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德对大学教育的改革有哪些,洪堡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020-11-22 05:37:33 字数 6141 阅读 5504

1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810年德国根据拱堡德的建议创办了柏林大学,费希特被选为柏林大学首任校长,10月6日第一批学生注册入学。

柏林大学的创建不只是增加了一所大学,而是意味着大学的变革。

洪堡德在创建柏林大学时提出的口号是: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

洪堡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楼:人间凤

①在初等教育改革上,他认为初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理性,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宗教情感,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为了培养师资,洪堡德还派遗18名教师到瑞士裴斯泰洛齐那里进修。

②在中等教育改革上,洪堡熏编制了教学计划,以拉丁文、希腊文、德文和数学为主课,重视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教学。

③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上,洪堡德提出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1810年,洪堡德在一些同事的帮助下创建了柏林大学,采用了新的办学思路和计划,对欧美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④洪堡德的教育改革,推动了这一时期德国教育的发展,也对以后德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世纪德国教育的改革为许多国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模式。

洪堡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3楼:人间凤

①在初等教育

改革上,他认为初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理性,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宗教情感,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为了培养师资,洪堡德还派遗18名教师到瑞士裴斯泰洛齐那里进修。

②在中等教育改革上,洪堡熏编制了教学计划,以拉丁文、希腊文、德文和数学为主课,重视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教学。

③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上,洪堡德提出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1810年,洪堡德在一些同事的帮助下创建了柏林大学,采用了新的办学思路和计划,对欧美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④洪堡德的教育改革,推动了这一时期德国教育的发展,也对以后德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世纪德国教育的改革为许多国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模式。

4楼:艾玲轩

1.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

生的理性,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宗教情感,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学科内容上,减少了宗教神学课,增设了实用知识的学科;

(2)在教学方法上,废除体罚和死记硬背,采用实物直观教学;

(3)改进和提高了师资培训工作,一方面从瑞士邀请席勒到普鲁士办师范学校,另一方面派遣教师到瑞士像裴斯泰洛奇本人学习,德国的师范教育因受到裴斯泰洛奇的影响有了较大的发展。

而这一改革对今天德国教育的发展亦有深远影响,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且与同阶级相比,德国教师的工薪待遇与社会地位都处于世界的前列。

2、中等教育

在中等教育改革上,1810年洪堡编制了教学计划、削减了古典学科的内容,以拉丁文、希腊文、德文和数学为主课,重视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教学,此外还规定只有通过国家考试成绩合格的才给以中学教师称号。

洪堡的改革使文科中学的办学方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至教师的质量都有了较大的起色。改革改变了文科中学教师只能由神学家、牧师担任的现象,打破了文科中学对僧侣依赖的局面。

3、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提出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洪堡认为,大学不是一般的职业养成所,而是要造就胸襟开阔,目光远大,领导世界新潮流的人才;大学要特别重视人文科学,应将大学办成培养人道主义精神的基地;教学和科研结合为一体,学术自由是神圣的办学原则等。他认为,传授高深知识是大学的基础,但这种知识不是实用的、专门化的知识,而是一种“纯科学的知识”,即一种脱离社会需要,超越社会现实的理念性知识。

洪堡的教育改革包括哪些内容?对我国教育制度有何启示

5楼:home达人

1810年引入的教师考试,中学教师必须掌握古语言、历史和数学;

1812年引入统一的中学毕业考试(不过到1834年才完全执行);

1816年引入的十年制的中学教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有:废除贵族对学校的特权;实行普通的义务教育;要求学校人才得到自由发展;教育要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等。

论述德国洪堡教育改革的意义

6楼:草原上之狼

对德国后来教育的发展尤其教育最有贡献的是威廉·冯·洪堡。1810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它颠覆了传统大学模式,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采用了新的办学思路,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

在今天柏林洪堡大学主楼的一条长廊上,悬挂着很多的黑白**,**中的人物都是在各个领域里取得了重要成就的本校教授,其中的29人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诺贝尔奖得主。这是很多国家举全国之力都不能企及的一个数字。

