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子夜》创作背景是什么,子夜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2020-11-22 20:10:58 字数 5094 阅读 3712

1楼:匿名用户

茅盾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开始由新文学的理论建设转向文学创作实践,尤其专注于中、长篇**的创作。他已经形成的社会科学的思辨型文化人格,在这一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日趋成熟,并且以一种特殊的思想深度、全貌式的文化图景,开创了五四以来文学创作“社会剖析派”的新范式。从1927年到1949年,茅盾创作了数百万字的短、中、长篇**,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地展示了他**创作发展演变的轨迹,而且记录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变幻和时势变迁。

正值作家酝酿创作**之时,1930年夏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这对一个敏感于政治,善于透视社会的思辨型作家茅盾来说,就是要用**的形式参与其中来表明他对时代重大问题思考的态度:“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更加殖民地了。

”于是,茅盾运用都市文化政治经济的独特视角,自觉地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全方位”的正面描绘。**选取的宏大的艺术主线,是一个本有坚强实力的民族工业资本家,如何在帝国主义和军阀政治的双重挟制下,在工农革命的迅速高涨的形势面前到处碰壁以失败而告终,从而揭示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顽强抗争命运的社会悲剧。这使《子夜》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第一部正面反映中国历史现代化进程基本矛盾,并具有现代都市文学风采的史诗性作品。

茅盾在**中从对现代都市畸形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剖析入手,绘制了一幅30年代初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宏大图景。作家给自己列的写作提纲,明确指出**要表现出三个方面情势:“一,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压迫下,在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下,在农村破产的环境下,为要自保,使用更加残酷的手段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二,因此引起工人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的斗争;三,当时南北大战,农村经济破产以及农民暴动又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

”《子夜》形象地呈现了这一社会分析的意图。**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尖锐复杂的斗争主线,同时了30年代中国现代都市在世界经济大崩溃的影响下,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之间激烈斗争,农民的破产与动荡,工人萌动的觉醒,市民的困窘和无奈等社会的变动。茅盾准确把握了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在时代动荡面前的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和命运,成功地将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将现代长篇**样式推向了成熟。

当年,瞿秋白就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作者能够“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 。

子夜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2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1933年1月出版。作品以1930年的上海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现实。

1930年前后的文化界,曾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激烈论战。在1927年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绞杀了大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未完成,只是新军阀统治代替了旧军阀统治;同时领导革命的共产党,建立了新生的红色政权。但思想界、文化界的一些人,却歪曲了资产阶级软弱为特点的中国社会性质,而且由此必然导致民主革命就该取消的结论,因此当时受到党内外进步力量的反击。

《子夜》便是这场斗争在文学创作上的伟大产物。茅盾曾说“这样一部**,当然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个问题,即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

在黎明前的“子夜”,正确认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革命问题。茅盾的《子夜》整个作品充满了时代气氛,正如书名所写的是最黑暗的子夜时分,它同时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表现了革命必然向前发展的历史趋势。

《子夜》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茅盾的了解!

3楼:蛻變犊

《子夜》的时代背景是一九三○年春末夏初。这短短的时间内,有几件大事值得一提。第一,国民党内部争权的斗争,又一次爆发为内战。

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为一方,蒋介石为另一方,沿津浦铁路一带作战,其规模之大,战争的激烈,创造了国民党内战的纪录。老百姓遭殃自不待言,工商业也受到阻碍。第二,欧洲经济恐慌影响到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一些以外销为主要业务的轻工业受到严重打击,濒于破产。

第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自己,就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增加工作时间,减低工资,大批开除工人,成为普遍现象,这就引起了工人的猛烈反抗,罢工浪潮一时高涨。第四,处于三座大山残酷压迫下的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义,势已燎原。

《子夜》原来的计画是打算通过农村(那里的革命力量正在蓬勃发展)与城市(那里敌人力量比较集中因而也是比较强大的)两者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加强作品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第四章就是伏笔。但这样大的计画,非当时作者的能力所能胜任,写到后来,只好放弃。

而又舍不得已写的第四章,以致它在全书中成为游离部分。同时,单写城市工人运动,既已不能表现当时的革命主流,而当时的城市工人运动在李立三路线的错误指导之下,虽然声势浩大,敌人惊惶失措,而革命力量也蒙受了不少的损失,这就使**的气氛,虽有悲壮之处,而大体仍然暗淡,显不出中国革命进行的伟大气魄与最后的必然胜利的前景。 对于立三路线,**是作了批判的,但不深入。

也没有描写到当时地下党员中间反立三路线的斗争。 以上种种,都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经验有关。 这本书写了三个方面:

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三者之中,前两者是作者与有接触,并且熟悉,比较真切地观察了其人与其事的;后一者则仅凭“第二手”的材料,即身与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这样的题材的**,就使这部**的描写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部分比较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部分则差得多了。

