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灭南宋路线图,元朝灭南宋过程

2020-11-22 22:07:35 字数 4628 阅读 6040

1楼:匿名用户

不是这样的,自从南宋偷袭开封之后,蒙古大怒,决定兵伐南宋。

当时兵分三路,分别是东路军,攻击安徽、浙江一线,中路军攻击湖南、湖北一线,西路军攻击四川一线。

这三路军,第一个出兵的就是东路军。只不过临安为南宋首都,全国近半兵力在临安驻守,而临安又有长江天险,蒙古大军迟迟不能见功。

当时东路蒙古军第一战,在江苏就败在了邱岳手中,损失极为惨重。后退军休整,两年后卷土重来,又败在吕文德手中。

所以说不是蒙古不想打,而是打败了。反而是中线和西线进展较为顺利,最后江淮一线独木难支,南宋最终才丢了天下。

元朝灭南宋过程

2楼:匿名用户

您好!忽必烈

灭宋之战 蒙古至元五年至十六年(南宋咸淳四年至祥兴二年,1268年—1279年),在蒙宋战争中,元忽必烈汗攻灭南宋,统一全国的作战。 蒙哥汗攻宋命丧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山上)后(参见钓鱼城之战),忽必烈于中统元年三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闪电河北岸)继汗位,是为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汉人将帅、谋臣,依仿汉法,改革官制,确立**集权,建立了蒙汉统治阶级联合的新王朝。

四月,其弟阿里不哥于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剌和林)称帝。忽必烈为讨阿里不哥,暂与南宋息兵修好。南宋因政治腐败,致贾似道得以擅权。

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为隐瞒开庆元年(蒙哥汗九年,1259年)乞和真相,网罗亲信,极力打击陷害有功将领。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帅,或被罢官,或被治罪而死,致使民心相悖,将士离心,战备松弛,坐失强兵固边大好时机。忽必烈在平定阿里不哥之乱后(参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又迅速平定李璃之乱(参见蒙古平李璮之战),政权得以巩固,即着手整顿军队,督造战船,组训水军,积极进行灭宋准备。

在总结窝阔台攻宋及蒙哥攻宋得失的基础上(参见窝阔台攻宋之战、蒙哥攻宋之战),制定了先取襄樊(今属湖北)、实施中间突破、沿汉入江、直取临安(今杭州)的灭宋方略,从而开始了攻灭南宋的战争。 突破襄樊 襄阳、樊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是控扼南北之要冲。南宋视其为朝廷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遂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理,建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

忽必烈早在开庆元年攻宋时,就知襄樊地位重要,后经商挺、郝经、郭侃等谋臣建策,逐渐形成了先取襄樊的方略。忽必烈平定内乱后,经过五年的战争准备,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条件。当宋降将刘整进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时,即下决心,实施中间突破。

至元五年,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师攻襄樊,旋遣枢密副使史天泽、驸马忽剌出督师襄樊。史天泽、阿术、刘整针对襄阳、樊城城防坚固,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集兵10万围城,同时在万山(今襄樊西)西训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以增强蒙古水军力量。在蒙古军严密包围下,宋军七次援襄樊均被击败,守城军多次出击未胜。

经五年围困,襄阳、樊城外援已绝,仅靠水上浮桥互相联系。至元十年,河南行省史天泽、参政阿里海牙等采纳万户张弘范、水军总管张禧建策,水陆夹击,先破樊城,置襄阳于内无力自守,外无援兵的境地,在诱降和军事压力下,吕文焕以城降。元军突破襄樊,宋廷朝野大为震动,急忙调整部署,把战略防御重点退移至长江一线(参见襄樊之战)。

浮汉入江 忽必烈采纳将、臣建策,增兵10万,乘胜大举攻宋。命驻蜀元军进攻两川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命合丹、刘整行淮西枢密院,博罗欢为淮东都元帅,分别进攻两淮,牵制宋军,配合主力攻宋(参见淮西之战);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率军20万,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并告诫伯颜勿妄杀,以争取人心。

