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传统节日教育渗透在幼儿生活中

2020-11-23 10:31:20 字数 4454 阅读 3253

1楼:匿名用户

一、教育意义

我国的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追求和平、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和精神,这些品质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显而易见。

1.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传统节日对有对幼儿的心理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虽不是很具体很明显,但对处在心智发展中的幼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到5岁幼儿心智发展处在主动性的阶段,主动对外界产生兴趣和认知。传统节日体现了敬老、友爱、勤劳、善良、感恩、回报等积极健康的情感与品德,对心智发展处在主动性阶段的幼儿有助于建立起健康的情感发展。

2.实践意义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节日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时间、空间及平台,让幼儿在这期间接触到更多让自己实践的机会。

(1)传统节日里可以让幼儿参与到饮食和用具制作过程中,通过参与、制作提高动手能力。如春节、端午节让幼儿参与到包饺子、粽子等过程当中,让其制作并吃下自己做的食品,是一次不错的经历,在元宵节参与到制作灯笼等。

(2)传统节日会创造出很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春节时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等活动无疑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融入到生活当中;在传统节日里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艺术表演,如民族器乐的演奏、戏曲、对对联等等;在传统节日里有很多民间传统手艺会展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庙会。

(3)传统节日中的启蒙教育可以很好的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认知不断丰富的过程中,能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规范等等。比如,在重阳节的启蒙教育活动中,幼儿为爷爷奶奶朗诵诗歌这一环节,就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元宵节的启蒙教育活动中,猜灯谜这一活动,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充分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意义

在讨论学习意义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幼儿的认知过程,3—7岁期间是儿童的记忆系统和思维模式的发展的重要过程。

记忆方面发展是有以下特点:一是记忆存储容量会随着年龄逐年提高;二是幼儿初期的儿童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在教育影响下,幼儿晚期的儿童有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三是幼儿初期儿童的记忆还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而词的逻辑识记的能力还很差,在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占主要地位。四是儿童对新异事件的自传式记忆常常是相当好的。

而在思维方面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二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三是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四是具有最初概念的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五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得到初步发展。

通过记忆特点和思维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氛围给幼儿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节日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规范、文化娱乐等文化内涵,营造了一个特色鲜明、气氛融洽、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的环境和平台。生活和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两个基本要素,传统节日**于生活,以活动为载体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幼儿的教育和主动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中的渗透

如何在教学种有效的渗透,这个要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下以达到更好的渗透。

1.社会环境

现在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国务院制定《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传统节日里放小假让家人团聚,足以说明社会各界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传递的精神越来越重视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

传统节日就是可利用的最有效的社会资源。

2.家庭方面

《纲要》提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要取得最大化的成效,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生活化、自然化的特点,为幼儿诸方面发展提供“实践场”,统整社会、家庭资源优势,调动家长合作共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家园教育在目标、价值和追求上的协同。

3.学校方面

(1)建设一支基本功过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是让教育者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课程开发不是专家学者们的事情,老师不只是把书教好,要探索课程开发。比如,从一个课题入手,结合实际组织师资收集资料,开展活动,把一些做法整理出来,就是个课程开发的过程,因此老师也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开发者、实践者。

二是要加强科研能力。通过实验,通过学习、培训、实践,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开发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让教师逐步由教书型向科研型发展,这样会使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三是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作为中国的幼儿教师,增强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尽心尽责地工作,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2)充分结合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根据不同节日蕴涵的不同主题设定目标、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设计组织不同层面的活动,因此,我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班里进行了一系列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是幼儿园节日教育的主题必须吻合节日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与时代的潮流相合拍、活动的内容必须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活动的过程必须能有机地使主题内容整合到社会、家庭节日环境和活动中去。

三是教师要在课程设计的活动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其作用表现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内在主体性以及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之上,课程设计中互动的主体是幼儿、家长、教师三者,而互动的核心是幼儿。主体三方是平等的,和谐的,幼儿不再是节日的局外者、旁观者,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而是以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的“人”成为节日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角。

四是课程的成效应是多效的、深远的:其多效性表现在课程所涉及的主体三方(幼儿园、家庭、社会)均能获得不同层面的发展,幼儿园与家庭进一步建立起理解、信任、合作的桥梁;其深远的意义体现在幼儿园用自身的实际教育行动影响着家庭对节日的观念,积极地应和着时代的步伐,从而溶入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创建和谐家庭”的社会主旋律中去。

本文围绕传统节日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及其如何渗透到教学当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教育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渗透的设想,其收效如何,还需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修正并总结完善。

如何将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2楼:匿名用户

结合我国多个传统节日,我园开展了各种直观而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了解中华大地的民族风情和民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中华民族正确的认知意识,使幼儿能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下面结合我园开展的相关主题活动,谈谈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教学环境,让幼儿初步认识传统节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向环境学习与环境互动的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自然接触中认识各种食物,获得各种感受,理解各种现象。”每年的传统节日是培养幼儿民族情感的良好契机,当每个传统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先创设与节日相关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元宵节前夕,我们老师利用旧纸盒、旧瓶子等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了许多元宵花灯,有平面的,有立体的,色泽鲜艳,款式各异,十分漂亮。

各式花灯悬挂于活动室内外,辅以若干简易灯谜穿插其中,幼儿通过直观的视觉环境对“元宵节”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科学合理的运用环境创设手段,是成功开展节日教学的重要环节。直观的环境布置能够帮助幼儿迅速感知节日信息,并初步形成“节日名称――节日主题――节日元素”的联想记忆链条,有助于下一步幼儿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二、运用教学手段,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

我国每年有诸多个传统节日,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不同的节日意义及传统习俗。让学龄前儿童认识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内涵,并在课堂活动的进行中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和爱国情感,是我们开展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

例如,在元宵花灯这天,我们安排了一整天的教学活动:白天,我们领着幼儿在“欢天喜地闹元宵”大型壁画面前,向幼儿介绍元宵节的由来和庆祝形式,引导幼儿玩“猜灯谜”游戏,并组织幼儿搓汤圆,让幼儿在下午茶点时吃到自己动手搓出来的汤圆;晚上是元宵活动的高潮时刻,我们组织全园幼儿到户外小区逛花灯,让幼儿亲身参与到各种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来。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倡家园同步,让幼儿更全面认识传统节日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形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责任。

家庭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当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早期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时,将引导孩子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同时,应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与家长一起努力,提高对幼儿的教育效果。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越是传统的就越是跨世纪的”。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挖掘身边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传达给幼儿,就能净化幼儿的心灵、陶冶幼儿性情、提高幼儿素质。

让我们共同携手,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用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让幼儿从小耳濡目染,使幼儿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由衷的认同感和共鸣。培养幼儿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