这29个名字却属于同一所大学。

在许多国家,这些精英的**全被存置于富丽的殿堂中,而在这里,这些时代的骄子却都朴素而平凡地占有一片小小的空间,以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学子。也许这种甘于淡泊、不求名利的自信,正是大学的品位,获奖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荣誉与广阔而严肃的科学天地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柏林大学成立于19世纪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就在惨败于拿破仑4年之后,柏林大学诞生了。创办者是普鲁士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后来他被称为德国现代教育之父,因为他为德国教育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1949年,柏林大学改名为洪堡大学。

德国,洪堡建立柏林大学以及进行改革的具体内容。

7楼:雪域_琉璃

一、柏林大学的创设

柏林大学是在对“旧”大学的失望和对“新”大学的期待之中诞生的。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版图上处于落后状态。1805~1809年间,拿破仑一世数次打败普鲁士等国的联军,德国被肢解。与法国的强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战败后的德国笼罩着一片沮丧。

在对独立和强大的期盼中,德国思想界文化界出现了一股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社会精英与民众都期待着知识界和教育界尤其是大学能够为国家的自由强盛和民族文化的复兴做出贡献。但是,大学里弥漫着保守和陈腐,充斥着不务实际的学究和空谈家。

他们津津乐道于陈腐的争论,思想与精神活动深受神学和宗教的束缚,他们把知识看成为已经凝固为封闭的体系,大学的任务就是把已经知道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对于这类大学,真正的知识分子都耻于与其为伍,甚至有教育**声称:大学作为一种机构应该被消灭,应该用一种能够满足专门需要的职业性机构取而代之。

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对一种能够真正进行学术研究、追求真理的新型“大学”的强烈期待。这种期待感通过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吁传递到社会的上层,并且在最高层引起了回应。这样就为“新大学”的诞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而洪堡被卷入这所新型大学的筹备工作则是一种偶然。

二、柏林大学模式的形成

(一)洪堡关于创办柏林大学的基本观点

观点一:聘请知名教授,给予他们充分的研究自由

对于这所新大学的创办,洪堡的一个基本想法就是:聘请著名学者,给予他们充分的研究自由,不管他们的研究可能得出什么结论,而**的责任只是负责挑选合适的人员。从这里可以看出,洪堡的办学思想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1)学术自由;(2)教授治校;(3)大学与**的关系。这三点与柏林大学模式有着内在的关联。

事实上,洪堡并没有太多地参与讨论如何创办这所新大学的细节问题,也未参与拟定新大学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他的精力主要花在对大学创建过程的领导、统筹协调以及聘请一流教授等方面。幸运的是,他不仅得到了一批知名教授的承诺,还获得了国王的大力支持。

1810年5月30日,国王颁布了开办这所新大学的命令。

洪堡关于“聘请一流教授并赋予他们管理大学的权力”,即“教授治校”的基本思路,对这所大学以及日后德国乃至全世界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洪堡以捍卫独立自由精神、批判**权威之自由主义思想而著名,但他却把柏林大学与普鲁士**紧密地**在一起。正是因为这种**关系,历史留给德国的是错综复杂地与各个独断专行的州**及其**的权力纠缠在一起的、受**控制的大学。即,这所新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被牢牢地置于**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得柏林大学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正如韦伯所说,长期以来德国的大学一直困扰于传统的大学权威与凌驾于大学之上的州**权威之间。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局呢?这与洪堡的第二个观点有直接的关系。

观点二:大学是国立的,应该由**进行控制;

洪堡虽然具有自由主义思想,但他认为大学是国立的,应该由**来管理和控制。正如洪堡史研究者斯普朗格(eduardspranger)所说,这所为国家服务的大学的建立折射出洪堡命运中颇为复杂的一面,即:抱有“没有**的介入可以办出最好的大学”这一理想的洪堡创办起来的却是一所由**控制、为**服务的柏林大学。

