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百度用户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本身;另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在西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有强烈的下沉逆温,使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时间长久了可能出现大范围干旱。
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我国降水的水汽**,虽然主要依靠西南气流从印度洋输送来,而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它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同时,西太平洋副高的北侧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
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20n间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20n,稳定在20一25n间,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
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的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很大差异。梅雨可以出现在5-7月间的各个时段。出现在5月的梅雨称为早梅雨出现在6-7月的梅雨称正常梅雨。
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天。造成梅雨期连续降雨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准静止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这些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
到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现象。
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
上述情况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副高的南、北季节性移动经常出现异常,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水涝的反常天气。例如,1956年西太平洋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偏早,第二次北跳偏晚,这一年梅雨很盛,长江中下游流域雨量过多。
1954年副高比较久地稳定在20一25n间,长江流域梅雨持续时间达两个月之久,结果造成江淮地区几十年罕见的大水。1958年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偏晚,第二次北跳偏早,形成了这一年空梅,造成了干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
2楼:匿名用户
a、图中形成了锋面雨,说明北方是冷气流,图示季节也存在这样的气流,故 不符合题意;
b、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故不符合题意;
c、在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形成少雨的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d、北半球的高压气流水平方向是顺时针,所以图中的气流运动的风向是错误的,故正确.
故选:d.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
3楼:梦殇天堂
小题1:b
小题2:b
试题分析:
小题1:“暖湿气流”应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方向。
小题2:图示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雨带移动原因和移动一般规律即可结合图示判断。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
4楼:匿名用户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小题1:“暖湿气流”应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方向。
小题2:图示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每年的 6 月中旬到 7 月中旬。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有哪些影响
5楼:兰台东观天一水
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它是大气环流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副热带地区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稳定少动的深厚暖高压.
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别是它西部的高压脊.它的范围在500百帕图上,用588线表示.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
其位置的变化:南北方向,用副高脊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代表.8月脊线平均位于北纬24°.
东西方向用588线西伸端点所在经度代表,平均位于东经12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高压北缘是沿副高脊线北上的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受其影响华南进入雨季;
到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北跳,并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梅雨;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再次北跳,摆动在北纬25°~30°,这时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跨越北纬30°,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8月底或9月初,高压脊开始南退,雨带随之南移.
10月以后,高压脊退至北纬20°以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
从上述可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活动特点:夏季北进时,持续时间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秋季南退时,却时间短,速度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年际变化较大.
当其活动出现异常时,常常造成我国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对高温的影响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天气晴朗,高温少雨。 对台风的影响
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位置影响,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是其引导气流。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位置移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华南前汛期:5月中旬-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比较偏南(20°n以南),我国雨带维持在华南地区;
江淮梅雨:6月中旬-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北跳到长江流域,脊线维持在22-25°n,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华北、东北雨季:7月中旬-8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达到最北位置,脊线维持在30-35°n,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什么说西太平洋副高是影响我国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
6楼:匿名用户
这种短期变化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如果以一个进退为一个周期,则比较长的周期可达15 ... 由此可见,周围系统与西太平洋副高是相互影响的,影响大小视周围系统与西太平洋副 ... 上述现象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多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只有一个。 ....
可见周围系统同西太平洋副高是相互影响的,影响大小视周围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 ... 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
我国降水的水汽**,主要依靠西南气流 系统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发展程度和 ...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
7楼:匿名用户
在它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它还通过与周围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其他类型天气。因而,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主要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说西太平洋副高是影响我国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
8楼:匿名用户
副高在夏季时,来的时间先后和长短,决定了我国雨带的进退,一般手副高控制的地区都会出现干旱天气,我国的灾害天气伏旱和洪灾都受到这个天气系统的影响,所以说西太平洋副高是影响我国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
9楼:匿名用户
副高在夏季时,西伸进中国,推动了雨带的进退,
10楼:匿名用户
影响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1楼:匿名用户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副高是由于对流层上层的空气辐合、积聚而成,它是常年存在,稳定少动的高气压系统。它的存在和活动不仅对低、中纬度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巨大作用,而且对全球环流的演变也有很大影响。
副热带高压由于受地表海陆间分布的影响,沿纬圈**成几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这些高压中心主要位于海洋上,位置比较固定。在北半球高压单体中心,经常有5个~6个分别位于北太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北大西洋的中部及墨西哥湾和北非等地;青藏高原也有一高压中心。南半球有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压等。
这些高压不是同时都很明显,而是有强有弱,有时合并、有时**。
副高的强度、范围、位置和形状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多年来变化不定。据分析,1880年~1890年,副高位置的中心偏向平均位置的东南;1900年~1920年却偏向西北;1920年~1930年又偏向东南,这种副高中心位置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东亚、甚至全球性的气候的变化。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时,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一般位于15°n附近,随着气候的转暖,脊线缓慢北移;到夏季时,脊线迅速北跳,入秋时可达最北的位置,之后从9月起脊线开始自北向南退缩,10月上旬再次回跳到20°n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进、南退,同其它地区副高的南北移动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移动的幅度更大一些。
西太平洋副高还有短期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北进中有短暂的南退,南退中有短暂的北进,这是由于其北进中常常同西体相结合,南退与东退相结合。这种短期变化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如果以一个进退为一个周期,则比较长的周期可达15天左右,短的仅2天~3天。长周期活动和短周期活动往往同时出现,而且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短期变化,大多是副高周围的天气系统活动引起的。
例如:夏季的青藏高压、华北高压东移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副高产生明显的西伸,甚至北跳;而当台风移至西太平洋副高的西南边缘时,副高开始东退;台风沿副高西部边缘北移时,高压继续东退;当台风越过副高的东线进入西风带时,副高又开始西伸……由此可见,周围系统与西太平洋副高是相互影响的,影响大小视周围系统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发展程度和相互对比关系而异。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的本身;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它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同时,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移动相一致,通常降水带位于副高脊线北约5到8个纬度。
每年2月~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n~20°n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6月副高脊线北跳超过20°n,稳定在20°n~25°n时,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值江南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较大差异。
一般说来,梅雨常出现在5月~7月间的各个时段。出现在5月的梅雨称为早梅雨,出现在6月~7月的梅雨称为正常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天。
造成梅雨期连续降雨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准静止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这些天气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我国1954年及1966年都出现过这种现象)。到7月份,副高的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的炎热少雨且干燥。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的干旱现象。
这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著名的伏旱天气。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
上述现象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副高的南、北季节性移动经常出现异常,造成我国一些地区干旱;另外一些地区水涝的反常现象。例如,1956年西太平洋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偏早,第二次北跳偏晚,这一年梅雨很盛,长江中下游流域雨量过大。
1954年副高较长时间稳定在20°n~25°n间,长江流域梅雨持续的时间达两个月之久,造成了江淮地区几十年罕见的大雨。1958年副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偏晚,第二次北跳偏早,形成了这一年空梅,造成了干旱。1981年夏,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较常年偏西、偏北,北方来的冷空气路径也偏西。
因此,副高西侧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锋的雨带异常偏西,造成四川盆地及关中、陕南、甘肃东部等地区连降暴雨;而东部地区在副高控制下,出现持续的干旱天气。
总之,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但也有异常现象,它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