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绝句只有
五、六、七言,可没有九言的。为不让你失望,找到二首如下:
九言绝句 盼春 和宁馨儿
序 宁馨儿有一绝句《盼春》,其为九言,乃平生未见之者。
读之,别有情趣焉。因效颦,以博一笑耳。
湖边寒鸟无心问柳梢, 村外桃娘商略结花苞。
白雪消融跳出几痕绿, 谁家少女来寻荠菜挑。
附 宁馨儿 九言绝句 盼春
今夜清风拂过万千梢,簌簌细雨蒙蒙润叶苞。
掩卷静听屋檐珠翠坠,细数红梅盼遍访荒郊。
以上供参考。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写作背景
2楼: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中,杜甫避难于蜀中。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备尝艰苦的一家人暂时安定下来。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里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这是《绝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在这首小诗中,杜甫通过描写明媚艳丽的春天景色,深沉地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唐代诗人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乌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
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
一、二句写景,
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
3楼:匿名用户
安史之乱中,杜甫避难于蜀中。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备尝艰苦的一家人暂时安定下来。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里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这是《绝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在这首小诗中,杜甫通过描写明媚艳丽的春天景色,深沉地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4楼:5无为无畏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5楼:柯玉
写作背景: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原文: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6楼:馃拑馃拑馃惗
安史之乱啦。
杜甫难以回到家乡。
7楼:匿名用户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赏析陈才智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
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句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
“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
“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评解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自然流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因为一以贯之的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
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
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
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
原载:《杜甫诗精品赏读》,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8楼:匿名用户
杜甫(公元712--770),唐代,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
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甫(712—770)开元时期,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1楼 生蝶杞珍 杜甫《绝句二首 其二 》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翻译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 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1楼 杨永芬肥培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原文 绝句二首 其二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是按什么顺序,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背诵有什么技巧吗?
1楼 匿名用户 太可怜了老家的人都是一样的东西不能再便宜啊你老师说一下吗还不回来吗还不回来,你老师的不好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背诵有什么技巧吗? 2楼 匿名用户 1 首先要理解诗,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2 要融入诗的境界里面。 3 多读,重复记忆。 做到这三点就会永不忘。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中从哪个句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