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人生经历有感,五百字,史铁生的人生经历。

2020-11-23 11:29:37 字数 5959 阅读 6380

1楼:麻竹窦雁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来搅乱我们原本幸福安定的生活,而且困难和挫折似乎永远不会安分守己,总是会找我们的麻烦。于是有些人就会失去克服它们的勇气,并沮丧地认为快乐离自己实在太远了。曾经的我也碰到过这种情况,但是当我读完《史铁生自选集》这本书后,我突然发现快乐其实无处不在。

“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当作为一个残疾人的史铁生写出这样的语句,我被他所深深的震撼了。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发现快乐和幸福确实如这句话所说的那样。

想想自己寒暑假时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有一顿妈妈做的可口的早餐等着我享用;平时妈妈总是会不辞辛劳地为我打扫房间;每天放学后爸爸总是会从公司开车来接我……事实上我已经长大,早饭可以自己买,房间可以自己打扫,放学也能自己回来,爸爸妈妈他们的工作也非常忙,他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我做那么多,但是他们每天仍然为我做着这些事,可是以前那个无知的我却完全不把爸爸妈妈为我做的这些事放在眼里,甚至还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无聊并总是对父母提各种各样的要求。而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突然发现其实每天我都是被爱和幸福所包围着,父母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让我都感到非常快乐,只可惜以前的我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及一双善于发现快乐的眼睛。其实有时我们许多人也都是如此,别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却不懂得感谢,有时还会抱怨帮助我们的人为我们付出的太少或是付出的质量不高,更有甚者还辱骂对方,为何我们就不能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呢?

其实那些帮助你的人本没有这个义务来帮你,但是他们用他们的无私为你和他人付出着,而作为受帮助的一方,你是不是应该感到快乐并至少说声“谢谢”呢?再想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事情能不能光靠你的力量就很快解决呢?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这样你就会发现许多快乐。

命运对史铁生是不公平的,但是史铁生并没有一直因残疾而一蹶不振,这是因为他还有着一颗乐观的心。“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许多人只会看到眼前的困难、挫折、失败,然而他们却没有看到这些麻烦之后的那道美丽的彩虹,而这句话正告诉了这些人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事物。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的确又漫长又麻烦,但是当你成功之后的哪些喜悦和成就感以及别人的羡慕和赞扬,它们给你带来的快乐足以盖过之前的挫折和困难。哪怕就算你最终还是失败了,你也应该感到快乐,失败只是你成功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失败得越多最后成功时获得的快乐就越多,因为你的成功比其他任何人都有价值。

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不妨换个角度,往好的那方面想想,事情或许就没有你原本想的那么糟了,久而久之你就能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快乐了。

朋友,快乐其实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颗乐观、积极、感恩的心,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

史铁生的人生经历。

2楼:幸福路上的张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生平简历: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1964年,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负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短篇**:

发表时间 作品名称

1979年 《爱情的命运》

1979年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0年 《午餐半小时》

1980年 《我们的角落》

1981年 《绿色的梦》

1981年 《神童》

1981年 《树林里的上帝》

1982年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

1982年 《黑黑》

1983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1983年 《白色的纸帆》

1983年 《夏天的玫瑰》

1984年 《奶奶的星星》

1984年 《足球》

1984年 《春夏秋冬》

1984年 《老人》

1985年 《来到人间》

1985年 《命若琴弦》

1986年 《毒药》

1986年 《我之舞》

1987年 《车神》

1989年 《**三篇》

1990年 《钟声》

1993年 《第一人称》

1994年 《别人》

1999年 《死国幻记》

2000年 《两个故事》

中篇**:

发表时间 作品名称

1984年 《山顶上的传说》

1984年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

1986年 《插队的故事 》

1987年 《礼拜日》

1988年 《原罪·宿命》

1988年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

长篇**:

发表时间 作品名称

1997年 《务虚笔记》

1998年 《老屋小记》

2006年 《我的丁一之旅》

3楼:匿名用户

史铁生是经常能给我们以惊异的那种作家。也许因为他特殊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人所不及的 史铁生感悟力。   史铁生的出语惊人并不表现为壮怀激烈与慷慨陈词,他总是很平静甚至很低调地写一些平实的文字,然后让你大吃一惊。

这有点像有人用近乎耳语的声音,宣布与大伙性命相关的消息,并不因为其音量小而被忽视。比如,他在《我与地坛》里对我们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史铁生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因为他有一具残疾的身体,更因为他有一个聪慧过人的大脑。这么多年了,他在轮椅上年复一年地沉思默想,度过绝望而狂躁的青年时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厚思想。思想本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切思想必定是忧郁的,何况如史铁生这样,从第一天得知自己将永远不能再站立起来的时候起,就一刻也不能停顿地冥思苦想着的人。

这时候,我们忘了,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惟沉思的时刻,才是敏锐、富有,也是最强大的时刻。这大约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只是由于肢体的完整,由于行动的灵便,由于俗务的纠缠,更由于欲望的循循善诱,沉思的机会于我们正变得越来越稀少。史铁生不然,他有的是机会让自己强大,尽管他被迫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惟其强大,才可能这样平实地谈论死亡,既不夸张对它的向往,也不回避它的到来,就像一个操心家务的农夫,安排惊蛰开犁清明下种的农事,也预告秋季的收成一样寻常。   史铁生当然算得上是经历过绝境了,绝境从来是这样,要么把人彻底击垮,要么使人归于宁静。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

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

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心态的某种崇敬。   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他可能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识的弱智小女孩而担忧,他会长久地怀想下放地穿着开花棉袄吹唢呐的穷吹手,也会在梦里一次次梦见被他使唤过的老黑牛与红犍牛,他激赏刘易斯步态的美感,羡慕刘易斯的力量与速度,他对已经去世的母亲怀有深深的歉疚,对一直关怀和帮助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充满感激之情,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4楼:匿名用户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5楼:子扬公侯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是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

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著有短篇**《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已出版作品散文集《一个人的记忆》《灵魂的事》《答自己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扶轮问路》长篇**《务虚笔记》,《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本,也被选入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课本。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