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2020-11-21 20:54:59 字数 6248 阅读 9653

1楼:顾双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告诫人们不要安于享乐,要勤奋,不要懒惰,人懒惰多了会出问题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说明的大概意思相同。现在社会越来越科技化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个人而言,如果安于享乐就只会使自己陷进懒惰的深渊,难以自拔;对国家而言,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整天就只知道享受,不关心百姓的休养生息,那么这个国家将会面临危机,民心难求。……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什么意思

2楼: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总结唐庄宗既得天下,

后又失天下的原因时所说。这位文豪指出,唐庄宗是因为他的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而成功,

他的失败又是由于他居功自傲,贪图享乐。可见,忧劳与逸豫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社 稷是多么的重要。

3楼:匿名用户

思考国家的各种问题并付诸行动,国家才可以兴旺;安逸的生活,只知道吃喝玩乐就能导致身败名裂,甚至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例子

4楼:白衣奶爸

您好:1.越王勾践忍辱含垢、卧薪尝胆终于复国,而吴王夫差骄逸享乐以致灭国很好地诠释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创业伊始,面对强敌,矢志发愤,终于打败后梁,统一中原。但后来因骄纵享乐,身死国灭。

这前兴后灭不是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作了极好的注脚吗?难怪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了该著名的句子。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好!

不懂建议重新提问,也可以追问。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意思?

5楼:妄与栀枯

意思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出自北宋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这句话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总结唐庄宗既得天下,后又失天下的原因时所说。这位文豪指出,唐庄宗是因为他的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而成功,他的失败又是由于他居功自傲,贪图享乐。

唐庄宗死于兵变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

元行钦带兵进讨,但却连连失利。李存勖本欲亲征,被宰臣劝阻,只得起用李嗣源,让其率侍卫亲军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亲军哗变,被劫持入城,与叛军合势。

他本无反意,但迫于内外形势,又无以自明,只得率变兵南下。

三月,李存勖亲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但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得到大批唐军将领拥戴。李存勖知道局势已不可挽回,行至万胜镇(在今河南中牟西北)便下令回师,仓皇返回洛阳。

他再三抚慰士卒,许以厚赏,但已为时太晚。士卒均不感皇帝恩德,沿途逃散过半。当时,李继岌已率征蜀大军班师,途中因平定后军康延孝叛乱,被耽误了归程。

四月,李存勖决定前往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与李继岌会合,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他命扈从军兵候于宫门外,自己在内殿进食。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

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最终被流矢射中,死于绛霄殿,时年四十二岁。

伶人善友将乐器覆盖在李存勖身上,纵火焚尸。 李继岌军至渭南,因部属溃散,被迫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则在副使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

是月,李嗣源进入洛阳,在李存勖灵前称帝,史称后唐明宗。 七月,李嗣源将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庙号庄宗,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

6楼:匿名用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总结唐庄宗既得天下,

后又失天下的原因时所说。这位文豪指出,唐庄宗是因为他的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而成功,

他的失败又是由于他居功自傲,贪图享乐。可见,忧劳与逸豫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社

稷是多么的重要。

7楼:薄娇令德运

忧劳就是有忧患意识。忧患

逸豫就是贪图享乐。放纵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启示是什么?

8楼:为午夜阳光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启示人们不能安于享乐,要有忧患意识。

【出自】北宋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含义】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途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鉴赏与启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总结唐庄宗既得天下,后又失天下的原因时所说。这位文豪指出,唐庄宗是因为他的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而成功,他的失败又是由于他居功自傲,贪图享乐。

可见,忧劳与逸豫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社稷是多么的重要。正如温室中的花朵,习惯了温室中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料,一旦失去特殊的呵护,便经不起风雨的侵袭;天鹅因助跑时间太长,依赖于水面的力量,导致飞翔的愿望不能实现。难道它不羡慕展翅翱翔于高空的雄鹰吗?

殊不知,鹰在学习飞翔时是临着万丈深渊开始它的第一次飞行的,求生的信念化作震动双翅的力量,逃脱死神的念头成就了穿梭于云间雾里的雄鹰。天鹅的依赖心理决定了它的命运,而雄鹰的忧患意识决定了它的成功。所谓“祸患多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若要想振兴国家,首先得作出番事业,打出一片自己的天下,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若只图享乐,不思进取,必定会使自己一败涂地,遗臭万年。

想学走路,就仍掉拐杖;想学游泳,就钻进水中;想学独立,就抛弃一切,坚定信念。助跑虽能使你跑得更远,但长时间助跑会使你产生依赖心理,而满足于助跑带给你的力量。摆脱依赖的念头,摆脱被人呵护的现状,学着独立。

生活在忧患意识中,你会更加强大。

9楼:匿名用户

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而不能安于现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10楼:匿名用户

