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云遮世说
1、用坚决的咒骂来阻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是,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现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2楼:譚壇
没有吧,殉葬制度从商朝一直延续到公元384年,但是始皇帝死时,他的后宫妃子子女差不多都被二世给秦始皇陪葬了。
关于孔子是否支持活人殉葬,现在依旧没有一个定论。不过,我想大部分人也希望圣人还是圣人。
后乎,孔子赞成用人来殉葬太残忍了.孔子为什么有这样
3楼:体系列宁
错啦,你根本没认真看。
孔子说以前古代用人俑陪葬,现在呢用活人陪葬,孔子赞同用人俑陪葬,人俑就是用土做**偶
4楼:你叫我小宝儿
孔丘祸害中国千年的老妖魔
孔子主张维护周礼,那他主张废除殉葬吗
5楼:匿名用户
孔子是反对用活人来殉葬的,并且他自己的**里就有一个是被他救下来的曾经差点就被季孙氏用来给其父亲殉葬的的活祭。但孔子不反对厚葬,也正是因为儒家的这种观点,被墨子攻击的最直接。
6楼:匿名用户
孔子是反对的,他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晋如说儒第十八期之十一:孔子怎样侍奉君主
7楼:匿名用户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这一章讲孔子是怎么样去侍奉君主的。
君主赏赐给他做熟了的食物,那他一定会先看一看自己坐的席子是不是摆正了,然后来尝一尝它。君主赐给他没有做熟的半成品的食物,他一定会回去把它做熟以后去献给自己的祖先。那么君主赏赐给他活的牛、活的羊这些,他一定会把它给养起来。
在陪着君主吃饭的时候,君主祭祀,本来需要有一个人来品尝各种食物的,所以孔子他就去做了这样一件事情,他去把各种食物品尝一遍,然后酒也喝上一口,来表示说您可以接着吃了。
当他在病得很厉害的时候,君主就来探望他,那么探望他的时候,会把他的床摆在西南角,然后那个头就向着东边,这个时候他会在身上盖上一件朝服,然后把“绅”——大带子把它给放在腰部这个地方,就仿佛真的是穿着朝服去见一样。
当他接到君主的召命要召见他的时候,他会非常急迫,急忙就出行,都不会说赶紧给我套上马车,当然他的马夫也会非常地醒目(机灵),马上就会去把马车套上跟在后面追上他,带他到朝廷中去。
历史上哪个帝王开始废除活人殉葬制度?
8楼:
一、是明英宗朱祁镇废除活人殉葬制度的。
二、废除原因:
天顺八年的时候,朱祁镇病重了,他这一辈子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早已对生死看淡,可是钱皇后是他最放不下的人。他知道自己死了以后,按照殉葬制度,没有孩子的钱皇后可能就会被逼着陪葬,他不忍心钱皇后落到这样的下场。
于是他召见了内阁大臣和近侍太监,当众说出了“罢后妃殉葬”的遗诏。然后他担心朱见深继位以后,会听从周贵妃的话欺凌钱皇后,于是叮嘱朱见深一定要好好的孝顺钱皇后,并且等她百年之后要和自己葬在一起。
扩展资料
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
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四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 。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9楼:匿名用户
明英宗时期废除的
英宗也应算是一代仁君,他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
10楼:匿名用户
明英宗朱祈镇废除活人殉葬制度
11楼:墨誉程非
明英宗临终前怕钱皇后死后会被大臣逼迫殉葬,废除了殉葬制度~
说他因为仁爱废除那可就错了,他命令代宗的唐皇贵妃等众多妃子陪葬,而汪废后因为当初反对代宗废英宗的儿子,而得以保全性命。
说到底明英宗是爱钱皇后,而非觉得殉葬残暴
做人俑代替人陪葬难道是不好的?为什么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焉”那又为什么始作俑者成了贬义词呢?
12楼:匿名用户
人俑出现是种倒退。网上大多数人都觉得孔子诅咒始作俑者是因为人俑像人,但是作为先圣这种观点难脱迂腐之嫌。其实孔子对于人俑的反感远不止于此,有他内在的高深思考。
商超人殉盛行,周朝作为仁义之师取而代之,是明确禁止人殉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周朝并无人殉,人俑也并未出现。然而随着礼制的溃退,人殉情节的苗头又重新出现,表现在现实中就是最早出现在春秋末期楚国的木人俑和最早出现在战国初期齐国的陶人俑。
孔子支持周朝礼制,看到木人俑的出现意识到了人殉情节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其无后乎”也并不是恶毒的诅咒,而是感叹:他们自己难道没有后代么?
难道不害怕自己的后人称为人殉的牺牲品么?事实也证明了孔圣人的未卜先知,**远瞩。战国中后期就陆续有君主实行了人殉,虽然始皇帝又重新废除了人殉,但仍有不甘,还是使用了人俑。
这恐怕也为辽宋元明人殉的重新出现开了先河,打下了基础。所以孔圣人其实是预见到了人俑的出现可能导致人殉的重新出现,对于始作俑者也是慨叹,而不是简单的恶毒诅咒。在这个角度上来讲,从没有人殉也没有人俑的周朝,到春秋末期人俑的出现,确实是一种文化的倒退。
13楼:匿名用户
这是积极的 但是孔子认为这是不仁的 因为俑太像人,用俑同样是不仁 这句话是说:“第一个制作人俑的人,大概是没有后代吧。”骂人断子绝孙 你说是不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