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新安柑子根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她在周南女校读书时,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一位运动员夺得400米冠军,到达终点后却晕倒了。有人说这个运动员虽然精神可嘉,但为了一次比赛拼命不值得。
向警予不同意这种观点,说:“这位同学的拼命精神十分可贵。从今天起,我决定改名为‘警予’,警钟的‘警’,‘予’就是我。
我要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这种拼命精神去求学救国家。”
向警予邮票值多少钱
2楼:匿名用户
应该是一套两枚(还有杨开慧)
只一张……全新的话20左右,旧票的话不超过5块钱
向警予是谁的妻子
3楼:匿名用户
向警予(1895-1928)原名向俊贤,女,土家族,湖南省溆浦县人,中**员,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
向警予是什么人物有什么故事
4楼:布吉岛该叫啥
向警予(1895-1928),女,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 ,女权主义领袖 ,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
在有迹可循的史料里,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年终33岁。
主要成就:
1919年秋,向警予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同年10月向警予和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动的首创者。
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她为党**妇女部起草了《妇女运动决议案》等许多重要指导文件,发表了《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中国妇女宣传运动之新纪元》《妇女运动的基础》等大量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作干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4年,向警予直接参加并出色领导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大罢工,罢工最终取得胜利。这两次罢工为迎接工人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5年5月,向警予任中共**妇女部主任,并当选为中共第四届**局委员。
1925年10月,向警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7年回国,在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向警予主动要求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有的同志考虑到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在严重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武汉太危险,劝她离开武汉到上海去,向警予说:
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的据点,许多重要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就是说我党在武汉失败了,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
同年10月,向警予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党报《大江报》主笔,撰写了许多短小精悍的文章,激励了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不幸**。敌人对她实施了严讯和逼供,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严守共产党员的操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崇高品格。
敌人威胁说已经查明了她是共产党重要领袖,逼她招供。向警予凛然地说:“要杀就杀!
至于我是不是向警予,没有多大关系,横竖你们都是**人民的刽子手!革命者不会在你们的屠刀下求生。等着吧,你们的末日,就在明天!
”扩展资料:
个人作品:
向警予为党**妇女部起草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等许多重要指导文件。
发表了《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中国妇女宣传运动之新纪元》、《妇女运动的基础》、《评王碧华的女权运动谈》、《上海女权运动会今后应注意的三件事》、《中国知识妇女的三派》、《女国民大会的三大意义》、《给陶毅的信》等大量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
培养了大批女性工作干部,在女权运动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后世纪念:
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女战士、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南省溆浦县城。前身是向警予故居管理所。
1981年7月1日开放。1985年9月4日改名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为纪念向警予烈士牺牲80周年,学习她的革命精神,由共青团**、**党史研究向警予纪念馆掠影室、国家档案局主办,团**信息办、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承办的网上"向警予纪念馆"2008年正式开通。
1999年由中共**党史研究室、**文史研究馆评选念向警予烈士为百年英烈。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5楼:手机用户
向警予 ,向警予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 向警予(1895-1928)原名向俊贤,女,土家族,湖南省溆浦县人,中**员,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关于向警予的革命故事很多,这里给你一个简介:
(一) 向警予的故事: 向警予出生在湖南溆浦一个普通店员的家庭。她17岁到长沙,先后就读于省立三师、第一女师和周南女师。
