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果掌握可控核聚变能够对中国现在产生什么影响呢

2020-11-23 12:16:55 字数 5415 阅读 6343

1楼:匿名用户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英国掌握了之后才有建立日不落帝国的资本,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德国普及最好,结果以当时综合国力第三的国家打当时世界第一和第二的英法还差点打赢了。美国掌握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才能在科研等一系列领域有持续保持世界第一的资本。如果中国掌握可控核聚变中国在100年内统治全太阳系都有可能。

人类或者说文明的本源就是能有效的操控能量的多少。核动力比柴油机和汽油机强多少自己算吧!

中国的可控核聚变有什么优势? 为什么说中国的可控核聚变领先世界?

2楼:苌华晖嘉超

核聚变本身很容易达到,但最难做到的是控制反应速度和温度,现在各国基本上都在对怎样用耐热材料建造反应堆发愁。估计材料学达到这个水平还要三四十年,再用十年军事化,再过几年商业化。肯定能成功,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原理是很简单的,但就是怎样化成手里的东西比较复杂。

如果成功了,我们今后的能源系统不再使用燃料,不再消耗氧气,所有的设备都用从海水里提取的氘和氚聚变提供能量,也就是说,真正地烧水。至于你能否看到,看你自己有多少年可以活吧……

3楼:匿名用户

据说中国的构形跟别人不一样,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保存

可控核聚变成功会对军事产生什么影响

4楼:匿名用户

影响不大.

不可控核聚变,就是氢弹的**过程.太阳就是再不断进行核聚变而发光发热的.

可控核聚变的主要用途,其实就是发电.

用作发动机方面,主要是宇航方面,用作宇宙货运飞船.

据说,可控核聚变的放射性,比核裂变小.

可控核聚变的优势,是资源优势.海水中可以很方便地电解出氘和氚,不像铀那么稀少和昂贵.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对当今世界的格局会有什么影响

5楼:匿名用户

很大的影响。

第一,拥有核武的国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第二,各国都不敢轻举妄动,战争的可能性在减少。

第三,战争的可能性在减少,不等于不可能,战争一旦爆发,后果比以前严重。

第四,核武存在极大的威胁,其威胁之大,甚至可以让人类自己毁灭自身。

第五,由于这种恐惧,一旦不幸被恐怖主义拥有了核武的核心力量,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第六,核武的存在,让世界各国政治都复杂化起来,其考虑因素都不得不考虑到核武的存在。

实现可控核聚变有什么意义

6楼:风雨兰砂

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终极能源-无限清洁能源,注意无限和清洁两词。具体可以从几方面来讲

哲学方面,人类所期待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是无限生产力,无限生产力的核心是无限能源,所以说可控核聚变是开启共产主义社会大门的钥匙之一。但从可控核聚变真正全面化商用到共产主义社会真正实现,期间会有一段时间来发展与转变。

资源方面,纵观人类历史,就是能源迭代的发展史,每次能量密度的跃进都是人类社会跃进的标志之一。大到国家战争,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权利与领地之争,实质上都是能源之争,如果能源无限,那么这些所有的一切都会消失。人心不再存恶,世间再无纷争。

科技方面,科技发展的限制就是能源,能源无限了,科技树就可以无限的往下点下去。社会将会出现真正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解放劳动力(人),人类也有了移居其他星系的能力与基础。

当然以上种种并不是说可控核聚变一商用就马上都能实现,而是说可控核聚变让这些真正都成了日程表上板上钉钉能够实现的东西。

7楼:匿名用户

实现受控核聚就可利用核能。

裂变时靠原子核**而释出能量。聚变时则由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而释出能量。最常见的是由氢的同位素氘(读"刀",又叫重氢)和氚(读"川",又叫超重氢)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如氦而释出能量。

核聚变较之核裂变有两个重大优点。一是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远比核裂变能丰富得多。

8楼:独孤求答奖

第一方面的难点是物理理论上的。虽然等离子体的运动无非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就可以完全描述的,连量子力学都用不到,但是因为包含的粒子数目多,就会遇到本质的困难,此所谓 “more is different”。正如在流体力学里,我们虽然知道基本方程就是navier-stokes方程,但是其产生的湍流现象却是物理上几百年来都攻不下来的大山。

等离子体同样会产生等离子体湍流,因为有外磁场的存在甚至是比流体湍流更复杂一些。于是在物理上,我们就没有办法找到第一性原理出发找到一个简洁的模型去很好地**等离子体行为。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很多时候就是像流体湍流的研究那样,构建一些更加偏唯像一点的模型,同时发展数值模拟的技术。

第二方面的难点是物理实验上的。即使没有第一性原理出发的理论,很多时候唯像模型也可以非常实用,比如说现在流体湍流的模型就可以在工程上很实用。但是等离子体实验的数据可并不像流体那么好获得。

从理论上我们可以知道,托卡马克里的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会有非常多的不稳定性,如果伸进去一根探针进等离子体中心,那立刻就会激发起不稳定性于是整个等离子体就会分崩离析。基于这个原因,实验观测的手段就会很受限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说“等离子体测量”一词,而是使用“等离子体诊断”,因为这的确就跟诊断病人的病情很像。

基于以上两点物理上的原因,可以说我们没能很好地理解托卡马克里等离子体的运动,因此对装置的设计就没有那么给力,只能慢慢发展慢慢改进...实际的历史进程就是,实验上发现一种不稳定性,然后理论在之后的几年里争取理解它,然后想办法改进设计去抑制这个不稳定性。但是抑制了之后,约束改进了,又会在实验上发现更小时空尺度上的不稳定性,于是再理论去理解,再改进设计,循环往复...

