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阿拉神经病
给的原文不完整啊
1、解释加点字
(1)西:方位名词动用,意思是“向西”
(2)轻:轻视
(3)趣:通假,通“趋”
(4)亡:逃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a、相同,均为连词
b、代词;动词,去
c、代词;又,加强反问语气
d、(向;在)
4、(1)靠,做到这里,你原文显然给的不完整,这句话应该是庞涓对孙膑减灶后的判断,就是: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2)这题也同样在你提供的原文里找不到,应该是: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5、我怎么觉得跟上一题其实没什么区别呢,保险起见,多回答点好了: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6、庞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轻敌自负,错估形式,中了孙膑的圈套。
孙膑减灶 文言文 答案 亡的意思
2楼:雨邑江南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逃跑的意思。
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
3楼:水又一族
原文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译文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国边界而向西前进。
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
(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
”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
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亡:逃跑。
帮忙翻译下这段古文,谢了
4楼:夭夭雀
原文: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诩年十二,能通《尚书》。
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
“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①,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
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
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钞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
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
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
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斋
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
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衣服,回转数周。
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
时中常侍张防特用权势,每请托受取,诩辄案之,而屡寝不报。诩不胜其愤,乃自系廷尉,奏言曰:“今者张防复弄威柄,国家之祸将重至矣。
臣不忍与防同朝,谨自系以闻。”书奏,防流涕诉帝,诩坐论输左校。防必欲害之,二日之中,传考四狱。
狱吏劝诩自引,诩曰:“宁伏欧刀以示远近。”宦者孙程、张贤等知诩以忠获罪,乃相率奏乞见。
程曰:“陛下始与臣等造事之时,常疾奸臣,知其倾国。今者即位而复自为,何以非先帝乎?
司隶校尉虞诩为陛下尽忠,而更被拘系;常侍张防臧罪明正,反构忠良。今客星守羽林,其占宫中有奸臣。宜急收防送狱,以塞天变。
下诏出诩,还假印绶。”时,防立在帝后,程乃叱防曰:“奸臣张防,何不下殿!
”防不得已,趋就东箱。程曰:“陛下急收防,无令从阿母求请。
”帝问诸尚书,尚书贾朗素与防善,证诩之罪。帝疑焉,谓程曰:“且出,吾方思之。
”于是诩子与门生百余人,举幡候中常侍高梵车,叩头流血,诉言枉状。梵乃入言之,防坐徙边,贾朗等六人或死或黜,即日赦出诩。程复上书陈诩有大功,语甚切激。
帝感悟,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尚书仆射。
