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和明镜止水是不是意思,上善若水和明镜止水是不是一个意思

2020-11-22 19:39:05 字数 5555 阅读 4740

1楼:平常心新号

上善若水

【拼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解释】: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出处】:《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明镜止水

【拼音】:míng jìng zhǐ shuǐ【解释】:比喻人心体明净。

【出处】:《庄子·德充符》:“人莫见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示例】:~,喻心体也。 ★明·陆树声《清署笔谈》

上善若水和明镜止水是不是一个意思

2楼:无缘

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大概是:上善之人,像水一样柔顺,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正因为这样,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报答。

所谓“明镜止水”,就是形容能够以宁静坦诚的心情面对任何事物的一种心性境界。

明镜止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六祖如是说

明镜止水的典故

3楼:小辰

正在流动的水,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静止的水,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虚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因此,所谓“明镜止水”,就是形容能够以宁静坦诚的心情面对任何事物的一种心性境界。出典于“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庄子》

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赏在丽日光风之内, 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菜 根 谭》

明代道士王一清的《道德经释辞》中说“圣人之无为,乃是指其心如明镜止水,物至则照,物去则空,事物之来,一切循乎自然,顺其理而应之,以辅万物之自然,虽有为犹无为,故曰无为而无不为也。”。

“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无澈不照,事来随应。不先事而为之备,不后事而为之留。切契内外之道,深合时措之宜。如天之无不覆,如地之无不载。” ------《周子通书》

现实中有没有“明镜止水”境界?

4楼:慑魔

明镜止水,实际上是指:泰山崩与前而色不该。

比喻很强的定力,即使泰山在他面前崩塌,面色也不会变一下因为高手决斗,必须心境,才能观察对方的弱点。

至于这种人,我想在现代很少了

就算是佛门禅宗的人,也不一定有

5楼:宾婧

以静制动 以不变应万变 理论上是存在的

心明如镜 心止如水

两者合而为一 即所谓明镜止水

实则不通之至

**家杜撰的玩意岂可当真

6楼:魔兕

眼如明镜可映物\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7楼:匿名用户

我就可以。别说泰山。就是喜玛拉山倒了我也不会怕。因为我在苏州。意思是里危险远点就不怕了/

上善若水

8楼:小花豹

从不去争 它经常停留在 人们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因势利导 润泽万物 哪个文化的发源 都跟水有关系 有水处才有人类起 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 所以 上善若水的真正的原因 是老子在这强调的是 善利万物而不争 待在众人不愿意呆的地方 所以它接近于道

9楼:尼玛色哥

在物质方面,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世界的本源,生命从水中来,又复归于水中。而从中国古代开始,水又作为一种品质接近于“道”的存在。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最好的品质就像水一样,水具有滋润万物的本质,而与万物毫不冲突;水具有宽广的胸怀,甘居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地方。水最显著的特点和作用:

一、柔;

二、停留在卑下的地方;

三、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

一、“柔”

“柔”是老子处世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水集“柔”于一身,突出体现了老子的贵柔思想。“抽刀断水水更流”水的这一特性深刻地体现了它柔的本质;而“水滴石穿”这一故事也体现了水在坚硬的物质面前也毫不低头,以一种更强硬的姿态来迎击,排山倒海的洪水更是体现了它一种坚强不屈,奋勇向前的大无畏精神。

柔是水的本质,柔也是人的本质。人身上的柔并非弱,而更多的是体现一种韧性。这种品质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坚韧,这是一种人格的力量,虽处弱,但包含着一种无穷的力量。

现在社会中竞争激烈,而又始终贯彻着一个敢为人先,激流勇进的思想。或许当你弱者退让一步,后发制人,同样也能立于不败之地。又何必大家争得头破血流,最后又一无所有。

所以以“柔”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处理事物,或许更能事半功倍,更能使自己处于优势。

二、“停留在卑下的地方”

勾践在吴国服役三年,虽身处卑下,但卧薪藏胆,这才造就了楚国的崛起。水甘居众人所厌恶的卑下的地方,但润物无声,这体现了其宽广的胸怀。但水也厚积薄发,一滴滴的水最终能汇聚成海洋。

所以身处劣势只是一种现状,只要通过努力来改变也能使自己地位发生变化,由低位不断迈向高位。

就如非洲草原上最高的茅草教尖毛草,有“草原之王”的美称。生长过程及特别。最初半年,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半年后雨水一到,三五天,便有一两米高。

原来,前六个月里,它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张根部,雨季前,虽露一寸,但扎根地下超过28米。当储积了足够的养料和能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几天时间里,一下子长成了草地之王。

现在社会中同样有身处底层,单不甘于现状,拼命努力的人。这就体现了水的一种品质,他们好比水,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不过也在积蓄力量,准备后起而上。可能现在是恶劣的,但未来是美好的,只要有目标,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即使现在处于多么恶劣的环境都不要紧,关键是那颗如同水一般的心。

