了,没有力量打退反动派的进攻。德国的工人阶级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希特勒上台了。
第五、垄断资产阶级的大力扶植,是希特勒上台的根本原因。
纳粹党在争取下层群众支持的同时,十分注意同统治阶级勾结。由于纳粹党进行社会主义宣传,垄断资产阶级一开始对它有所戒备。但希特勒积极努力,多次与经济界的重要人物进行会谈,他保证决不侵犯他们的利益,而且还要为他们开辟海外市场。
垄断资产阶级开始在政治和经济上对他进行大力支持。
钢铁大王蒂森,在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三天就给了300万马克的选举活动费。不仅给纳粹党大量资金,而且还献计献策,进行幕后活动。1932年11月,一些德国著名的大垄断资本家沙赫特、西门子、克虏伯等人联名写信给兴登堡,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就连前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到1930年为止也给了希特勒200万马克,被废的皇太子两次上书兴登堡,劝他让希特勒上台组阁。纳粹党还得到了外国资本家的支持,如英国的石油大王德特丁、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等都资助过纳粹党。
我们看到,垄断资产阶级是纳粹党的后台,没有他们的直接支持和积极扶植,纳粹党别说上台执政,就连能不能存在都是个问题。
3楼:泽藩
希特勒在政治上整肃内部时,又把全部经济都纳入受国家控制、适应政治需要、实行强制生产的轨道,以更有利于扩军备战。接着希特勒就开始将其计划付诸实施。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到1935年春,则公开宣布了此计划:
将国防军由10万扩充到30万。这是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它立即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法、英、意都提出了**,并达成共同防御的协定,但一切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从未去实施,相反在其背后倒掩盖着勾心斗角和畏首畏尾,特别是英国还中途变卦,与德国签订了一项海军协定。
这也是英国“绥靖政策”的开端。
这一连串的事情使希特勒确信:这里出现的又是一帮和他昔日国内政敌一样不中用的家伙,只要他坚决、突然地把既成事实摆在这些家伙面前,他们势必束手无策,听之任之。于是,希特勒于1936年3月7日悍然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竟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并沿德国西部边界建立起防御工事。
此时,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只要稍有动作,希特勒就会乖乖地缩回,但他们又只是满足于提出**,并未采取任何切实的对抗措施,这就使希特勒更加胆大妄为,加快了向外扩张的步伐。
1936年11月,德、日缔结**产国际协定,1937年9月意大利又加入此协定。这样,德、意、日三国就正式结成法西斯集团,三国轴心正式形成。这声明德、意、日三国并在一辆战车上。
希特勒最终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和外交上的孤立处境,于是,他于1937年11月5日召集国防部长、国防军三军总司令和***长等头目,向他们宣布最迟在1943至1945年之间解决德国的空间问题,要占领与德国直接接壤的居住空间和原料基地。而征服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我想知道 凡尔登条约三分查理曼之后 阿尔萨斯和洛林是不是分给了罗退尔?其实也是个地理问题~~
4楼:微绽雪
加洛林帝国一分为三。洛泰尔仍承袭帝号,并分得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以及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以西,埃斯科(斯海尔德)河、默兹河、索恩河和罗讷河以东地区,称中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秃头查理分得洛泰尔领地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大体上确定了近代意大利、德意志和法兰西三国领土的雏形。
5楼:匿名用户
是的!你说对了!参考图:墨洛温王朝-法兰克王国的形成与发展!希望可以帮到你!
法兰克王国**对今天欧洲国家形成有何影响?
6楼:心为宁碎
在诸多日耳曼王国中。法兰克王国(frankenreich:486—911)对欧洲大陆的影响最大。
法兰克人原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和高卢北部。在民族大迁徒时,他们侵入罗马帝国,并结
成政治和军事的统一体。481年,在部落首领克治维(chlodwig 481-511在位)领导下,
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史称墨洛温王朝(merowinger:481—75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克洛维信奉**教,并在国内实行**教化,从而取得了罗马教皇的支持。在教会势力
的支持下,克洛维和他的继承者不断对外进行扩张。至6世纪,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已扩展
到包括今天的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以及莱茵河以东的部分地区,成为当时欧洲
最强大的国家。
751年,克洛维建立的墨洛温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加洛林王朝(karolinge:751—911
)。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个国王是历史上著名的卡尔大帝(亦译查理大帝)(karl der gro?e
:768—814在位)。他先后占领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西班牙一部分,并且征服了萨
克森,从而把领土扩展到易北河和萨勒河流域。至9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为扩展
。它东起易北河和萨勒河,西至比利牛斯山,南起意大利北部,北至北海,从而成为法
兰克帝国。公元800年,罗马教皇给卡尔加冕称帝,称为“罗马人的皇帝”。此后,卡尔
大帝成为原罗马帝国的继任者和**教会的保护人。
卡尔大帝在位期间,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封建采邑制得到了发展和巩固。法
兰克帝国貌似强大,其实外强中干。由于经济上、文化上和语言上没有统一的牢固基础
,卡尔大帝死后.帝国开始**。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vertrag von verdun)和
870年的“墨尔森条约”(vertrag von mersen)使法兰克帝国**成三部分:莱茵河左岸
操罗马语(拉丁语)的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语的东法兰克王国和南部的意
大利王国。法兰克帝国的**为以后欧洲诸民族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驾崩,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推选康拉德(kon
rad:911-918在位)为国王。从这时起,东法兰克王国被看作德意志国家,康拉德一世
也被看作第一任德意志国王。德国史学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当选国王视为法兰克帝
国的彻底崩溃和德意志史的开端。
“德意志”这个词大约出现于8世纪,开始时仅表示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语
言,后来逐渐产生多种涵义,说这种语言的人成了“德意志人”,这些人聚居的区域成
了“德意志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