我们的确是在不断进步的,只是需要时间。

9楼:我的穹妹

利用核能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受控核聚变。裂变时靠原子核**而释出能量。聚变时则由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而释出能量。最常见的是由氢的同位素氘

(读"刀",又叫重氢)和氚(读"川",又叫超重氢)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如氦而释出能量。

核聚变较之核裂变有两个重大优点。一是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远比核裂变能丰富得多。据测算,每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所以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有45万

亿吨氘。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经过核聚变可

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约为蕴藏的可进行核裂变元素所能释出的全部核裂变能的1000万倍,可以说是取之不竭的

能源。至于氚,虽然自然界中不存在,但靠中子同锂作用可以产生,而海水中也含有大量锂。

第二个优点是既干净又安全。因为它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放射性物质,所以是干净的。同时受控核聚变反应可在稀薄的气体中持续地稳定进行,所以是安全的。

实现核聚变已有不少方法。最早的著名方法是"托卡马克"型磁场约束法。它是利用通过强大电流所产生的强大磁场,把等离子体约

束在很小范围内以实现上述三个条件。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已接近·,但要达到工业应用还差得远。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要建立托卡马克型核聚变装置,需要几千

亿美元。

另一种实现核聚变的方法是惯性约束法。惯性约束核聚变是把几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气体或固体,装入直径约几毫米的小球内。从外面均匀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

面因吸收能量而向外蒸发,受它的反作用,球面内层向内挤压(反作用力是一种惯性力,靠它使气体约束,所以称为惯性约束),就像喷气飞机气体往后喷而推动飞

机前飞一样,小球内气体受挤压而压力升高,并伴随着温度的急剧升高。当温度达到所需要的点火温度(大概需要几十亿度)时,小球内气体便发生**,并产生大

量热能。这种**过程时间很短,只有几个皮秒(1皮等于1万亿分之一秒)。如每秒钟发生三四次这样的**并且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所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

百万千瓦级的发电站。

原理上虽然就这么简单,但是现有的激光束或粒子束所能达到的功率,离需要的还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加上其他种种技术上的问题,使惯性约束核聚变仍是可望

而不可及的。 尽管实现受控热核聚变仍有漫长艰难的路程需要我们征服,但其美好前景的巨大**力,正吸引着各国科学家在奋力攀登。

10楼:sky我想和你唱

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才能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虽然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带电,因此也能够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

大量电子和中子的释放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这是一种核反应的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核聚变是核裂变相反的核反应形式。

现在中国可控核聚变电能仍没有收获吗?

11楼:匿名用户

中国就算没有收获,在这个领域也是全球第一,况且中国的人造太阳已经可以在一亿度高温下持续运行100秒,不能算没收获吧。

可控核聚变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在可预见的未来最重要的革命性成果,没有之一。其难度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没有那么容易成功的,慢慢来吧,总有一天会实现,到那个时候,人类的活动范围就不会仅仅局限在地球了,而是整个宇宙!

可控核聚变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核聚变火箭什么时候能造出来? 15

12楼:匿名用户

目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但持续时间非常短(

<1秒)

多国(包括中国)合作的iter托卡马克可控聚变实验装置计划在2019年建成。如果顺利的话,预计在2027年实现更持久、稳定的可控聚变。

聚变火箭,也分不同原理。某种意义上说,40年前就已经可以造,原理也不是很复杂——先用传统的化学发动机把火箭送入近地轨道,然后在火箭的后面触发核爆,把核爆产生的冲击波和/或光能转化为火箭加速的动力。(下图为1967年美国做的相关装置的实验)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英国都做过相应的实验。但是,随着1963年《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和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订,这种原理的核动力火箭研究因条约禁止而下马。

将来可能和可控聚变装置配套的推进器,有可能是离子推进器。离子推力器,为空间电推进技术中的一种。其原理是先将气态工质电离,并在强电场作用下将离子加速喷出,通过反作用力推动卫星进行姿态调整或者轨道转移任务。

离子推力器具有比冲高、效率高、推力小的特点。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相比,离子推力器需要的工质质量小,系统可靠性高,是一种已经进入实用化的太空推进技术(下图为美国在深空1号飞船上装的2.3kw的离子推进器)。

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离子推进器的输入功率为1–7kw, 喷口的喷射速度为20–50km/s, 推力为25–250毫牛顿,效率为65–80%——效率很高,但是推力还是太小。要想发挥可控聚变提供的更高的功率,还要有更大推力的产品。

美国已经设计出一种小型核动力火箭发动机,称为微型核反应堆发动机,大约还要6~7年可制造出来。美国宇航局表示,它在月球探测技术方面想做的主要是加速包括核能推进在内的新推进技术的研发工作。在美国宇航局2003财年预算草案中,有4650万美元用于核推进研究;有7900万美元用于航天器核反应堆研制。

自2012年起,经过1万小时运转后,中国成功在“实践9号”科学卫星上完成xips-20氙离子推进器的测试工作。该推进器直径只有200毫米,重14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