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到底对于曹魏政权的灭亡有多少责任

2020-11-22 19:15:58 字数 6785 阅读 3009

1楼:匿名用户

曹叡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

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这段时间内,曹魏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开疆拓土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前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版图。

魏国(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曹丕到底对于曹魏政权灭亡有多少责任

2楼:匿名用户

曹叡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

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这段时间内,曹魏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开疆拓土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前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版图。

魏国(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伐高句丽后将朝鲜半岛北部并入了版图,南部诸州大致以秦岭淮河与蜀、吴为界。

公元263年,攻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曹魏国土约达四百万平方公里。

历史上司马懿篡夺曹魏曹丕有没有责任?

3楼:克罗旭

有责任,曹丕临终转位于

曹睿,委托大都督曹真、司马懿辅佐,虽然嘱咐曹真防范司马,但是终其一生未加以制裁;曹睿病故后,到真儿子曹爽时,已放弃警惕性,致使司马家势大,一跃剪除并超越曹家权势,至自师、昭后基本上控制了曹魏政权,待炎即晋王后,禅让取帝位,建立西晋

篡位,为什么易中天说,曹丕称帝之日即是曹魏灭亡之时

4楼:匿名用户

是制度走向的原因,好比清朝八旗制度及封疆锁国政策一样,注定走向亡国之路只是时间问题。

5楼:风飘雪

因为曹丕接受陈群的九品官人法,就是从**到地方的**,都是士族地主担任,必然会把皇室架空,士族地主取代曹魏政权就是必然结果,后来司马建立晋,就是彻底的士族代表。

曹魏灭亡原因是什么?

6楼:潇湘雨缘

灭亡原因:

1、新魏主更换太快,后期太小,难以驾驭士族权臣;

2、宗室权力被过分削弱,“煮豆燃豆萁”,外姓将领独大,夺权时曹魏皇室没有外援;

3、司马懿太长寿,强大的司马氏家族兴起无人制衡。

4、九品中正制大大强化士族力量削弱君权使得一旦皇帝能力稍衰就容易导致权力旁落,埋下了曹魏最终为士族代表司马氏所取代的祸根。

7楼:岁月神坑

曹魏在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开始重用司马懿,曹睿三十几岁就死了,他的儿子曹芳年纪太小,需要人辅政,很明显想到了司马懿,司马氏逐渐掌握了曹魏的政权,后来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几个人谋划,终于取曹魏而代之了

8楼:匿名用户

原因如下:

1、曹氏家族继承人的寿命短暂,不利于后人继承人威信的培养,也就是没有时间让他们证明自己的能力,故而他们没有亲信,没有时间“养势”。

2、在帝国社会,继位者往往顾虑自己的兄弟觊觎自己的皇位而对他们大肆诛杀。曹植、曹彰都是这样的结局,曹植生跟死是一样的,继任者剥夺了其他兄弟的政治生命也是一种变相的杀戮。曹睿听信谗言,担心曹宇、秦朗弄权,也撤销了他们的辅国之权。

3、曹氏一家有谋略的极少,像上面的那个曹彰,就是有勇武而无政治权谋;那个曹植,典型一文学小青年,政治上极其幼稚。后来的曹爽,也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主,老是喜欢和一些清谈的闲人在一起鬼混。

4、司马氏一家的兴起有以下几个原因:

a、第一代司马懿极具谋略,他善于韬光养晦,其实曹操并不是很信任他,但他能够明哲保身,安然无恙;

b、司马懿寿命较长,他不敢欺负的曹魏前三代领导人都比他先走一步,留下来的人论智谋没有他刁、论威信没有他高、论形势没有他强,结果不言而喻;

c、司马懿的儿子中有两个人智慧超群,司马师、司马昭秉承司马懿的斗争路线,充分地把曹魏赶下政治舞台。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9楼:樊广中

是曹丕之后的那位皇帝曹锐临终之前立幼主时仅用了两个辅政大臣(司马懿和曹爽).辅政大臣仅用两个,政权几乎是肯定要倒台的,因为只要其中一个辅政大臣将另一个辅政大臣扳倒了,那么他就把朝政控制了,就可以让当时的幼主的皇权名存实亡了.

