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游子吟和游子诗的异同是什么,孟郊的《游子吟》和《游子诗》的异同。(从写法、意思、表达的情感等方面) 10

2020-11-23 19:46:49 字数 6540 阅读 4041

1楼:火云匪

相同点:

1、《游子吟》和《游子》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2、都是描写母爱的诗。

不同点:

描写手法不同,《游子吟》是直接描写母爱的伟大,《游子》是通过借物言志的方法描写母亲的伟大。

作品简介: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唐·孟郊

萱草生堂阶,

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

不见萱草花。

译文:萱草生长在母亲堂前的石阶上,在外漂泊的游子行走天涯。慈祥的母亲依靠在堂门观望,她只顾着看游子是否归来而看不到萱草。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后隐居嵩山。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

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孟郊的《游子吟》和《游子诗》的异同。(从写法、意思、表达的情感等方面) 10

2楼:我以八荒再封苍

事物河岸上那些病倒的树木

曾经是爬上陆地的人群

在不名的夜晚

他们走进了小林神的妖身

水滩上那些浑圆的石头

曾经是狂吠过的野猪的头颅

它们面朝夜空

用心模仿过云中的河蚌

而那些天空中滑翔的飞鸟

曾经是流矢射中的刀枪

它们在不安的尸体内剧烈地跳着

曾试图换回愚蠢的过失而卑劣的命运

1990-8-13

和《游子吟》相似的诗有哪些?

3楼:windy沐光

1、《晒旧衣》清·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

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

上有慈母旧线痕。

2、《别老母》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

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

南北总关心。

4、《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5、《思母》唐·舆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

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

曾典袈裟籴米归。

4楼:

《闻砧》[唐]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诗翻译:杜鹃的声声啼叫听起来不是那么哀伤,孤独悲嚎的猿阵阵哀叫声听起来也不是那么悲切。在这样的清静寂寞的月光下,是谁家在捣衣而将砧板用棒槌敲打响起呢?

一声一声的,好不凄苦。每听见一声棒槌捣衣的声音就让思乡的人想起家里人而倍感伤心,难过得肝肠寸断。此时的捣衣磨杵棒的声音似乎不是为此时坐船的客人敲打的,客人听了却因为发愁内心焦虑而头发都自然地变白了。

此时捣衣磨杵棒的声音并非为给离乡的游子寄添衣服,而是想让游子听到捣衣的砧板声勾起乡思,急速地归家来。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孤独悲啼之猿。

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送远吟」孟郊 河水昏复晨,河边相送频。离杯有泪饮,别柳无枝春。 一笑忽然敛,万愁俄已新。东波与西日,不惜远行人。

5楼:赚钱速度太慢

还真没有完全可以替代的,以下几首,你你看看吧,希望能帮到你。

《乡愁》

《游子吟》的古诗和诗意分别是什么?

6楼:蜜桃

《游子吟》原文: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2、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3、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7楼:匿名用户

《游子吟》的意思是什么?赶快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吧!

8楼:铃铛儿凌

《游子吟》的古诗原文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诗意: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赏析: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9楼:修秋英希诗

一、原诗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诗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

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三、注释

⑴《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⑸归:回来,回家。

⑹言:说。

⑺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⑻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⑼报得:报答得了。

⑽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四、分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10楼:彼此爱你何伟

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诗意: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1楼:匿名用户

1、注释:(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12楼:匿名用户

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时应报得三春晖:

13楼:匿名用户

古诗是用心灵享受出来的,而诗意呢是这个古诗的翻译。

14楼:手机用户

呵嘿嘿(﹃)我不会╮(﹀_﹀)╭

15楼:郦鲸赛成济

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

衣。临行密

密缝,意恐

迟迟归。谁

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

晖。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缝制着衣服给将要出外远游的孩子。在孩子出发前夕,慈母还在细心地一针一线缝着,心里却恐怕孩子会很迟很迟才回来。

谁又说孩子幼小的心灵,能够了解慈母的苦心,能够报答那象春天三月的阳光那么温暖的爱呢?

16楼:匿名用户

乜;竖起吃弡丶:露脸红绿灯

17楼:匿名用户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8楼:韩强文

给你多带点那个这个这个得得b的三八的心siri拉那siri医院呢,改名为以为呢,跟着名字嘿siri不不不不不这名字嘿siri不不不不不耳背呢,人呢,那必须你个正面照嘿siri。

《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19楼:匿名用户

《游子吟》的意思是什么?赶快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吧!

20楼:您输入了违法字

《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作者】孟郊【朝代】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游子吟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所作。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这是一首乐府体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全诗淳朴素淡、情真意切,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

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着一层淡淡的哀愁。

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

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

次联,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

“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 “意恐迟迟归”的内涵。“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