十一年九月,伯颜与阿术率军进至郢州(今湖北钟祥),遭宋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张世杰顽强阻截,为减少损失,早日入江,伯颜令军舍郢经黄家湾、藤湖(今湖北钟祥东、东南)迂回而进(参见郢州之战)。十月,元军集兵强攻破沙洋、新城(今湖北钟祥南)(参见沙洋、新城之战)。十一月,进至蔡店(今武汉汉阳西),欲渡江攻取鄂州(今武汉武昌)。

鄂州地处汉水入江口,为长江咽喉,南北要冲,是南宋的江防重镇。宋廷为阻止元军浮汉入江,命淮西安抚制置使夏贵率战船万艘,控扼汉水入江口,权知汉阳军王仪守汉阳,权知鄂州张晏然守鄂州,都统王达守阳逻堡,荆湖宣抚使朱祀孙以游击军扼大江中流。十二月,伯颜以声东击西之策,使元军进占沙芜口(今武汉汉阳东),屯驻江边。

继而避实击虚,强渡长江成功。遂分割包围破阳逻堡、汉阳军,攻占鄂州,完成了灭宋战争的重大转折。(参见鄂州之战) , 进占建康 十二年正月,伯颜鉴于四川、湖南、江陵(今属湖北)等地未下,为保障后方安全,命右丞阿里海牙领兵4万镇守鄂州。

自率10余万大军,令降将吕文焕为先锋,以战抚兼施之策,沿江东进。因沿江诸郡多系吕氏旧部,元军所至皆纷纷归降。二月,宋贾似道奉命督师13万,战舰2500艘,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至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进行阻击。

因将帅各怀异志,临阵先遁,诸军一触即溃,致使宋军精锐损失殆尽(参见丁家洲之战)。元军东进至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江东运判孟之缙以城降。三月,元军至建康(今南京),宋沿江制置使赵溍弃城遁,都统徐王荣等以城降。

镇江知府洪起畏遁,总管石祖忠以城降。偏师取饶州(今江西波阳)、宁国府(今安徽宣城)。广德军(今属安徽)、溧阳、常州(均属江苏)等地相继归降。

忽必烈命伯颜行省于建康,阿剌罕为参知政事;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枢密院驻镇江(今属江苏

3楼:生气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元朝**横征暴敛,土地高度集中,社会经济衰败,阶级矛盾和****激化。十一年,民间秘密团体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及其门徒刘福通,利用**征发农夫15万人修治黄河,农夫不堪元官吏的欺凌和沉重的劳役的情绪,进行反抗元朝的组织活动。

由于消息走漏,韩山童被俘遇害,刘福通逃回颍州(今安徽阜阳),五月,刘福通率众起义,以红巾裹头,称红巾军。尔后率部西进河南相继攻克项城(今河南项城南)、罗山(今河南罗山)、真阳(今河南正阳)等地,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在刘福通起义的影响下,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相继爆发了人民的反元斗争,其中主要的有:

徐州的李二(芝麻李)、赵均用,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的郭子兴、孙德崖:湘汉流域的布王

三、孟海马;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的彭莹玉、徐寿辉等,均属红巾军系统,诸多起义军中以北方刘福通,南方徐寿辉两支为最强。这两支起义军的发展,将元统治区切成两段,使南北隔绝,有力的打击了元朝的统治。除此之外,还有张士诚起义军。

刘福通所部起义军在河南取胜的同时,徐寿辉将所部兵分两路,一路逆江而上,攻克武昌(今湖北武昌)(参见武昌之战)、江陵(今湖北江陵)等地;一路则顺江而下,攻取长江中下游一些州县后,进军福建和浙西。十二年七月,攻克江南重镇杭州路(今浙江杭州)。与此同时,李二所部义军占领了徐州及周围一些州县,将元朝赖以南北联系的主动脉切断。