诩好刺举,数忏权威,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韩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选自《汉书虞诩传》)
该文章**[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edudo.***/ziyuan1/uploadfile/0703/2007520210154.asp
译文: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虞诩十二岁便能通习尚书。
他早年丧父,孝养祖母。县里推荐他为顺孙,陈国国相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想任他为官。虞诩推辞说:
“祖母九十岁了,没有我就没有人奉养了。”国相这才作罢。后来虞诩祖母去世,虞诩服孝期满,被征召到太尉李修府中任郎中。
羌族军队侵犯武都,邓太后认为虞诩有将帅的谋略,任命他为武都太守。并在嘉德殿接见了他,给予很丰厚的赏赐。
羌人首领率领几千人马,在陈仓道上、崤山山谷一带堵住虞诩军队。虞诩立即命令随行人马停止前进,并且宣称已上奏朝廷请兵增援,等援军到来再一起进发。羌人听说这一消息,就分头到邻近的县城去抢掠。
虞诩趁羌军兵力分散放松警惕就日夜前进,行军百余里,命令将士们每人挖两个灶坑,以后每人每天再增挖两个。羌人(见灶坑天天增加,以为汉军有了援军)便不敢逼近他们。有人问虞诩:
“孙膑减灶而您增灶。兵法上说日行不过三十里,平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我们现在一天行军二百里,为什么呢?”虞诩回答:
“敌人众多,我们兵少。走得慢了容易被追上,快速行进他们就难以想到了。敌人看到我们的灶每天都增加,一定会认为是援兵来到迎接。
我们士兵众多,行军又迅速,他们一定害怕追我们。孙膑是显示自己的弱小,我们是显示我们的强大,是形势不同的缘故。”
虞诩到武都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人有数万,他们围攻赤亭几十日。虞诩命令将士不要发射强弩,只用小弩射击。羌人认为汉军箭力很弱,射不到自己,使集中兵力加紧攻城。
(当羌兵冲到城下时,)虞诩命令二十副强弩同时射一个羌人,没有一次射不中。羌人大为震恐,连忙退却。虞诩趁机率领部下出城奋勇追击,杀伤很多敌人。
第二天虞诩集合所有士兵,命令他们从东边城门出去,转一圈,再从北边城门进城。然后更换衣服,又从这个城门出发,那个城门进来,并不断更换衣服以迷惑羌人。这样反复出入多次。
羌人不知城内有多少人马,愈发惊恐不安。虞诩估计羌人要退兵,就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城外河流浅水处设下埋伏,守候在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上。羌人果然逃走了,汉军趁机截击掩杀,大败羌军。
当时中常待张防利用权势,经常受人请托,收**赂,虞诩多次请求将他查办,但屡次上书,都得不到朝廷批复。虞诩不胜愤怒,命人把自己捆起来,自投廷尉狱中,并且上书说:“现在张防玩弄威势,国家之祸将再次降临。
我不想与张防在朝廷同列,就自投廷尉狱中来使陛下了解。”虞诩表章奏上后,张防在皇帝面前流着眼泪解释诉说,虞诩因此被免官,送到左校当苦役。张防不肯罢休,又想加害虞诩,二天之内,虞诩被审讯拷打四次。
狱吏劝虞诩自杀,以免凌虐,虞诩不肯,他说:“我宁愿伏刑人之刀死于市上,让远近的人都知道。”宦官孙程、张贤等知道虞诩因为忠君遭罪,就相继上奏请求面见顺帝,孙程说:
“陛下当初与我们起事的时候,非常痛恨奸臣,深知任用奸臣,会使国家倾覆。而今登极以后,却又自己纵容和包庇奸臣,又凭什么责备先帝不对呢?司隶校尉虞诩为陛下尽忠却被捉拿关钾。
中常侍张防贪赃枉法,事实清楚,反而教学设计》设计陷害忠良。今观天象,客星守羽林,这是宫里有奸臣的征兆,应该赶快捉拿张防下狱,以堵塞上天所降的灾异。下诏令放虞诩出狱,将印绶归还予他。
”当时张妨正站立在顺帝背后,孙程于是大声呵斥张防说:“奸臣张防为什么不下殿去!”张防迫不得已,小步快走,退入东厢房。
孙程又说:“陛下,请马上捉拿张防,不要让他去向您的奶妈求请。”
顺帝又征求各尚书的意见,尚书贾朗一向与孩张防友好,证明虞诩罪过。顺帝疑惑不解,对孙程说:“你们暂且出去,让我想想。
”于是虞诩的儿子和门生一百多人,举着旗子,等候拦住中常侍高梵的车,向高梵叩头流血,诉说虞诩被冤枉的情况。高梵于是回宫,将这一情况向顺帝作了汇报。结果张防因罪被流放到边疆,尚书贾朗等六人,有的处死,有的罢官,并于当天释放虞诩。
孙程又上书陈述虞诩有大功,措辞非常直爽激烈。顺帝感动醒悟,又征召任命虞诩担任议郎。几天后,提拔为尚书仆射。
虞诩喜爱检举揭发,屡次抵触权贵,于是九次被责备,三次遭受刑罚的折磨,而刚强正直的个性,终老不改。永和初年,升任尚书令,因公事削除官职。朝廷民念他的忠诚,又征召他,恰巧他去世了。
该文章**[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edudo.***/ziyuan1/uploadfile/0703/2007520210154.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