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陡变吧
吉尔-利波维茨的《空虚时代》一书提到,空虚时代的人们“剩下的只有自我和自我利益的追求”,这不是一个人的空虚,而是整个时代的流行病。联合早报也曾报道,这的确是一个全民集体焦虑时代。无论是最普通的人民群众,还是投机资产泡沫获取暴利的商人、抱有实业之心的企业家,乃至位高权重的官老爷,每个人似乎都在抱怨工作生活的苦累艰辛,生存环境的恶劣危险。
网络上的抱怨早就已经失控,现实中每个人的牢骚亦是随处可见。如果说,没有幸福感是内心空虚的根源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幸福感呢?
幸福是什么?也许这是每个人都曾问过自己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好像永远没有答案。我曾无数次问自己什么是幸福?
而我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最起码我还没有感到我想要的幸福。这让我想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快要死的时候就说了这么一句,“我有过幸福吗?我从来没有过我想要的幸福。
”为了寻找幸福,我就围绕幸福谈谈自己的观点。
我们可以从《圣经》里了解到,人类本可以在伊甸园里自由幸福的生活,但因为**,偷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实而被上帝赶出伊甸园。而人类却因为吃了智慧的果实而具备了所谓的智慧,从开始思考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痛苦的困境,因为人想成为无所不能的上帝,于是就开始思考如何达到彼岸的问题,结果却是永恒无解,这就难怪上帝会看着我们发笑了。那么我们就只有认命了吗?
也不然,因为人类虽然失去伊甸园(幸福的家园),但仍然有希望(精神家园),人的理性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西方的很多哲人都坚信,只要方法得当,必定存在一条通向彼岸的路,而且他们认为这个“有效方法”就是“绝对真理”的存在,这也是唯一的神的真理。
首先,他们找了众神,为他们欢呼,但发现这些神也会嫉妒,经不起**。后来,干脆就在众神中找到单独的一个神,一个全知全能的神。人人都叫他是“上帝”。
因为上帝对他的子民都是公平的,善的就是善的,恶的就是恶的,如此泾渭分明。所以人相信了上帝的正义,公平,仁慈。但有一些忘恩负义的人,要杀死上帝,让理性成为他们的神。
他们认为只有理性可以穷尽整个世界。
提到理性主义,顺便提一下笛卡儿这个人。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提到,笛卡尔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同时他也绝对否认动物有灵魂。如真如此,动物与机器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加上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更是相信了笛卡儿的观点,从而更加的“自信”地认为:“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阿基米德语)
但是,理性主义走到了现代,人们又开始发现,人类的理性让人在世界上拥有绝对的权威,成了世界的主人后,问题也渐渐呈现出来,长期的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已经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所以,有些人又开始徘徊,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也搞不懂当初的努力是要融合世界还是要分离世界。
其实,在理性的社会中,人的生活世界也只不过合成了社会职能而已。人约等于机器上的螺丝钉。而大多数人又经不起做机器的螺丝钉的寂寞,人们又开始反省,我们应该怎样走才能走向幸福的大道呢?
然而,事实绝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当初上帝能辨别真假,辨别善恶,到现在善恶的绝对界线都模糊了,在理性的殿堂里也无法辨别,人类好像走向了真空。这个世界只能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因此,人开始走向自己的内心去找自己的幸福家园。
此时,人类坚信的理性又一次站在了时间的边缘,人便开始相信人不仅需要理性,也需要非理性。“存在主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昆德拉所理解的存在主义已经不是如萨特说的那样,“存在先于本质”。(而这就是存在主义跟理性主义质的区别,理性主义是本质先于存在。
笔者注)昆德拉理解的存在应该是海德格尔所阐释的那样“in-der-welt-sein”(在世界中)。强调“存在即是人活在世界中”,由于绝对真理的存在与否,导致了存在有了确定与模糊之分。人类仍然没有走出困境,而是走向生存的两难之中。
我曾经写过一篇**,论证狗都活得比我们幸福。确实是有根据的。人的生存方式是直线性的,而狗是循环性的。
直线性让人类不知道归路,最后只能陷入死胡同。而狗的循环却是幸福的根源,是人类在伊甸园里的生存方式,而狗让我们回顾了天堂,因为狗一直都没有被逐出伊甸园。比如,人对狗的爱,就比人与人的爱要幸福得多。
人总是想着要改变对方,结果谁都改变不了谁,谁也不理解谁。而狗跟人的爱是牧歌式的,是能勾起人在伊甸园里的回忆的,所以才会有幸福的感觉。哪天人类能找回心中的牧歌之时,那么也是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了。
但人类会跟狗一样的生活吗?这又是带给每个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人要摆脱困境,走向幸福,只能用爱情去感化。但爱情,到了现在也只剩下骨头了,还有多少人是真正相信爱情的?这让我想起一句话:
“人与人的区别其实比人跟动物的区别还要大。”所以,我真心希望,这个世界能多一点爱,少一点恨,让人们能幸福的活着!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缺失幸福感?