厚积薄发、韬光养晦,这方能体现一种博大的胸怀,一颗坚强的心承受着现状,而双手正在打造自己的未来。

三、“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水是万物之本,世间万事万物,无水便不能生长。上天则为雨雪,落地滋润万物而不居功。

老子认为,水的存在只是为万物造福而来,以其无所不容,无所不用而泽及万物,甘于处于卑下的地位,始终如一的永远付出,从来不与万物争夺任何利益,最高尚的品格就犹如最平凡的流水。

老子就是以这种思想来教育人们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而这种“不争”并不是要求人们自我放弃,也不是所谓的隐居山林,他依然要求去“为”,这种“为”就像水一样“利万物”,但所得的成果却不占为己有,更不居功自夸。以不为之心去做大事,在大功告成之后,就功成身退,不想去占有这个荣誉,没有私心,反而成就伟大。

社会上常常能看到一些人,一旦成功就居功自夸,争名利,争地位。虽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但我们依旧提倡作为个人而言,应该宽以待人,改争的去争,不该争的就不争,要争得光明磊落,争在利国利民之上,而不要争在个人私欲之上。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道”的本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不为,而是顺其自然、无意而为。“道”虽然是无意而为的,但天地万物的产生、发展无不是它的所为。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无为,水亦无为。水无意识,无意志,自源而流,滋养万物。

水无所不利,是其德宏,利而不争,是其德谦,处下藏垢,是其宽容,正如“道”所具有的这种博大、无私、谦虚的美德。水无作为,但当静止之时,它能沉淀杂质,澄清自我,完美的映现外物。与之相似,圣人应像水一样无为行事,人民将自化。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朴。 “利民而又不宣称主宰,使万物各循其道。当“道”在天下之时,万物自然归顺于斯,正如长江与大海之吸引溪流与山涧流向它。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水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我们应从它身上学到更多的哲学,我们就应具备水一样的品质,虽然处于下层,但也能积极奋进,甘愿处于恶劣的环境,厚积薄发,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的价值。在我们获得成就的时候也要保持一种低姿态,利万物而不争。

以如水般的品质来成就自己的辉煌;用水的哲学来衡量自己的未来。

10楼:匿名用户

力0米9好东西整理了很多,都在 caabbb · ¢ ⊙ ㎡ 里哦

沙发背景墙是上善若水,电视墙该用什么好

11楼:匿名用户

既然是淡雅之人,这么有意境。

不如就来个“明镜止

水”或者“心如明镜”

推荐:软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富有艺术气息如“皇室工匠3d艺术软包”;

通俗一点的话:

花花世界:挂上一家人旅游的**,**墙;

宁静致远:增添一些森林气息的摆件 壁纸 等;

用上善若水评价一个人是什么意思

12楼:匿名用户

是说一个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

拼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译文: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为是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呵护大家。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造句:这个设计体现了金鱼与水的情景交融,生动的概括了中国古老哲学的最高追求“上善若水”。

扩展资料:

上善若水近义词:

1、厚德载物

拼音:hòu dé zài wù

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

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大地广阔,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

2、 德合无疆

拼音:dé hé wú jiāng

意思:是其德性与天相合而久长无极,辽远无疆。

出处:战国孔子后学《彖辞.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译文:广阔无际的大地是生成万物的根源,万物都依靠它而成长,柔顺而秉承天道的法则。大地深厚且载育着万物,它的功德广阔无穷。

13楼:匿名用户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是不是概念,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是不是一个概念

1楼 彼岸的暗夜 不是前者是个人对集体的顺从 后者是集体行为的极端化 三个和尚没水喝 是不是群体极化现象 2楼 匿名用户 不是群体极化 一个群体,在做群体决策时,责任分散,倾向于顺应多数人的态度,更可能做出极端的决定。 从众心理 从众效应 一个人,在做个人决策时,顾忌群体多数人的态度,跟随多数人的决...

人命运不好是不是和上辈子有关系,一个人命运不好是不是和上辈子有关系

1楼 百度用户 没关系,只是说有上辈子而已,可谁又知道呢 2楼 乀张小邪 有一定关系的哟。前世今生。谁说不定呢。命运这东西。一天一次。每次都不同。今天霉运,明天说不定就是好运了。 3楼 我类个 那要看你信不信命 信不信轮回 信则有不信则无 4楼 114黎 没有。一切的不公平都只是由当事人的能力不足引...

仪表不凡是不是神态描写,仪表不凡,气宇轩昂 是一个意思吗

1楼 长时间昂首阔步 仪表不凡 相貌英俊,外表壮观的意思。不是神态描写 2楼 匿名用户 是写一个人外貌方面的描写吧,好像不是神态方面的 仪表不凡,气宇轩昂 是一个意思吗 3楼 黛妮 仪表不凡 相貌英俊,外表壮观的意思。 气宇轩昂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的意思。 相同处 它们都是四字成语,且指外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