结果就是这样,司马甏通过高平陵兵变,扳倒了曹爽,夺取了曹魏政权的控制权.

一些真正有才能的皇帝.如果临终前交辅政大臣,通过是交四个.如,汉武帝死前,立霍光,上官洁,桑弘羊和金日壁辅政,顺治死前让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和鳌拜辅政.

立了四个辅政大臣,那么如果辅政大臣之间起政变,一个被扳倒,还有三个,二个被扳倒,还有二个,朝政很难控制到一个辅政大臣手里.

我很喜欢曹魏政权,又同情他,它三代而亡(实际的皇帝只有曹操,曹丕和曹锐三个).而曹魏的速亡归根结底是曹锐的失误造成的.

10楼:匿名用户

魏国自曹操之后,已无枭雄之辈!

当时朝野中大部份都是司马家族的人

而曹睿目光短浅,胸无大智,魏国被灭亡是历史必然!

11楼:木子辰明

皇权势微,魏晋时期门阀大族的势力要比皇族大,皇帝不行只有让位了!不是有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

为什么说曹丕废了汉献帝,东汉就灭亡了?不是还有南边的刘备和孙权吗?他们不是还没称帝吗?

12楼:匿名用户

曹丕废了汉献帝,建曹魏政权;江山易主,东汉就灭亡了。

至于还存在其他政权,只能说明天下还未统一,与东汉是否灭亡无关

13楼:_龙之怒

就如同西汉一样汉献帝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刘备所建立的王朝被称为蜀汉

14楼:苟玮

不算,只是地方势力!

15楼:匿名用户

刘备跟孙权称不称帝跟汉灭亡没有关系,献帝被废,汉就灭亡了,只有献帝代表着汉。

16楼:佛爷柳风生

因为汉献帝刘协属于汉室正宗!!他生死代表的就是东汉的生死!!就相当于,明朝的灭亡是崇祯帝朱由检的死!!后来的南明小朝廷就不算了!!!

17楼:章鱼哥的小河

刘备那是已经不想扶汉了

18楼:驰骋一路

汉献帝是正统 啊,

刘备,孙权,曹丕只是三个诸侯,相当于近代的军阀罢了。他们称不称帝和汉朝没关系

曹魏的皇帝有哪几位?

19楼:喵喵喵

曹魏(220年~265年)经历了五位皇帝: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魏文帝曹丕(187~226),曹操的次子,220年,曹丕代汉称帝,都洛阳。226年,曹丕病逝,时年40岁。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曹丕长子,公元226年-239年在位,239年,曹叡病逝,时年36岁。

曹芳(232年~274年),魏明帝曹睿养子,239年-254年在位。曹芳八岁即皇帝位,控制不了政局,而首席托孤大臣曹爽又败于司马懿。

公元249年,曹芳与曹爽离开洛阳祭扫魏明帝的高平陵,司马懿乘机率兵控制京城,曹爽幼稚地认为交权于司马懿即可保命,自请免去职务,不久曹爽被司马懿夷灭三族,史称高平陵事件。曹魏政权就此落入司马氏之手。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曹芳搬到河内郡齐王宫,司马师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274年,曹芳去世。曹髦(241年~260年),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公元254-260年在位。

曹髦很有血性,对司马氏的专横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与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指使武士成济杀了曹髦,年仅20岁。

曹奂(246年-302年),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魏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260年,曹髦被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265年,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曹魏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

扩展资料

曹魏政权在第三位皇帝时即已落入司马懿之手,其原因实在第二位皇帝曹叡之时。曹丕给曹叡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