2楼:神之谜题el垴
评价者自己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因此,通常人们又把幸福感称为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学者们对幸福感的定义都过于学术,非如我辈的一般人能够理解。但是我们可以理解实际的幸福感,我以为,所谓的幸福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意度和自我评价。幸福感虽然是主观的,但是它不能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当然客观因素对不同人的幸福感的影响大相径庭,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幸福,有的人则可能觉得很不幸福。
一般来讲,影响幸福的客观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人的性格和遗传等。
需要强调的是,幸福感和物质条件(金钱)关系并不大,如果金钱可以成为促进一个人幸福感提升的因素,那么金钱对幸福感的提升,就如同毒品对于吸毒者快感的满足。他最终会完全依赖金钱,成为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老头葛朗台。实际上,近年来一些国内外调查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在幸福感调查排名中都名落孙山;国内的调查显示:中国还比较贫困的农村人比城市人感觉更幸福;比较贫穷落后的西部、北部地区比南方发达地区更感觉幸福;一线最发达的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人们的幸福感比较低,而二线的昆明、成都、宁波、大连、杭州等城市在幸福感排名榜上年年名列前茅。
另外对比研究显示,从50年代至今,人们的幸福感的依次递减的,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有人总结原因,这是因为:一是人们老爱比较。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二是现代人缺乏信念。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三是现代人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
四是人们越来越不知道奉献。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
五是不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
,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毫无幸福感可言。六是现代人相互不信任,让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感受幸福越来越少。七是现代人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让现代人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贝内克指出,研究已经证实,不幸福的生活会让人生病,也会让人寿命缩短。身体健康和主观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如果感到幸福,能减少中风、心血管疾病和过敏性反应等疾病,让人的寿命增加
7.5一是降低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学会根据客观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追求目标。很多教育者谆谆教导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树立高标准的人生追求目标,这实在有误人子弟的嫌疑,如果年轻人都按照他们的教导去做,很多人都会陷入人生痛苦的深渊,挣扎一生。
人生的目标应该是一个个分阶段的短期小目标组成的,也就是说,人生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链。在自己可以预知的时间段内为自己设立一个切实可行的,通过九分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有人说,定目标要定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最科学,我不认为,目标通过九分努力就可以实现,留下的一分就创造快乐和幸福感的,这让你在实现生活目标的时候比较轻松,获取幸福感比较容易。
仅仅降低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不一定就能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感。这是因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不完全决定于主观努力,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着。这些客观因素有的我们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克服、去化解。
有的我们根本无能为力,无法克服和化解。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就学会适时地根据客观情况调整自己的追求目标。很多人都喜欢唱歌,但是能成为歌唱家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
有的人喜欢当飞行员翱翔蓝天,但你的身体素质未必就适合你实现航天梦。我们尽可能地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工作,制定生活目标,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工作肯定会更加心情舒畅。但是现代社会未必允许我们自由选择工作。
例如当今中国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就业竞争压力空前,如果你不是啃老族,就应该先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再说,根据新的情况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说能够正视现实,能适时调整自己人生目标的人就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二是要有一定的阿q精神,要建立知足感。知足者常乐,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虚荣,要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明白每个人的幸福各不相同。
也许,你没有华丽的大别墅,却有温馨整洁的家和关心爱护你的家人;也许你没有一呼百应的权力,却有很多和睦相处、亲如手足的好友;也许你没有奢华珠宝、万贯家产,却有千金买不来的健康身体……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拥有的现实幸福。有研究证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想要获得幸福,就要在物质上建立满足感,不和别人攀比,不要陷入物质生活的泥潭。
要从情感、健康、心态等方面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