在此期间,她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思想进步的革命青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向警予逐步树立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毕业后,向警予回家乡创办了溆浦学堂,提倡半工半读,倡导男女同校,反对女子缠足、穿耳和梳长辫等陈规陋习。为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她带领学生打扫街道。
1919年冬,向警予响应毛泽东、蔡和森的倡议,到法国勤工俭学,寻求革命真理。向警予和蔡和森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志趣,逐渐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他们在法国结婚了。在婚礼上,向警予和蔡和森给前来祝贺的中国留学生朗诵了他们合编的诗集《向上同盟》,后来,大家称他俩的结合为“向蔡同盟”。
毛泽东同志十分赞赏他们自由恋爱、简朴成婚的行为,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向警予和蔡和森并肩坐着,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 《资本论》,照了一张结婚像,表明他们的结合,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基础上的。 向警予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第
二、第三、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委员。她是我党第一位女**委员,也是中共**第一任妇女部长。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文件,大多数都是她提议和起草的。
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党组织由公开转入地下。向警予不顾危险,坚持秘密工作,给工人们极大的鼓舞。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不幸**。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她毫不屈服。同年5月1日,向警予慷慨就义,年仅33岁。 (二)向警予的故事 :
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爱情曾长期传为佳话,其革命浪漫激情今天看起来仍能让人动情。向警予在家乡溆浦县城任校长时,被湘西镇守副使第五区司令周则范看中并想娶她为妻,向的继母也想借此高攀。向警予却只身闯进周公馆,表示“以身许国,终身不嫁”。
当时的周则范还算是个新派军官,但向警予鄙视军阀的权势,反对无爱情就与人结婚。 1919年秋,向警予与蔡和森同船赴法勤工俭学,在漫长的旅途中,二人一起观日出,一起讨论学术和政治问题,憧憬美好的未来,由道合而志同,萌发情愫。不过他们二人反对旧式婚姻,要实行新式爱情和理想的“同盟”。
1920年6月,二人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合,其结婚照为二人同读一本打开的《资本论》。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收集出版,题为《向上同盟》,随后人们把他们二人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向的继母得知此事,气愤地说:
“现成的将军夫人不做,却去找个磨豆腐的!”(蔡和森当时在法国的豆腐公司打工。) 毛泽东闻知此讯却极为高兴,于1920年11月26日致信说:
“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在理论上是以法律保护最不合理的**,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恋爱……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实行不要婚姻,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这里讲的“拒婚”,是反对旧式的婚姻,追求自由的爱情结合。 由于生活习惯不合等原因,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
生活“同盟”虽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得知向警予牺牲,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悼念“我的妻”。 向警予对家庭子女,一直深负责任。
临刑前在狱中,她拿出两个孩子的**放到唇边亲吻,喃喃自语着:“妮妮、博博,妈妈叫你们呢。” 向警予作为一个女性,谋求自由的恋爱、结婚、生养,是与她追求理想、实践革命道路同步完成的,这正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女性的可敬之处。
(三)向警予的故事: 向警予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法文,短短几个月后就能读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由于学习刻苦,夜以继日,以至于“煎伤太过”,几乎“不能支持”,但她仍认为不如此不足以追赶形势。
她在给国内毛泽东的信中写道:“此后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而精力有限,更不足以餍予之所欲,奈何?计惟努力求之耳!
”向警予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工作,蔡和森曾开玩笑似的对朋友说:“警予呀,常常在深夜还研究问题,有时还要拉我讨论,闹得我睡眠不足,真苦!” 1928年春,因省委交通员宋若林叛变,国民党当局勾结法租界逮捕了向警予。
在法庭审问中,向警予先用中文接着用流利的法语质问租界当局,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你们有什么权利来审问中国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记了吗?你们法国人不是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吗?
不是说信仰自由吗? 法国领事听后,也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认为作为政治犯不该引渡。然而,法国殖民当局与国民党**在政治上毕竟串通一气,随之撤换了领事并将向警予交给国民党桂系军阀。
在狱中,向警予大义凛然,看守们都对她肃然起敬。武汉的许多工人因同她关系亲密,谋划劫狱营救。桂系军阀在恨怕交加之中,选择“五一”当天公开将其杀害。
在去刑场的路上,向警予高唱《国际歌》并呼喊口号,敌人慌忙向她嘴里塞石头,并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这一壮烈情景,使聚集在路边的许多群众落泪。当夜,便有工人冒生命危险将她的遗体抬走安葬。
此后,烈士长眠于龟山以西的“红色战士公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