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爵帝少帅
审计前:
企业接到劳动局、社保局的审计通知;
企业填写人员过录表,表中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工资信息等。
审计中:
会计师上门审计,对于企业所填写的“人员过录表”进行审查,并与财务帐目进行比对;
会计师对企业相关从业人员资料、企业工资总额构成相关资料等进行收集;
对于有疑义的数据,会计师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取证;
会计师根据所有资料进行审核,并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经企业确认后,将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审计后:
审计查出存在以下情况,社保局将发出《整改通知书》和《整改须知》,通知企业整改;
原申报工资总额与审计结果不一致;
职工月平均工资与审计结果不一致;
存在应参保未参保人员。
关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几点思
2楼:绿水青山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基础,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机制。
首先,要努力改善社会保障监督环境。一是全国人大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完善社保资金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制定社保资金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对社保资金的投资运行提供适当的支持和保护,吸引那些资信好、效率高的金融机构参加社保资金运营,减少风险,提高收益。
三是建立统一和完善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和均衡发展,保证社保资金收支平衡。四是加强社会监督,利用新闻**做好宣传,维护社会保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督的社会氛围。
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防范、自我调控的机制,是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内部审计更具灵活性,能够在社保资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中发挥独特的功效。
(二) 合理规范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内容。
在审计中应紧紧抓住四个重点:一是资金筹集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审查社保资金的筹集方式是否与社保制度模式相适应,税务、劳动和社保部门以及缴费义务单位是否按照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缴社保资金,有无少缴、漏缴、不缴、转移或隐瞒资金收入和资金运营收益等行为,民政、房管部门是否将社会捐赠、募捐、住房资金等完整入库,有无转移或隐瞒资金收入、私设“小金库”的行为以及财政预算和补贴是否及时、足额到位等。
二是资金管理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审查社保资金管理部门、经办机构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运作程序与管理行为是否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做到专款专用能否根据既定的保障政策与目标编制相应的社保资金中、长期收支预算,资金结余是否按规定运营,有无挤占、挪用、**等行为。
三是资金支出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审查资金支付是否严格执行既定的原则与程序,是否及时、足额,有无拖欠、截留、虚列、扩大或缩小开支范围、提高或降低发放标准、虚报冒领等行为。
四是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重点应审查社会保障覆盖面,判断是否存在着应保未保以及“断保”等问题,测算分析支撑能力通过比较收支,判断已经筹集的资金是否能够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投资决策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有无决策不科学、不民主、不合理或决策失误造成无效投资及损失浪费等行为。
做好新时期社保资金的审计
(一)要大力推进社保资金效益审计。开展社保资金效益审计,可以围绕社保开发工作重点,分别选取一定比例的项目进行审计和调查,在具体实施中做到“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搞好三个结合”。突出一个重点,就是重点揭露社保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挤占挪用等损失浪费的问题。
抓住一个关键,就是要把效益审计的关键放在如何促成社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上,以对审计发现的弄虚作假、虚列套取资金等造成社保资金损失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改进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社保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建议,引起**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搞好三个结合,一是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社保资金审计方案要充分体现效益审计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指标。二是点面结合,社保资金效益审计的落脚点要放在社保项目上,抽查不得少于40%。
三是定量与定性结合,要把有关部门考核社保资金效果和效益的指标与各级党政领导关心的指标进行有机结合,作为社保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其中: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指标。
(二)探索“上审下”和“交叉审计”的组织方式。积极探索对重点区县市开展“交叉审计”。开展“交叉审计”,一方面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较好地解决审计情况上报难、审计处理难的问题,审计揭示的问题比较全面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说服力强,影响面大,既能为党政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又能引起被审计单位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通过交叉审计,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社保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同时还起到了锻炼审计干部队伍的作用。因此,今后一个时期,社保资金审计还要继续坚持“上审下”和“交叉审计”的组织方式,以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审计效果。
(三)积极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要提高社保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必须采取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内控制度测评、统计抽样、风险分析、审计风险评估等现代审计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审计对象,准确地抓住重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社保资金审计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如何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但不能生搬硬套。同时,要加大计算机技术在社保资金审计中的应用,要积极运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软件(ao)。要建立社保资金项目数据库,将项目基本情况录入数据库,并随项目进度随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为社保审计工作打下良好的资料和信息基础。
(四)努力推进社保资金审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尽管社保资金审计监督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今年,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审计机关社会保险**审计监督的意见》,给社保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在短期内还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社保资金管理使用中各类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很多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进一步强化社保资金审计工作。
要将社保资金审计工作以制度甚至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一方面,让社保审计走上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增强对管理使用社保资金的部门和单位的震慑力,使有限的社保资金被审计的“火眼金睛”盯得更紧。审计机关要充分总结近年来社保资金审计工作的经验、成效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争取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社保资金审计的主体、审计内容、审计方式以及对社保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中违法行为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使社保资金审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进一步提高社保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3楼:专注鱼
现场审计结束之后,审计报告质量就成为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质量,提高审计报告的利用价值。
一是审计质量意识须先行。
每个项目审计组作为审计项目的直接实施者,提高审计质量意识十分重要。无论是规避风险,还是评选优秀审计项目,都需要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在各个环节都应当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实施。
二是审计审理严把关。
审计审理作为审计机关实行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是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加强审计审理工作,提高每一位审计人员对审计审理工作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审计审理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需要,是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的需要,更是提高审计监督能力的需要。严格执行审理制度,这是加强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基础,对每个审计项目实行**复核,级级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疑点和难点,使审计审理工作和程序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度。
加强审计报告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度。对审计报告的各个质量控制环节都要有监督,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合理分工,强化过程控制,把事后责任评估的工作前移,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开展事后审计报告质量的检查工作,也可把质量检查的结果,纳入科室年度目标考核中。
四是后续整改很关键。
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查出问题的多少,还要注重落实整改的程度,落实整改率高,这样才能给这份审计报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投资审计中的跟踪审计,更是要采取“边审计,边整改”的措施,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建设程序、质量控制、材料采购、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环节,及时指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审计动态,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在跟踪审计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监督职能,最终的审计结果中力求将问题控制到最少。
五是综合素质要提高。
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控制审计报告风险、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着根本性的作用。应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审计的职业特性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再完善的控制措施也不能防止审计人员的有意舞弊。审计人员仅仅具备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强化审计资源配置使用。合理安排年度审计任务,上级部门及**安排的年度审计任务逐年上升,我们应深入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审计工作方针,既保证审计质量,又使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学习,以提高审计业务水平。
要经常组织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熟悉和把握财政经济工作的全面情况,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冲破就事论事的狭隘眼光的局限,自觉联系政治经济大局来开展工作、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要加强岗位继续教育培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技术、更新新知识,不仅要熟悉审计业务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词章修养。
如何应对社保审计 100
4楼:钻诚投资担保****
审计前:
企业接到劳动局、社保局的审计通知;
企业填写人员过录表,表中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工资信息等。
审计中:
会计师上门审计,对于企业所填写的“人员过录表”进行审查,并与财务帐目进行比对;
会计师对企业相关从业人员资料、企业工资总额构成相关资料等进行收集;
对于有疑义的数据,会计师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取证;
会计师根据所有资料进行审核,并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经企业确认后,将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