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时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020-11-22 05:47:27 字数 5590 阅读 8323

1楼:匿名用户

1,隋朝的均田制和租调制

2,户籍制度

3,运河和水道

4,统一货币及度量衡.

2楼:巧金兰嵇嫣

秦始皇采取的的统一性措施有效的加强了**集权,有利于古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隋朝为了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3楼:月影竹箫

隋朝初年,统治者为了加强**集权,限制士族地主的特权,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加强地方控制,巩固其统治,在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所制定的主要措施有:

1、改革官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在**设立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为最高权力机关.内史省的长官是内史监、令,是决策机关,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有取旨决策之功.

2、减化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地方控制

在地方,这改变南北朝以来,郡县设立既多且滥,“地不过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三千,二郡分领”的官多民少,十羊九牧的状况.根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制(炀帝改为郡县二级),这样裁并了大量的冗官,节省了**开支,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3、创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日益成为世家大族把握政权的工具,隋文帝开皇三年,正式废弃九品中正制,采用考试的办法,以才选人.开皇十八年,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炀帝时(605年)又增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即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它在初期曾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沿袭了一千三百多年,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现状,不仅只凭门第,而且注重才学,通过比较公平的考试,使一大批普通地主读书人,凭借其真才实学,在较公正的竞争中,走上政治舞台,为普通地主的入仕铺开了道路,为政权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新鲜血液,对封建社会的源远流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改革府兵制

宇文泰创立府兵制,府兵世袭为兵,另立军籍,是不属于地方的兵农分治的职业军人.隋朝进行改革,渐使兵民合一.文帝开皇十年规定:

“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府兵一面在州县落籍,“一与同民”按均田制下授田,耕种田地,但免租调;一方面仍保留军籍,轮番宿卫,战时自备**资粮出征,使府兵既是府兵制下的军人,又是均田制下的农民,从而使府兵制与均田制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兵农合一,军农合一.

5、改革刑律

为避免北周“刑政苛刻,群心崩骇”的现象,隋重新制定律法,581至583年,制成《开皇律》,废除北魏、北齐之枭首、车裂等许多酷法,而定为五等之刑,即死刑、分绞刑、斩刑;流刑,分1000里、1500里、2000里;徒刑: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杖刑,杖60-150下,笞刑,这15-50不等.尤其对死刑的判决很慎重.

为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在《开皇律》中,有著名的“八议”和“十恶”条款.

《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基本精神,为以后所借鉴,尤其为唐律所借鉴.

6、继续推行均田制

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581年颁布了均田令,对各级人民授予土地.

隋的均田制将由**掌握的官田或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限制了地主的兼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恢复和稳定.

7、实行租调力役制度,改定赋役

以丁男丁女(一床)作为纳税单位,一床一年纳租粟三石,调随乡出,调绢一匹和绵3两,麻乡交布六丈,麻3斤,力役丁男每年服役一个月,年龄规定:3岁以下为黄,4-10岁为小,11-17岁为中,18-60岁为丁,60岁以上为老,以后又将成丁年龄定为21岁.开皇十年,下令百姓年满50岁者,可以输庸代役,即交纳一定的布或绢代役.

隋实行“轻税入官”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也使**控制了更多的农民.

8、整理户籍,实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检括户口,把人民加以编制.鉴于南北朝以来,百姓为逃避赋役,或诈老诈小,或依托豪强,或潜逃流亡,脱离户籍的情况,开皇五年(585),隋文帝下令“大索貌阅”,即根据年龄和体貌特征,检查户籍,发现隐瞒不实者,里正、党长等地方官就要判罪,流配远方.同时下令,堂兄弟以下,分户另居,另立户头,叫析籍.

另外,又颁布“输籍之法”,实行输籍定样,国家按财产的多少,划分户等,及各户等所要缴纳的税赋样本,作为定样,颁布全国,然后每年的正月初五,县令派人到各村,按每家的资产,定出户等应缴纳的数额,并写成定簿,这样农民难逃赋税,地方官吏也不能任情舞弊.两样政策,目的在于同豪强地主争夺剥削对象和劳动人手.有利于增加**的财政收入,“隋代之盛,实由于斯”.

9、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以官制的五铢钱作为通用的货币,并制定标准的铜斗铁尺,这样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流通与发展.

这些措施,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力量,扩大了王朝的统治基础,巩固了**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之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一是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二是沟通南北经济.三是为了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

4楼:回忆

589年,隋朝率军灭掉陈国,,结束割裂分局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他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隋朝时创设进士科,吸纳社会人才。

在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使隋朝在短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隋炀帝期间开凿大运河,设置新仓,重新开通丝绸之路,客观上沟通了南北经济。

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什么? 5

5楼:万里长城

政治为加强**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内容主要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

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此后,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

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

军事西汉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国力强盛,大破匈奴,远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设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 ,一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才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西汉版图东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奠定了汉地范围。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第一次将中国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汉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于阗、扜罙、犁轩等诸国,开拓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

其中最远到达的犁轩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这是汉朝使节到达的最远地区,欧亚非的丝绸**就此成型。

思想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6楼:匿名用户

武帝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1、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倡导举荐人才。2、在经济上,收回货币的制造权,统一使用五铢钱。3、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地方设官学。5、民族关系方面,更是派遣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7楼:匿名用户

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经济上:国家统一铸造货币,盐铁官营。

军事上:开发边疆,整顿军队。

8楼:匿名用户

政治上:设内外朝,实行推恩令加强**集权制度。

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思想上:推行大一统政策,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实行思想**,如起用儒生做官,兴办太学,在地方设学校等措施 。

军事上:攻打匈奴

9楼:雅曾未然

一、文治

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经济上:国家统一铸造货币,盐铁官营。

二、武功

军事上:开发边疆,整顿军队。

10楼:匿名用户

1.削弱王国势力。

2.设立洲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强化监察制度。

3.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楼:匿名用户

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人们的思想

经济上:将制币权收回**

军事上:攻打匈奴,

12楼:鹤水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拓疆土,穷兵黩武

13楼:匿名用户

1、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倡导举荐人才。2.设立洲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强化监察制度。3.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14楼:箫洒舞剑

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建立封建**主义**集权制度.

经济上,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文化上,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书同文、车同轨”

思想上,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5楼:天堂

1、**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

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

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3、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

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4、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

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