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经济生活》理论依据有哪些

2020-11-23 20:53:56 字数 5202 阅读 7705

1楼:眨货店

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经济生活理论

2楼:匿名用户

一般来说,理论依据是根据国家的现行的党的政策和法规。

3楼:匿名用户

,直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和经营成本,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增加技术投入或创新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2,鼓励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有利于增加就业。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减税降费是如何激发企业活力的?

4楼:匿名用户

①通过降低增值税、所得税、进出口关税以及清理制度性收费,切实减轻

了企业负担,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增加了市场供给,满足了市场有效需求;(3分)

②通过对科技型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支持了企业研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品转型,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3分)

③通过对小微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优惠,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3分)

④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了居民消费能力,发挥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3分)

⑤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活力。(2分)

国家推出了哪些减税降费政策

5楼:仙人掌的忧伤

“减税降费”具体包括“税收减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两部分。

减税方面,2017年将减税3500亿元左右,包括继续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范围从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了75%等。

个税改革方案将部分收入项目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财政部还将考虑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比如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其他的专项扣除项目等。

降费方面,2017年降费约2000亿元。财政部重点做好两项工作,包括全面清理规范**性**,改革到位后全国**性**将剩下21项;取消或停征3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收费项目减少一半以上,将剩余33项。

6楼:缘分是要纳税的

从今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并且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均可纳入抵扣范围。4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平稳、有序开展工作,确保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截至目前,“营改增”攻坚战已在全国稳步有序铺来。预计营改增今年将为企业降低成本5000亿以上。

5月1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宣布自7月1日起,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资源税改革总体上不增加企业税费负担,改革后大部分企业的负担有所降低。此次改革按照税费平移的基本原则,兼顾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了资源税计税依据和税率水平。

11月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提高机电、成品油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宣布提高机电、成品油等400余种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至17%。此次调整部分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一是力促稳出口,有效扩大外需;二是确保我国外贸企业和国际企业处于同等起跑线公平竞争,提高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

为减轻企业负担,从2月1日起,国务院清理规范一批**性**收费项目,包括:

一、将新菜地开发建设**和育林**征收标准降为零,停征**调节**,整合归并水库移民扶持**等7项**性**,取消地方违规设立的**性**。

二、将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的免征范围由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大到不超过10万元。免征政策长期有效。上述措施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负约260亿元。

4月28日,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扩大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的通知》,规定自5月1日起,将现行对小微企业免征的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此次涉及免征的收费项目包括:国内植物检疫费、新兽药审批费等11项农业部门收费项目;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费、计量授权考核费等6项质监部门收费项目以及林业部门的林权勘测费。

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制度**易成本,给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6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规定:全面清理各类保证金;转变保证金缴纳方式;按时返还保证金;严格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规范保证金管理制度;严禁新设保证金项目。

7月15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印发《涉企收费清理情况专项检查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出硬招、实招和新招,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以来,我国以降低“五险一金”费率为突破口,推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8月22日,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明确提出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企业人工成本,主要包括: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采取综合措施补充资金缺口;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规范和阶段性适当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

初步测算,各项措施综合减负效应在1500亿元左右,为企业“减负”和“松绑”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1月起,全国燃煤火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3分钱,全国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3分钱,大工业用电**不作调整。

6月30日,国家***发布《关于完善两部制电价用户基本电价执行方式的通知》,取消企业暂停用电申请次数限制,取消减容期限以及新装、增容用户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减容或暂停用电的规定,减容(暂停)设备自设备加封之日起,减容(暂停)部分免收基本电费。

7楼:吾爱会计

下调增值税税率,下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相关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等。

8楼:匿名用户

两万亿,这样说话,之前的是多搜的

9楼:匿名用户

2019年的减税政策是从4月1号开始的,除了降税率以外,还有四项配套政策:一是不动产进项税由分两年抵扣,改为一次性全部抵扣;二是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由不能抵扣,改为允许抵扣;三是对生产 生 活 性 服 务 业纳税人实施加计抵减政策;四是试行增 值 税留抵退税制度。

有人认为减税降费力度越大越好,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10楼:心的距离

减税降费的力度。加大。可以减轻人民的税收负担,有助于调动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如果减税降费的力度过大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影响国家职能的实施。从根本上来说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

所以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增长,又要保证企业和个人能够正常发展。

总结不易,望采纳一下。

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有哪些?

11楼:匿名用户

一季度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财政收入也实现了13.6%的同比增速。

财政部国库司负责人娄洪18日在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较快增长,主要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企业效益和居民收入持续改善、工业品**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三方面的原因。

关于今年全年的财政收入走势,娄洪表示,后期财政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与一季度相比,增幅可能会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万亿元以上,财政减收效应将主要在5月份以后逐步体现。

数据显示,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5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37亿元,增长13.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

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增长9.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997亿元,同比增长10.

9%。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44332亿元,同比增长17.3%;非税收入6214亿元,同比下降7.5%。

娄洪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较快增长,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带动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进口环节税等快速增长。从供给端看,工业生产运行进一步加快,服务业景气持续提升。从需求端看,投资增速平稳增长,消费市场较为活跃,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

“在此基础上,1-3月工业增值税、商业增值税、改征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环节税同比分别增长16.6%、21.1%、22.

9%、28%、14.4%,合计拉高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约10个百分点。”娄洪说。

二是企业效益和居民收入持续改善,带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较快增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杠杆、降成本成效持续显现,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应纳税所得高于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标准的纳税人数持续增加,以及年初集中发放职工年终奖金分红等带动,1-3月个人所得税增长20.

7%。两项合计拉高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约4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品**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快速增长。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下,财政税收收入对工业品**变化的弹性较高。1-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ppi)同比**3.

7%,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快速增长。

关于二季度及下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娄洪表示,从后期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对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形成新的强大动力,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条件不断累积,都将继续为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娄洪认为,影响后期收入增长的因素,一是在落实好已有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2018年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全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万亿元以上,财政减收效应将主要在5月份以后逐步体现。二是今年ppi同比涨幅可能有所放缓,对财政增收的拉动作用会相应减弱。三是国际国内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可能会给后期财政增收带来一定影响。

今年以来,财政部进一步推进地方**债券发行制度改革。一季度,湖北、新疆等10个省份发行地方**债券合计2195亿元,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分别发行1426亿、769亿元。地方**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平均发行利率为4.

15%,同比上升60个基点,与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上行走势保持一致;较同期限国债收益率平均高39个基点,同比提高8个基点,基本符合债券市场实际供求关系。

娄洪表示,财政部将继续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关要求,保障地方**债券平稳发行,完善地方**债券发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地方财政部门市场化意识,完善信用评级管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据介绍,财政部还将加强地方**债券市场建设,统筹各发行渠道有序发展,挖掘不同类型投资者需求,促进地方**债券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发行管理。督促地方合理制定发债方案,科学确定项目预期收益和融资平衡方案、分年度融资计划等事项,加强专项债券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