至于农村革命势力的发展,则连“第二手”的材料也很缺乏,我又不愿意向壁虚构,结果只好不写。

《子夜》的写作背景

4楼:霜寒冰听残荷

背景:《子夜》的写作意图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有关。当时大致有三个论点:

一是认为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工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共产党手中;

二是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但封建的任务应该有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三是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也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取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在仍作为一种人们启蒙的文学领域无疑迫切需要一部划时代的正确分析中国现状和出路的作品的出现。就作者本人而言,矛盾始终秉承“文学表现人生”的创作主张,这种主题的创作也正与此吻合。

基于这种社会现实、政治需求和作者立场等因素的推动有了《子夜》的主题——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企业王国”的最终失败告诉我们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无法引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的最终出路要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群众的革命来实现。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

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评价:《子夜》是“五四”以来无产阶级革命文**动中最早出现的一部长篇**。作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历史地、具体地、深刻地反应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旧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子夜》的问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长篇创作方面的发展起了开辟道路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茅盾先生的创作已进入了成熟时期。

李劼人的《大波》系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茅盾的《子夜》与老舍的《骆驼祥子》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问世,它们以各自卓异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的成熟。

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子夜》不能不说是很大的成绩。——瞿秋白

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之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吴宓

我有这么个感觉,他(茅盾)写《子夜》,是兼具文艺家写作品与科学家写**的精神的。——叶圣陶

《子夜》是20世纪世界文学巨著中,可以和《追忆逝水年华》、《百年孤独》相媲美的杰作。——筱田一士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到了“*****”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茅盾的《子夜》创作特点是什么?

5楼:苏家屯

1、上海题材。茅盾是自觉地进行上海题材创作的作家,出版于一九二二年的《子夜》,因为其视野的开阔、

取材的独特、反映的深广、结构的宏伟等特点,成为左翼都市文学的巅峰产品,并突破了早期左翼文学创作,成为二十年代乃至以后都市文学创作的典范。他写出了

上海等地的城市文明、青春气息、革命情绪等,描写了当时部分青年知识分子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失败所产生的思想苦闷,以及在苦闷彷徨中走向政治革命的历程。具

体而言,长篇**《子夜》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叙述中心,与其相关的上海各阶层人物,统统被阶级分析方法裁定为不同的阶级阵营与阶层群落。民族工业家、买

办资本家、革命者、青年知识分子、政客、地主、工人、交际花等构成上海滩复杂的社会面貌,呈现出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状态。

2、经济视角。茅盾擅长从经济视角来创作**,注重从经济的角度再现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是现代中国极少的擅长从经济角度进行文学

创作的作家。《子夜》以上海为中心,力求反映中国社会的全貌。主人公吴荪甫是一个优秀的资本家,他

有魄力,有胆量,多谋善断,富于冒险。尽管如此,但他最后还是破产了。

3、小人物的刻画。茅盾善于从人性视角开掘人物性格,表现人性中的善良、同情、谅解、愧悔等诸种复杂因素,也能大大丰富人物的性格表现。如《子夜》等作品,对人物性格的刻划都有血有肉,而且也给人们以发人深思的伦理思考。

但这并非都是阶级眼光,而是有着

人性复杂性的深刻透视,表现着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除了时代性、社会性因素外,还从普遍的国民性弱点、落后的文化习俗等视角切人,写出普通农民自身的人性

弱点和精神弱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低层人民遭受物质贫困和精神荒芜的同情和关怀,其所表现的人道情怀是显而易见的。把握这个特点,就能对茅盾的创作

作出并不单一的评判,就能揭示其作品表现人的精神丰富性的深刻内涵。

哈姆雷特有怎样的创作背景,哈姆雷特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1楼 漫阅科技 《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创作于1601年,它是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最辉煌的第二时期创作出的最成功的悲剧。16世纪末17世纪初,正值伊丽莎白统治末年,这是一个充满着激烈斗争的时期,现实的主流是资产阶级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这使莎士比亚满怀着实现人文主义理想的信心。 哈姆雷特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

周传雄的黄昏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周传雄黄昏的创作背景,风格,节奏,节折,特点

1楼 一条酸菜鱼 2000年时,索尼唱片就找到周传雄,决定给他出一张创作集,2000年,这张创作集在台湾发行。刚发行正赶上索尼唱片高层变动,进行改组,唱片一发就如石沉大海。 到2002年5月时,周传雄《黄昏》这首歌在内地却因为盗版歌曲走红了,周传雄到内地发现自己唱片的盗版竟然有100多个版本,就这样...

茶馆的创作背景(在什么何情况写此作)

1楼 匿名用户 写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茶馆》,无疑是老舍在当代的杰作。借北京城里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 清末1898年初秋 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 初年 40年代抗战结束 内战爆发前夕 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这种具有相当时间跨度的 历史概括 ,是当代作家普遍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