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俺是小小孩
额,国际日期变更线就规定的,就大致沿180°经线重合。并不是不断运动的
2楼:匿名用户
日界线实际上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是不一定的正如你所说,另一条是0点经线也叫自然日界线,在哪不一定
要高考了,怎样在短时间内学好地理?大神们帮帮忙
3楼:你大爷
地理学习地图最重要,记地图不要死记,要灵活。 1.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空间感,可以借助google earth,先在太空上看地球,随便翻转,各个方向都要试一下,了解地球公**传, 2.
再记时区,这个相对较简单,记住本初子午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再记北京,纽约。东加西减。鄙人推荐:
计算时区,永远不要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免麻烦~~ 3.再记区域地图,分为北美,拉丁美洲、西欧、东欧。西亚和北非、黑非洲、中亚、南亚、东亚,北亚、东南亚。
澳大利亚大陆及群岛、这些地方有自己的特点,想象自己在这些地方生活,从各个方面理解,很好记住的~~再把以上拼凑起来,初步形**文地理图层。。 4.海峡运河要记住,这个要训练,主要记轮廓,辅以经纬度。
5.光照图及飞机问题。一般只给出小部分图,自己一定要再画出一个全图来,既有利于理解,又便于检查。
飞机问题要考虑到地球在转飞机也在转!,所以在空间中飞机上才会出现太阳从西边出来,及太阳不会落的现象~~ 6.记气候可编顺口溜,地形也可以。
俄罗斯地形,以乌拉尔河,叶妮赛河,勒拿河为界,平平高山(萍萍高三)平原、平原、高原、山地~~又有无凌、凌、凌、凌来记凌汛。用一个“凹”字来记奥伊米亚康的寒极。、、、 7.
昼夜长短记住赤道不变,南北极点互反,半年夜,半年日。再往赤道推过来就可以了。太阳每天大约移动0.
26°。日出日落方向借助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很好理解的~~ 地理很有趣,只要自己想学好。 地理与实际结合的很密切,到处都可以锻炼自己的地理技能。
除了上面的地图学习法,你还可以看一些闯关类的地理节目,答一些题目。多看看国家地理也可以的。 多看多写也是很重要的,看地图是最关键的,要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啦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哪边日期,它两边的地方时有什么关系?
4楼:烟火夜空
国际日期变更线,在地理上约近于 180°经线,其往西为 东经,往东为 西经。在变更线两侧,因地理经度近似相等,所以其地方时近似相等。而日期,则相差1天。
其西侧(东经)比东侧(西经)早一天。于是有:往东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
往西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一天的说法。
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晨昏线,他们跟日期有什么关系
5楼:
国际日期变更线左右有两个日期,晨昏线是划分地球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如果在赤道的话,就是早上六点和晚上六点,不是日期的分界线,左右都是一样的日期。
两根日期分界线一根是自然日界线,也就是0:00的那根经线,还有一根就是你说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了,是180度经线。这两根日期分界线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
日期的变化跟晨昏线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国际日期变更线经过哪几个国家和有名的城市
6楼:斯蒂芬啊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约与180重合,从北极点起穿越白令海峡,北太平洋,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汤加,南太平洋,罗斯海到南极洲.不过都不是真正的穿越,只是在这些地方的东西附近而已.
日期的差别取决于当地的太阳升起计算的
7楼:匿名用户
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拐弯大致是:第一处在俄罗斯东部即白令海峡,第二处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阿留申群岛,第三处在南太平洋,向东突出,让斐济群岛等属于东十二区(即东西十二区的西部)。
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有何不同
8楼:莫寒羽枫
这个是人为规定的,便于各个地方时间的换算统一。
由东向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加一天,由西向东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减一天;
什么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9楼:匿名用户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黎明、正午、黄昏和子夜,由东向西依次周而复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环出现。地球上新的一天究竟应该从**开始,到**结束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有不少争论,也产生过不少的误会和麻烦。
据说,19世纪在** 伊尔库次克附近一个小镇上有个邮政官于9月1日早上7点钟给芝加哥邮局拍了一份电报,可回电却说“8月31日9时28分收到来电……”这让人简直莫名其妙,9月里拍的电报,怎么会在8月里收到的呢?类似这样的误会那时几乎天天发生。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
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
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一日开始和终了的界线,因此,它所通过的东西12时区就成为一个十分特殊的时区。在这个时区里,时间都一致,而日期却不同,仅一线之隔,东西竟相差一天,西边要比东边早一天。居住在日期变更线西边楚克茨克半岛上的人,是全世界迎接新年最早的人,而居住在这条线东边的、仅一水之隔的美国 阿拉斯加人,却要等待一昼夜之后才能过新年。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
平常,我们在钟表上所看到的“几点几分”,习惯上就称为“时间”,但严格说来应当称为“时刻”。某一地区具体时刻的规定,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存在一定关系。例如,世界各地的人都习惯于把太阳处于正南方(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点,但此时正好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地点(在地球的另一侧),其时刻必然应当是午夜12点。
如果整个世界统一使用一个时刻,则只能满足在同一条经线上的某几个地点的生活习惯。所以,整个世界的时刻不可能完全统一。这种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所以,真太阳时又叫做“地方真太阳时”(地方真时),平太阳时又叫做“地方平太阳时”(地方平时)。地方真时和地方平时都属于地方时。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
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10楼:匿名用户
国际日期变
更线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
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
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http://baike.baidu.***/view/43727.htm
11楼:匿名用户
因为根据经度的不同,世界各地有时差,你知道吧
所以需要有一条经线来分开两天,不然时差一直变变变,转了一圈后居然和前边一样了
12楼:匿名用户
国际日期变更线就是人为规定的。由西向东,越过这条线就为昨日,也就是说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为旧的一天,以西为新的一天。
13楼:匿名用户
就是说从东半球经过日期变更线到西半球,那么日期就会减一天.反之就要加一天.
14楼:当时我就笑了
西加东减(24小时)
15楼:貊梓毓博明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本初子午线又叫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理经度和协调时间的计量而建立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地球上有天然的零度纬线—赤道,却没有天然的零度经线,因此,本初子午线只能从无数的子午线中人为地选出一条。
最初的本初子午线,是各国因确定位置的需要而设置的。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才逐渐有所改变。
1767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开林编制了《英国航海天文历》,它是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地球和天球的零子午线的。该书出版后很快被众多的航少家采用。
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各国的海图要统一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并在15年内付诸实施”。
1883年10月在罗马召开第7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会议决议:“本初子午线必须是通过一级天文台的子午线,考虑到有90%的从事海外**的航海者已经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来计算船的位置(经度)这一实际情况,各国**应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关于时间问题,会议认为:
在国际交往中应采用统一的世界时,这将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1881年10月1日,国际子午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最后大会通过了七个决议案,其中:
决议案之二:出席会议的各国**应采用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环中心的子牛线作为本初子午线。
决议案之四:提倡采用世界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地方时或标准时。
决议案之五:世界日以本初子午线的零时为起点,民用日也从子夜零时开始。
至此,本初子午线、世界时等最终得以确立,并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