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怎样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020-11-23 09:55:01 字数 4895 阅读 8715

1楼:卖萌自粽

教学如何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本文在对个体差异的涵义和变量分析的基础上,将对以往以适应为主处理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并提出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新思路。

一、个体差异的含义及其主要变量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

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教学工只关心或关注部分主要的个体差异变量。那么究竟哪些心理特点或个体特征是主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呢?

或者具体说,哪些是影响教育教学特别是影响学习的个体差异变量呢? 1、能力的个体差异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具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而这些不同的能力往往又是融为一体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称为智能。由于能力是一种外显的、对活动或工作任务具有直接影响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最主要、最明显的个体差异变量。 能力的个体差异,有着不同的表现。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量、质和发展三个方面。量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能力的高低之别,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质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在相同的活动中或相同的成就中,不同的人可能用不同的能力或不同的能力组合来完成活动或取得成就,即能力类型的差异;从发展的特点来看,有些人能力的发展较早,有些人则较晚,即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2、思维的个体差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人类的思维,就其发生和发展来看,既服从于一定的共同规律,又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思维也被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看作是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思维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品质上,即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就是说,思维的品质就是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3、兴趣的个体差异 兴趣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定向、维持和激励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兴趣往往导致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兴趣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兴趣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兴趣品质上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稳定性上的个体差异。

二、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的反思 在教育学、教学论中,对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主要在于为教育、教学服务。如前所述,教学活动应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活动。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同一班级中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及其结果。

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在寻求一条能较好地处理个体差异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的有效途径,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思想和策略的主要内容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就已提出的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并受到了国外的推崇和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积极倡导并十分重视因材施教。后来的学者对这一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将其发扬光大。

朱熹认为,因材施教的含义有三层:第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第二,分科教学;第三,各因其材教人。由于孔子在教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朱熹就将其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后来简化为“因材施教”,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

今天教学论中所讲的因材施教,与古代的含义基本相同,即“因学生之材而施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其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提倡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和原则的人们普遍认为,因材施教是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这一规律的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素质、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不同,以及主观努力等诸方面的差异,使处在同一年龄阶段中的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教育、教学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特殊措施,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

这种以“适应”为主的教育、教学思想,看似合理,实则既不合理,也难以实践。 第一,从个体差异的年龄特征来看,儿童早期的个别差异并不是很明显,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其个别差异分化得越来越明显。布卢姆通过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在自信心、想象力等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是很小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在这些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

这些加剧了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造成的。也就是说,正是我们所推崇的以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基本特征的因材施教,反而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既有个性的,也有智力的和学业成绩方面的。 第二,从因材施教的产生来看,它形成和发端于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情景之中,是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后虽经不断完善和发扬光大,但始终是在个别教学的范围之内演进变化的。在今天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学校教学中,已显得无能为力。尽管我们对此仍在一贯倡导并对其作了新的诠释,也有人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现代化问题,但由于其产生的条件及其根本特征,仍然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

第三,因材施教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材施教是在个别教学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思想和策略,但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班级授课制是在大工业条件下产生的教学形式,对于大批量地培养人才具有个别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改变了以往几千年的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的历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班级授课从产生那天起,因为它符合了时代的需要,因而得以广泛实行,经久不衰,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这便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和原则与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之间产生了不相容的问题。

怎样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楼:匿名用户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

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

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3楼:暖神格格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课堂教学绝对不能满堂灌。因为教学不同于物质生产,教学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潜在能动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应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开放性问题,体现内容的层次性和答案的不惟一,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不同需求。所谓数学开放题,一般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惟一或解题策略不惟一的数学题。这类问题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求异思维,能让学生在自已的基础上展示才智、发挥特长,能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进行分层教学。体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有如下三个层次:一是能找出一个或多个答案;二是能找出所有的答案;三是能有规律、有序地把所有的答案表示出来。

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数学能力。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4楼:匿名用户

总的来说就四个字:因材施教

但实施上却比较困难,可以参考一下6个方面:

了解学生个体。这是面向全体,实施因材施教的必要准备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模拟测验、问卷调查、家访等对学生进行实际情况的了解。内容包括

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因为只有先了解了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才能心中有数,不至于盲目施教!

2.把我们了解到的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记录下来。按照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记录,以便我们日后归类和查阅。

3.对每个学生的状况进行成因分析。对于那些“优等生”,我们要通过分析原因来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供大家借鉴学习。而对那些“差生”进行成因分析尤为

重要。根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多是人为的,偶然的,只要有了适当的条件,一个学生能学会的东西,其他学生都能学会。这说明,只要找准

了这类学生的学习障碍或其它形成“差生”的原因,然后给他们创设消除这些障碍的条件,给予他们足够的学习时间,一般学生都会学好。所以我认为原因分析很重

要,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找准病源,才能药到病除。

4.把学生进行分群。依据以上的分析准备,将具有相近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上中下分群。

并且对那些性格格外突出的学生单独列出。这样有利于克服班级授课制中不能照顾个别的弊端,也有利于克服个别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低的弊端。

5.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的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累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并且分层后,我们要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中等学生可接受的水平上,这样我们才能用提高作业要求等办法来照顾上等生,用适当补课或辅导之类的措施来照顾到“差生”。同时我们还应设置一系列分层教学的程序,如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辅导,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考试评价。

6.及时调整。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变化,教师应该多多观察,然后对学生所在的层次进行及时调整,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对那部分进步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明白努力是会有收获的,即进行积极的归因。对那部分落后的学生给予信任和鼓励,告诉他们之所以没能取得进步是因为他们努力还不够!

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哪些差异,教师应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楼 匿名用户 人本生而各异 在多元社会 中 我们需要不同能力 不同性格以及有不同喜好的人 在社会上扮演不同角色 各展所长。因此 从教育界的关注点出发 了解 学生个体差异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无论我们承认接受与否 差异都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客观存在。 一 关注差异 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 我国正处在基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