曹叡即位后,封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曹洪为后将军,张郃为左将军。

这九位大臣,是曹操和曹丕留给曹叡的国家柱石,但这九人在曹叡为政时,去世了八个。

20楼:戒为良药

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生于公元187年。曹操有25个儿子,按当时的传统制度,只有正室夫人所生的儿子才有资格世袭爵位,排序按嫡长子开始,因大哥曹昂已经牺牲在战场,曹丕就形同长子,而且他能文能武,虽然他的弟弟曹植是他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曹植就是行为不检点,结果让曹丕指定法定继承人,这一年曹植31岁,公元217年。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汉献帝封曹丕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成了汉王朝的实际控制者。到了这个时期,要求改朝换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当了几十年傀儡的汉献帝也不想再在宫里干了,所以在公元220年,在众**的威逼利诱下,他就把东汉的帝位禅让给了曹丕,改国号为魏,年号为黄初。

当了皇帝的曹丕对治国之术还是非常精通的,而且非常能知人善任。他提升辽东郡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确保了辽东地区的稳定,他又命张既为凉州刺史,开通了与西域的联系,稳固了魏王朝的统治。曹丕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典论》等。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五月,魏国的开国皇帝兼一代大文豪魏文帝曹丕,在洛阳嘉福殿不幸病逝,享年40岁。

第二任皇帝:魏明帝曹叡

曹叡,生于公元204年,他是曹丕与甄氏所生。甄氏原是袁绍儿子袁熙的老婆,因曹丕贪图甄氏的美貌便她为妃,纳妃不久便产下了曹叡,所以在当时就有人怀疑曹叡是袁熙的儿子,因而也导致了甄氏被曹丕赐死。由于曹叡聪明智慧,又善解人意,仍被立为太子。

公元226年,曹叡继位,是为明帝,改元年太和。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

尽管曹叡在治理国家事务上颇多建树,但还是有帝王家的通病,就是大兴土木,广采众女。由于肆淫不已,以至于他一直未能得子,为了有人继续皇位,他便从宗亲中领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名芳,立为齐王,一个名询,立为秦王。

由于曹叡荒淫无度,人到壮年,身体却是骨瘦嶙峋,疾病缠身。公元239年初,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曹叡便召来司马懿,把领养的儿子曹芳托付给了他,希望司马懿忠君爱国铺佐曹芳,之后,便一命呜呼了。时年,明帝曹叡仅35岁。

第三任皇帝:齐王曹芳

曹芳,字兰卿,生于公元232年,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生父是谁,无从得知。在位时间14年,公元274年去世,享年43岁。

公元239年初,年仅8岁的曹芳继位,次年改年号为正始,朝政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由于这俩位铺政者都不是好对付的角,曹芳也基本属于傀儡皇帝。

长大后的曹芳一度想收回权力,但毕竟司马家庭厉害,斗不过他们。到公元254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文武百官集会,宣布:曹芳荒淫无道,没有资格再做皇帝,应打发回原来的封地齐国。

第四位皇帝:高贵乡公曹髦

曹髦,字彦士,生于公元241年,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司马师废了曹芳后,改立曹髦为帝,改年号为正元。

曹髦才十四岁,却非常懂政治,他知道现在曹家已经开不过司马家了,一开想推辞掉,但太后不允,便只有继位。继位的曹髦,一心想要振兴曹室,但由于魏国的大权已经在司马集团的控制中,他也无力挽回。所以,他在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时,对他们说一句流传千古的话: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并亲自讨伐司马昭。

公元260年,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年仅20岁,死后被贬为庶人。曹髦在位时间为6年。

最后任皇帝:元帝曹奂

曹奂,字景明,生于公元246年,是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公元260年,魏帝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后,司马昭便立曹奂为帝。曹奂虽然是皇帝,但与前任皇帝曹髦一样,曹魏的大权仍归司马昭掌握。

这个时候的司马昭对曹家已经很不客气了,他让曹奂给予司马家特殊待遇,他的王妃也称后,世子也称太子,和皇族的待遇一样。但是司马昭也没有福分,公元265年夏突然中风,不久后便一命呜呼,终没有亲自登上皇位。司马昭死后,由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位相国、晋王。

公元265年十二月,司马炎仿效曹丕代汉的手法,接受了曹奂的禅让,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让他安度天年。公元302年,这位曹魏的末代皇帝去世,享年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