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法则适用什么病原微生物,什么是科赫法则

2020-11-22 18:50:41 字数 5895 阅读 9161

1楼:mc肚肚

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2楼:匿名用户

适用于各种致病菌,比如炭疽杆菌,结核杆菌

什么是科赫法则

3楼:吻俊╃字jun团

科赫法则是伟大的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年)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被后人奉为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包括: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科赫法则为病原微生物学系统研究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能多少已经受到现代研究方法的冲击而显得意义不再;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对人们建立严谨的思考习惯还是极有意义的。

4楼:骑喆赛力夫

科赫法则是伟大的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被后人奉为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它为病原微生物学系统研究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能多少已经受到现代研究方法的冲击而显得意义不再;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对人们建立严谨的思考习惯还是极有意义的。

科赫法则又称证病律,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科赫法则包括:

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生;

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如果进行了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物。

科赫法则是什么?

5楼:科学普及交流

科赫法则是伟大的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被后人奉为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它为病原微生物学系统研究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能多少已经受到现代研究方法的冲击而显得意义不再;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对人们建立严谨的思考习惯还是极有意义的。

科赫法则又称证病律,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科赫法则包括: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如果进行了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物。

6楼:milikki佳咪

柯赫法则(koch postulates)又称证病律,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包括: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如果进行了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物。

7楼:匿名用户

这是微生物学上的一个概念①在患有相同传染病的机体中均能分离出相同病原体,而在健康个体中找不到。②能在体外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物,并能传代。③这种

科赫法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8楼:小晨盈盈

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要从宿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宿主,同样的疾病会重**生;

4、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如何用koch法则确定某种病原菌具有致病性

9楼:欧阳侠

柯赫法则(koch postulates)又称证病律,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包括: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如果进行了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物。

科赫法则的意义?

10楼:科学普及交流

科赫法则是伟大的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年)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被后人奉为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它为病原微生物学系统研究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能多少已经受到现代研究方法的冲击而显得意义不再;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对人们建立严谨的思考习惯还是极有意义的。

11楼:匿名用户

柯赫法则常用于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鉴定,特别是新病害的鉴定。非专性寄生物,如绝大多数植物病原菌物和细菌所引致的病害,可以很方便地应用柯赫法则来进行诊断和鉴定。至于一些专性寄生物如植物线虫、病毒、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和锈菌等,由于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以往常被认为不适合于应用柯赫法则,但现在也已证明柯赫法则也同样可以适用于这些生物所致病害,只是在进行人工接种时,直接从病株组织上取线虫、孢子,或采用带病毒或菌原体的汁液、枝条、昆虫等进行接种。

但病毒和菌原体的接种需要搞清传播途径。当接种株发病后,再从该病株上取线虫、孢子,或采用带病毒或菌原体的汁液、枝条、昆虫等,用同样方法再进行接种,当得到同样结果后才可证实该病的病原为这种线虫、这种菌物、或这种病毒。因此,所有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病原物的鉴定都必须按照柯赫法则来验证。

柯赫法则同样也适用来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只是以某种怀疑因素来代替病原物的作用。例如,当判断是缺乏某种元素引起病害时,可以用适当的方法补施该种元素;如果处理后植株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即可确认病害是因缺乏该元素所致。

基因水平科赫法则的意义?

12楼:匿名用户

伟大的科赫总结的“科赫三原则”

第一条:这种细菌要恒定的与该病的病 理症状有关;

第二条,能在病人中找到这家伙并把它揪出来,分离,培养,纯化;

第三条:把这家伙放到健康的动物上也能引出相同的症状和病理特点.

罗伯特科赫

罗泊特·科赫(robert koch),1943年生于德国汉诺威州克劳斯塔尔小城,父亲是矿山职员.5岁时他告诉父母,自己能借助报纸学会读书,预示了其超凡的智慧和毅力,高中时他表现出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1862年他考入格廷根大学医学院,头两个学期学习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后转学医学,受到解剖学家亨利(henle,j)的指导,1866年毕业,而后先是在军队中当随军医生,普法战争后在东普鲁士一个小镇当医生.

1872年被推荐到波森州沃尔施顿(现属波兰)的地方卫生机关任职.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始了业余的细菌学研究.当时的沃尔施顿正好流行牛炭疽病,他便对这种疾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

他在牛的脾脏中找到了引起炭疽病的细菌,并且把这种细菌移种到老鼠体内,使老鼠相互感染了炭疽病,最后又从老鼠体内重新得到了和从牛身上得到的相同的细菌.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证明某种特定的微生物是某种特定疾病的病原.而且,他用血清在与牛体温相同的条件下在动物体外成功地培养了细菌.