起义军节节胜利,使元廷为之震动,急遣丞相脱脱率大军南下,击败李二部,复占徐州,打开了南北通道,并乘势集江南数省元军再克杭州路,尔后对起义军全面**。在元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节节败退,徐寿辉部被迫退出长江中、下游,活动于湖泊和山区。刘福通虽仍立足于河南,但限于极小地区之内。

起义斗争转入低潮。为彻底消灭起义军,元廷又于十四年派脱脱统兵40万,向淮东张士诚部发动进攻,张士诚仅率数千人坚守高邮(今江苏高邮)一个多月,脱脱率40万大军师老无功,顿兵城下。元顺帝听信谗言,临阵易将,罢免了脱脱的指挥权,使元军军心涣散,士无斗志。

为张士诚所乘,夺取整个淮东地区后,南渡长江,进占浙西(今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大部。其它各地起义军亦趁机造势,主动出击,徐寿辉部重新占领了湖广、江西大部;郭子兴部将朱元璋率一部南渡长江(参见渡江之战),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等地(参见集庆之战),并占领了江东和浙东大部。经三年激战,元军主力受重创,丧失了军事优势。

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迎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奠都毫州(今安徽毫县),改元龙凤。尔后刘福通率部相继攻占邓(今河南邓县)、许(今河南许昌)等州,势力益增,众至三十余万。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以河南为基地,分兵三路北上伐元;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领下进军关中,陷兴元(今陕西汉中)入凤翔(今属陕西),直逼长安(今陕西西安)(参见陕西之战),受阻后,兵分两路,一路转入四川,一路西进攻取灵武(今宁夏灵武);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下转战于河北、山东等地,并一度攻保定,威胁大都(今北京),后由大同(今山西大同)转战塞外,于十八年底攻克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西北)。

旋转战辽东,攻克辽阳(今辽宁辽阳),东入高丽;东路军由毛贵率领下由山东北上,直逼大都,威震京师,后恐孤军深入,退回山东。此次北伐虽由于战略不明确,各部协调不够,未能推翻元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刘福通攻占了汴梁(今河南开封),控制了中原及北方诸多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基础。 元军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损失惨重。

为与起义军相抗衡,元廷重新组织军事力量,除元朝军队外,注重对民间地主武装的使用,尤其是对镇压起义军有功的军队将领和地主武装首领,进行迅速提拔。元廷这一新的军事措施,使北方起义军陷入被动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刘福通未能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依然分兵出击,至兵分势寡,加之起义军将领之间互相残杀,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给元军以可乘之机。

孛罗帖木儿围剿山西北部及塞外起义军,十九年,察罕帖木儿攻陷宋政权都城汴梁,刘福通、韩林儿顽强抗击后,突围南走安丰(今安徽寿县)。二十二年,察罕帖木儿遇刺死后,扩廓帖木儿继为统帅,率军继续镇压山东境内的起义军,未几,山东境内起义军即被镇压下去(参见元镇压红巾军山东之战),河南全境和山东大部又陷入元军手中。黄河以北的起义斗争再次转入低潮。

元统治集团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内部矛盾加深,新兴的将领拥兵自重,互相吞并,从而更加激化了元朝内部的矛盾,北方出现了军阀连年混战的局面。 在北方军阀连年混战的同时,南方各起义军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各政权割据的局面。朱元璋占据集庆后改集庆为应天府,但四面受敌,东有元将定定扼守镇江,东南有张士诚占有平江(今江苏苏州)、常州(今江苏常州)和浙西地区,东北有地主武

为什幺元朝灭南宋要先灭大理,为什么元朝灭南宋要先灭大理?

1楼 杀了佛祖我成佛 因为灭了大理,南宋就没有外援 。忽必烈灭宋之战是元世祖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的战争。1268年元世祖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史称襄樊之战。 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1275年降将吕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