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的意义在于什么,可以提高情商之类的吗

2020-11-23 14:46:31 字数 5379 阅读 6593

1楼:唯木唯易

资治通鉴是北宋编纂的史书,读史,可以通天下,培养高尚的情操,优雅的谈吐,修身养性,成为众人眼中博学的人

2楼:擎荷听风

不一定,主要可以提高自身修养,了解古代历史,品析古典文学的韵味,而且和人交流时可以多一个话题哦

3楼:万帐穹庐醉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读资治通鉴,可以了解那一段历史,了解那一段历史的风起云涌,看到历史背后的道理。

4楼:匿名用户

读资治通鉴提高不了情商的。只能让你增加学识多了解点历史总归是有好处的。

读《资治通鉴》有什么益处?

5楼:匿名用户

读史可以明智,对人文素养提高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有帮助,是优秀企业领导干部需要必读的书籍之一。武汉大学近期就要办个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就是精讲《资治通鉴》的,可见这本书的分量有多少了。

6楼:下下是我

首先来讲这部书是一部史书,就好比现在国家体制内的人都喜欢读三国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阅读《资治通鉴》对提升一个人的修养有何意义

7楼:交大电信

你好,我还没开始看资治通鉴,我就谈谈下在读的二十四史吧,首先是学识上的提升,而后历史真的是很发人深省的,在思考和感叹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改变,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能帮到你。

8楼:匿名用户

以史为鉴,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可以提升自己的修为

现代人读《资治通鉴》有什么好处?

9楼:杀了佛祖我成佛

了解历史知识,加强道德修养。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10楼:匿名用户

《资治通鉴》被后世称之为“帝王之书”,即使中国帝王制度已不存在,仍有一些人钻研《资治通鉴》作谋略上研究。毛泽东在一生之中看了十七遍之多!所以研读《资治通鉴》是极其有必要的!

近段时间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要开一个叫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的高级研修班,这个班就是讲《资治通鉴》中的十二鉴还有帝王古都游历的。自己去研读之前,可以去这个班进修,这样才能有更高的思想层次和至高的视野去吸收书中的精髓!

11楼:匿名用户

近段时间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要开一个叫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的高级研修班,这个班就是讲《资治通鉴》中的十二鉴还有帝王古都游历的。

现代人读资治通鉴有什么好处

12楼:若于溪

在我看来,通鉴讲述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

13楼:匿名用户

送你一本柏杨版《白话译本资治通鉴》

网页链接 提取码259780

读 《资治通鉴》 能学到什么?

14楼:匿名用户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名臣司马光奉旨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史实。一直以来,为历代统治者所看重,并且学习借鉴,从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统治经验和领导艺术。

中国是个非常注重历史同时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的国家。正是这一传统确保了中国文化脉络在不断的王朝颠覆和兴替中不致中断,反而得以不断延伸和发展,并通过一次次内外经验的融入与整合,使得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和庞杂。

历代统治者虽然寄希望于通过 借鉴历史,少犯错误,走一条长治久安之路,但是正如我们所知,很多事情往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者“知易行难”,最终“事与愿违”。毕竟,好的经验不能照搬实施于现实,即使相同的事情由于环境、人物以及形势的不同,实行起来也可能差异很大,结果难以预料。也就是说,历史的经验固然弥足珍贵,但是能根据现实情况的不同灵活地加以发挥才更为关键。

司马光因编纂《资治通鉴》为后人所推崇,将他和司马迁并列称为“前后两司马”。大家知道,司马光所处的宋神宗时代正值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一个理想化的改革家,他的政治主张是企图以激进式改革来促使国家迅速走上富强之路。

虽然王安石有十分崇高的人格魅力、坚定的魄力和“道之所在,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大勇气,并且位高权重,深受当时的皇帝信任,但是他的激进式改革既触犯了当时官僚利益阶层的利益,计划中的改革蓝图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因为各种原因并未达到实际的效果,最终导致改革的彻底失败。可见政治的好坏并不能以个人的道德价值观为衡量标准,只能以实际的结果来判断。所以,王安石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和想干大事的好**,但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改革家。

因为政治观点的不同,王安石有很多政治上的反对者,司马光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之一也是借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告诉当时的皇帝,积弊甚深的社会,如果要采用激进式的社会变革往往容易使社会矛盾激化,从而造成社会激荡,社会改革触及方方面面,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形势,只有对社会各阶层具有深刻的了解和洞察力,以及以极大的细致和耐力,采取抽丝剥茧之方式,才能逐步引导改革使趋于稳定的方向。这也算是司马光的一种巧妙的“书谏”吧。

同时,司马光也通过《资治通鉴》委婉地告诫统治者,统治固然需要“法、势、术”三者并行,但是“术”也就是权术谋略却是一柄十分危险的双刃剑,用之善则善,用之恶则恶,而好的统治则必须沿循一定的治理之道,以诚信治国教化育民,才是正途。所以如果我们把读《资治通鉴》作为学习权术谋略的教科书,就违反司马光老先生的本义了。