随后他又研究炭疽杆菌的生活史,发现了杆菌——芽孢——杆菌的循环.1876年他在《植物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医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

因为这项重大贡献,科赫在1880年被聘任到德国柏林的皇家卫生局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实验室和优秀的助手.1881年他发明了使用固体培养基的“细菌纯培养法”, 并开始研究结核病.他研究结核病死亡者的肺,但是没有找到结核菌,可他把肺磨碎擦在老鼠和兔子身上后,却让他们感染了结核病,反复的试验使他意识到结核菌很可能是透明的,必须给它染色才能观察到.

于是他用各种色素进行染色试验,并不断改变染色方法,终于在第271号样品中发现了染上蓝色素呈细棒状的结核杆菌.他又用血清培养基对结核杆菌进行培养,获得了人工培养出的结核杆苗.他将结核杆菌制成悬液注射到豚鼠的腹腔内,豚鼠因此感染了结核病,科学地证明了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1882年3月24日,他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读了他发现结核杆菌的有关**,并与同年4月10日将**发表在《柏林医学周报》上,再一次引起医学界的轰动.发现结核杆菌后,科赫通过进一步研究又阐明了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和接触,科赫提出:为征服结核病,“首先要尽人类的能力封锁传染病菌的**.

这些**之一并且最重要的一个是结核病患者的痰.”

1883年,科赫作为德国霍乱调查委员会的成员,到埃及和印度,不仅发现了霍乱的病原菌霍乱弧菌,而且成功地找到了霍乱弧菌交叉感染的途径——经过水、食物,衣物等用品的传播,并找到了控制它的办法.

1885年任柏林大学卫生学、细菌学教授和该校卫生研究所所长.1886年,科赫与弗吕格(flugge.c)合作创办了《卫生学杂志》,至今仍具有权威性.1890年他研究出结核菌素,并将它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

为了调查研究传染病,科赫先后十次出国,到非洲、印度和远东.先后在卫生学研究所和传染病研究所带领一批学生研究了疟疾、鼠疫、伤寒、牛瘟以及回归热、昏睡症等热带病,取得了许多新的重大发现,培养了贝林、艾利希、北里柴三郎等优秀科学家.1891年任传染病研究所所长.189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02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国外院士.1905年,科赫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主要是为了表彰他在肺结核研究方面的贡献.

科赫根据自己分离致病菌的经验,总结出了著名的“科赫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使得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的20年代成了发现病原菌的**时代.例如1883年和1884年两位科学家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白喉杆菌,1884年还发现了伤寒杆菌,1894年发现了鼠疫杆菌,1897年发现了痢疾杆菌.

在此期间先后发现了不下百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放线菌等.不仅是动物病原菌,还有植物病原菌.

科赫除了在病原体的确证方面作出了奠基性工作外,他创立的微生物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独立分支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赫首创的显微摄影留下的**在今天也是高水平的.这些技术包括分离和纯培养技术、培养基技术、悬滴标本检查法、组织切片染色法.

晚年科赫得出了引起人结核病与引起牛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并不完全相同的结论,虽然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争议,但今天已完全证明了其正确性.1910年5月27日,67岁的科赫在德国巴登的寓所里,坐在他的圈手椅中安样地长眠了.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柏林传染病菌研究院内,纪念碑上刻有这样的诗句:

从这微观世界里,涌现出这颗巨星;你征服了全世界,所有人都感谢你;献上花环不凋零,世世代代永铭记.

科 赫的一生主要著作有《炭疽病病原学,论炭疽杆菌发育史》(1876)、《创伤感染的病原学》(1878)、《论结核病》(1882);《抗结核药物》(1891)、《与伤寒病的斗争》(1902)等.

1982年3月24日,在纪念科赫发现结核杆菌一百周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痨与肺病联合会共同倡议,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表达对科赫的纪念以及提醒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这一天,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发行了《科赫发现结核杆菌一百周年》纪念邮票,附图是民主德国发行的《科赫兹发现结核杆菌一百周年》小型张(左图),邮资图为科赫头像及其签名.边纸图案为科赫于1882年4月10日发表在《柏林医学周报》上的关于发现结核杆菌的**;右图为我国邮电部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他发现肺结核病原菌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