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的变化及机制

2020-11-22 21:16:58 字数 3984 阅读 3930

1楼:梦随心飞

神经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出现一系列有次序的变化,然后恢复正常。一般要经过四个时相的变化:

(一)、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会引起兴奋,此时大多数被激活的钠离子通道已进入失活状态而不再开放;

(二)、相对不应期。兴奋性较正常低,只有用阈上刺激才可以引起兴奋,此时仅部分失活的的钠离子通道开始恢复;

(三)、超长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才能引起兴奋,此时大部分失活的钠离子通道已经恢复,且因膜电位距阈电位较近,故较正常时容易兴奋;

(四)、低常期。兴奋性又低于正常,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此时相当于正后电位,膜电位距阈电位较远。

试述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的变化及机制

2楼:匿名用户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由

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所组成,共分为五个时期:

1、除极过程(0期):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20mv~+30mv,膜两侧由原来的极化状态转变为反极化状态,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此期又称为0期。历时仅1~2ms。

其正电位部分成为超射。

形成机制:当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引起钠离子通道的部分开放和少量钠离子内流,造成膜部分计划,当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70mv)时,膜上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而开放,出现再生性钠离子内流。于是钠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急剧上升到+30mv。

决定0期除极化的钠离子通道是一种快通道,激活迅速、开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当膜去极化到0mv左右时,钠离子通道就开始失活而关闭,最后终止钠离子的继续内流。

2、复极过程:当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但复极过程比较缓慢,可分为4期:

1)快速复极初期(1期):心肌细胞膜电位在除极达到顶峰后,有+30mv迅速下降至0mv,形成复极1期,历时约10ms,并与0期除极构成了锋电位。

形成机制: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钠离子内流停止。同时膜外钾离子快速外流,形成瞬时性钾离子外向电流,膜内电位迅速降低,与0期构成锋电位。

2)平台期(2期):表现为膜电位复极缓慢,电位接近于0mv水平,故成为平台期。此期历时100~150ms。此期为心室肌细胞区别于神经或骨骼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形成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缓慢持久地内流和少量钾离子缓慢外流造成的。电压钳研究表明,心室肌细胞平台期,外向电流是由钾离子携带的。

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很高,在0期除极化过程中,钾离子的通透性明显下降,钾离子外流大大减少,除极结束时,钾离子的通透性极其缓慢地、部分地恢复。平台期内向电流主要是由钙离子负载的。现已证明,心肌细胞膜上有一种电压门控式慢钙通道,当膜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要到0期后才表现为持续开放。

钙离子顺其浓度梯度向膜内缓慢内流使膜倾向于去极化,在平台期早期,钙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等,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所达到的0mv水平。随后,钙离子通道逐渐失活,钾离子外流逐渐增加,出膜的正电荷量逐渐增加,膜内电位于是逐渐下降,形成平台晚期。

3)快速复极末期(3期):继平台期之后,膜内电位由0mv逐渐下降到-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历时约100~150ms。

形成机制:在2期之后,钙离子通道完全失活,内向电流(钙离子内流)终止,而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又恢复并增高,钾离子外向电流迅速增强,膜电位迅速回到静息电位水平,完成复极化过程。3期复极化的钾离子外流,使膜内电位向负的方向转化过程也有类似于0期钠离子通道再生性除极过程。

即随着钾离子外流膜内电位向负的方向转化,钾离子的外流也愈快,知道复极化完成。另外,在此过程中,由于心室各细胞复极化过程不一样,造成复极化区和未复极化区之间的电位差,也促进了未复极化区的复极化过程,所以3期复极化发展十分迅速。

4)静息期(4期):此期是膜复极化完毕后和膜电位恢复并稳定在-90mv的时期。

形成机制:由于此期膜内、外各种正离子浓度的相对比例尚未恢复,细胞膜的离子转运机制加强,通过钠-钾泵的活动和钙离子--钠离子交换作用,将内流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排出膜外,将外流的钾离子转运入膜内,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水平,从而保持心肌细胞正常的兴奋性。

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将发生哪些变化?

3楼:匿名用户

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0

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

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

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

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与动作电位有何关系

4楼:童言无悸

神经纤维兴奋时k离子外流,na离子内流,产生外正内负的极化现象,也就是动作电位。

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及产生机制

5楼:路西法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心室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①相对不应期:从有效不应期完毕,膜电位-60毫伏到-80毫伏的期间,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扩布性兴奋)。这一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此期心肌兴奋性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

②有效不应期:从心肌细胞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3期膜内电位约-55毫伏的期间内,不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膜再次去极化或局部去极化,这个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在复极化从-55毫伏到达-60毫伏的这段时间内,心肌细胞兴奋性开始恢复,对特别强大的刺激可产生局部去极化(局部兴奋),但仍不能产生扩布性兴奋,这段时间称为局部反应期。

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合称为有效不应期,即由0期开始到复极化3期-60毫伏为止的这段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③超常期:在复极化完毕前,从膜内电位由约-80毫伏到-90毫伏这一时间内,膜电位的水平较接近阈电位,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较小,即兴奋性较高,因此将这段时期称为超常期。最后,膜复极化完毕到达静息电位(或舒张电位)时,兴奋性恢复正常。

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质有何变化

6楼:唐c小s糖

兴奋性质??你可以说具体点么??你问题不是很清楚。

神经细胞在兴奋后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有何变化 为什么

7楼:匿名用户

神经细bai胞在兴奋后du其恢复过程

中兴奋性zhi有何变化

dao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专化:属心室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①相对不应期:从有效不应期完毕,膜电位-60毫伏到-80毫伏的期间,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扩布性兴奋)。

这一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此期心肌兴奋性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

②有效不应期:从心肌细胞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3期膜内电位约-55毫伏的期间内,不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膜再次去极化或局部去极化,这个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在复极化从-55毫伏到达-60毫伏的这段时间内,心肌细胞兴奋性开始恢复,对特别强大的刺激可产生局部去极化(局部兴奋),但仍不能产生扩布性兴奋,这段时间称为局部反应期。

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合称为有效不应期,即由0期开始到复极化3期-60毫伏为止的这段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③超常期:在复极化完毕前,从膜内电位由约-80毫伏到-90毫伏这一时间内,膜电位的水平较接近阈电位,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较小,即兴奋性较高,因此将这段时期称为超常期。最后,膜复极化完毕到达静息电位(或舒张电位)时,兴奋性恢复正常。

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的变化和机制

8楼:匿名用户

影响变化的机制: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2离子通道的状态兴奋地周期性变化:1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4兴奋地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

1不产生强直收缩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9楼:匿名用户

0期去极化,钠内流造成

1期复极化初期,钾外流引起

2期平台期,钠钙内流和钾外流造成

3期复极化末期,钾外流增多钙内流停止

4期静息期,钠泵作用

10楼:匿名用户

都是课本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