近年来,国内有关教人各种谋略的书籍层出不穷、汗牛充栋,给我们造成一种强烈的错觉,即当今时代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非谋略无以自保和战胜他人。一个社会充满着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社会弊病。所谓从一个社会的趣味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倾向。

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曾著《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书中论及中国人喜内斗,“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我们想,如果一个社会中到处充满谋略,人与人的交往中充满谋略,那么这个社会是多么的悲哀。清初学者陆陇其曾对《战国策》一书有个评语,也很适合那些教人各种谋略的书籍,就是“其文章之奇足以娱人耳目,而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之心术”,这种教人谋略和机变的行为实在不如教人诚实处世的好。

所以老子早就提出“灭民智”的思想,他并非是反对民众有智慧,而是反对民众之间使用谋略。因为老子自己的“智”就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如果他反对开启民智,那么他实际上就否定了自己。再看老子提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以及“大智若愚”等思想,真正的智慧是不轻易显露智慧的人,长于使用谋略往往并不一定就给自己带来长久的利益,甚至一个崇尚智谋并津津乐道的民族怎么能让人相信你是诚实的,可以信赖的呢?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谋略作为一种手段,它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利己、利人还是双赢;是有利于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会造成事情的恶化;是通过谋略获得了利益还是获得了人心。譬如,我们把智慧用于那些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科学发明方面,用于改善自然和人居环境方面等等,这才是智慧的正途。

15楼:匿名用户

能学到权术与阴谋,学到为官从政之道,简单的说,你从中可以知道生存的智慧。

16楼:匿名用户

资治通鉴是以记述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兴衰成败、安危治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17楼:匿名用户

智商有多高便能学多高。

《资治通鉴》的编写目的是什么?适合什么类型人阅读?

18楼:匿名用户

是给皇帝或大臣作为治理天下得借鉴与参考。现代来说《资治通鉴》是一本企业领导干部、国家机关高层的精英人士必读的书籍,没有之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在近段时间要开办一个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课程内容就是对《资治通鉴》深层次的解读。

资治通鉴全看完有什么用?

19楼:匿名用户

这是帝王枕边书

1、通览意义在于弄明白,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不变的是人性,变的是世道人心,人心向背,决定了政权的归属;

2、帝王心术。高处不胜寒,孤家寡人,与大臣博弈,与天下博弈,无毒不丈夫,是需要权术的,过刚或过柔,偏文或独武都不能确保江山稳固。有救时之策,无百世良方。

3、看故事,悟道理,效果胜于枯燥的说教,且正反典故兼具,历史空间广阔,经验反复,更能说明道理。

4、学习是需要下功夫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历史经验不是先天遗传的,要靠自己去品味,去感悟。

20楼:匿名用户

禁奢侈,重民生也未必能搞好,是使万物阴阳平衡才能治理好,这个难度太大了,没有太多案例是理解不了的。这书价值是正反案例,故事中讲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各行各业都能从中受益。不仅管理者需要看,心理学、教育者等都需要看。

还有各种人物人心的变化以及对万物走势的判断。讲的是天道,增强的是“心”和“智”。人的发展也是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过程,看书也应该先感性的故事类,再看理论性的。

心和智,心最重要。心失衡,再好的智也不会用。这就是很多智者后来悲惨的命运原因。

像曹操,茯坚优势情况败于江南是前期心极大变化(一直胜和想今生统一之梦想),一般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其实就是受“心”的影响。但茯坚后来没能东山再起又源于其对人太仁,破坏了事态平衡。好这个字是由“女”和“子”组成,意思是阴阳平衡才是好。

总的来说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宏伟的涉及各方面的不平衡,让观者醒悟和学会调整处理使之平衡。

21楼:匿名用户

没那么简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兴替是什么?沧海桑田。

如果你不是想专门搞研究,不建议你完整的看完。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你完全可以把他作为参考书、工具书,有需要了再查找。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心态去看。

当然看完肯定有益处,但是现在你还不必看完,没到那个境界,看了也白看。如果简单的认为《资治通鉴》就是“道德”,那你真的是小看司马光了,堂堂宰相,用得着写思想品德教育吗?悟性没到,建议你还是不要看了。

多说句废话,学以致用,致是达到的意思,学的多了才能达到有用的境界;不是说为了什么作用去学,每个人的学习过程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之后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22楼:匿名用户

如果只是背一遍““禁奢侈,重民生”那就跟喊”为人民服务“一样,没什么用,资治通鉴主要目的是给统治者看的,但是他们是讲故事,不是纯粹的说教,同时,还能提供一些比较好的范例(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同时资治通鉴还带有编史的性质,很多口号喊喊很容易,但要深入人心就不容易了,你如果看多了史书,你就会觉得人才是多么重要、统治者本身的素质多么重要。所以很多时候跟对了老板,总有出头之日,跟错了人,那就倒霉到家了。

18周岁可以去做什么有意义,值得纪念的事情吗

1楼 笔床茶灶太从容 太多了,甚至更小的年龄都值得做一些让自己记得的事情,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在自己经济不能独立的情况下,先可以打工挣钱 暑期工之类的 。 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像2楼说的那样,去旅游,去到更多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 不过记住了,一定要花自己赚的钱,不一样的感受! 2楼 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