当时柏林有一所独立于**的学术机构“普鲁士艺术与科学学园”。坐上司长椅子之后,洪堡便开始强行将该学园转为公立,使其成为国家控制的学术机构。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洪堡在**与大学之关系这一问题上并没有选择余地,因为1794年的普鲁士法律明文规定,所有大学都是**的机构。再往前看,自从宗教改革以后,普鲁士以及周边地区的**对大学一直实行强有力的控制。洪堡对大学的改革不仅没有缓和反而强化了这种控制。

洪堡对私立大学缺乏同情很可能源于“**是社会的自然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在这一点上他与同时代人没有什么区别。德国有一个传统:

即大学的目的就是为**服务。比如哈勒大学(halle)、哥廷根大学(gttingen)等,从设置之日起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官吏。洪堡认为,为了更好地达到这样的目的,**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一方面,他视“国家”为“民族的教育者”,通过它可以“培植信念”;另一方面,他却计划着一种与国家无关的对教育事业的财政资助(即某种地区自治形式的特有**)。但这种想法很不现实,当时能够提供如此资助的只有国王。确实,对大学而言,独立而稳定的财源有助于保证大学的自主权。

然而,洪堡试图将国家的“财政”责任与极力保护大学不受**过多控制的愿望相结合的计划最终并未实现。

洪堡曾经致力于为学者提供研究和表达的自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希望柏林大学能够享有独立的财政收入,他还希望丰厚的薪水可以使教授们能够潜心做学问。但是,接替洪堡的新厅长舒克曼(vonschuckmann)却认为:正因为是**出钱办的大学,所以决不允许大学成为“国中之国”。

有位大臣更明确地说:领取**薪水的教授没有权利对政治问题说三道四。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施方和受方都有这种想法,国立大学就避免不了遭受**强有力的控制甚至干涉的命运了。洪堡也许想到了这一层,所以才力图为这所新大学尽可能争取享有独立的财政收入,以确保实现他理想中的“学术自由”。

(二)柏林大学的办学原则

人们往往把柏林大学的创办、柏林大学模式的形成以及柏林大学办学原则的制定都归为洪堡的贡献,即,柏林大学是洪堡一人创办起来的。虽然洪堡制定的办学原则不仅使柏林大学在全世界享有巨大声望和影响,而且还被其他国家的大学奉为最高原则。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体现了柏林大学模式之精华的这些原则,实际上并非洪堡一人的创造。

对于柏林大学模式的成功,应该这样理解,在洪堡领导下创立的柏林大学正是遵循了这些基本符合大学发展规律的原则,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根据丹尼法龙的分析,柏林大学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

原则一:研究与教学的统一(theunityofresearchandteaching)

原则二:学术自由,即教与学的自由(academicfreedom;lernfreibeitandlebrfreibeit)

原则三:以通识(自由)教育为核心(thecentralimportanceoftheartsandsciences)

“原则一”确立了学者及其学术研究在大学的重要地位。同时也阐明了在知识前沿领域进行学术性**的价值。不过,最早系统而明确地提出大学必须重视学术研究的人是费希特,他认为要使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德意志文明的“皇冠”,大学就必须重视学术研究,不仅各个学科领域都应该重视学术研究,而且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成为从事研究的学者,这种思想对柏林大学的创办及其教育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原则二”强调学生学习的自由与学者进行**的自由。不过,lernfreibeitandlebrfreibeit这两个概念是哈勒(halle)大学校长古德林最先提出来的。实际上,“教与学的自由”这一原则的提出是数百年来大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洪堡的贡献在于,他从国家利益的角度阐明了保护这种自由对于大学的生存是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原则三”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该原则使哲学院(diephilosophischefakultt)以及它承担的通识教育(或自由教育) 重新充满生气。卢比(lubbe)是这样描述该原则的贡献的:“19世纪初大学改革最关键的时刻终于到了……这就是哲学院从那些高等院系尤其是神学和法学等系的垄断下解放了出来”。

然而,如后所述,这主要还应该看作是施莱尔马赫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