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

求适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典故或例子。。

11楼:新卖油翁

1.越王勾践忍辱含垢、卧薪尝胆终于复国,而吴王夫差骄逸享乐以致灭国很好地诠释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创业伊始,面对强敌,矢志发愤,终于打败后梁,统一中原。但后来因骄纵享乐,身死国灭。

这前兴后灭不是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作了极好的注脚吗?难怪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了该著名的句子。

3.中国共产党的坚韧不拔,与人民共进退,不仅在各种强敌的包围中生存下来,而且日趋强大,击败并打跑国内外敌人而得以立国与几乎统治着中国的国民党狂妄自大、鱼肉人民、贪图享乐,终于被人民所抛弃而滚出大陆,蜷缩在台湾岛。此例亦然,还说明:

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民族只要不忙忧劳就可以兴国,如果贪图逸豫终会导致亡身亡国!

12楼:匿名用户

1、元至正年间,在长江的中下游,自西向东,形成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股武装势力并立的局势。朱元璋被夹在中间,“论兵强莫如友谅,论财富莫如士诚”,实力最为弱小。但陈友谅与张士诚却因“逸豫”而亡,朱元璋因“忧劳”而兴,结局大不相同。

2、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凭着小米加步枪艰苦奋斗(忧劳),战胜了飞机加坦克但“逸豫”的国民党。

3、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王朝兴衰更迭,长则数百年,短则数年或者数十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中的奥秘可以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个人的政治生命也是如此,经过几代人的居安思危,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但**山、张子善、胡长青、成克杰等人,骄傲自满,醉生梦死,过着“逸豫”的腐败生活,最终自取灭亡。

13楼:匿名用户

吴王夫差,先胜后败。

大隋王朝,两是而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翻译

14楼:金牛咲

翻译为: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

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为: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

”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扩展资料

《五代史伶官传序》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本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叙事生动晓畅,论证层层深入,感情深沉浓烈,实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历代的文学家多视此篇为范文,倍加赞赏,如明代茅坤称此文为“千古绝调”,清代沈德潜誉此文为“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欧阳公之文风、政见与为人,于此文可略见一斑。

15楼:绝情老鼠

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16楼:数数胡萝卜

忧虑操劳国事能使国家兴盛发达,只追求安逸享乐却只会招致自己的灭亡 。

望楼主进步,如果满意别忘了采纳我奥,o(∩_∩)o谢谢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怎么翻译

17楼:匿名用户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例子?

18楼:暴走少女

1、在舜帝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人们深受其害。舜帝派鲧治水不成,又派禹继父业治水。当时禹刚刚结婚,他离家外出,带领大家沟通九河,引济漯水入海,把汝汉淮泗导入江。

他用了十三年时间,终于制伏了洪水。禹在治水过程中公而忘私,三次路过家门,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他把天下有人淹死看成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身劳焦思,身体偏枯,手中胼胝,全心全意治水。

2、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创业伊始,面对强敌,矢志发愤,终于打败后梁,统一中原。但后来因骄纵享乐,身死国灭。这前兴后灭不是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作了极好的注脚吗?

难怪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了该著名的句子。

3、中国共产党的坚韧不拔,与人民共进退,不仅在各种强敌的包围中生存下来,而且日趋强大,击败并打跑国内外敌人而得以立国与几乎统治着中国的国民党狂妄自大、鱼肉人民、贪图享乐,终于被人民所抛弃而滚出大陆,蜷缩在台湾岛。

此例亦然,还说明: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民族只要不忙忧劳就可以兴国,如果贪图逸豫终会导致亡身亡国!

4、有这样一个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

由这个实验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5、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长期争霸,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被迫带着夫人到吴国做奴仆。在吴国,勾践被差遣去给吴王做马夫,给吴王养马。一次,吴王来骑马,上马时不要马凳,却要勾践跪在地上,踩着勾践的头上马。

这样还不算,吴王又自己坐在马上,让勾践牵着马走,大臣们则跟在身后喊:“快来看哪,昔日的越王今天给我们吴王牵马啦。”街市上的行人纷纷将杂物扔向勾践,勾践低垂着头,一声不吭。

就这样,吃的是糟糠野菜,穿的是破衣烂衫,忍受着奇耻大辱,在吴国待了整整三年,勾践才被放回国。回国后,勾践不敢忘记灭国的耻辱。他不住在宫殿里,而是住在宫外的草房里。

草房里也没有床,只是在地上随便铺了一点儿柴草,就睡在柴草上面。

他还在草房中挂了一颗苦胆,每天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先尝一尝苦胆的味道,以此激励自己。当时正值春日,为了鼓励百姓多种粮食,勾践亲自下田插秧,同时让夫人带领众大臣的夫人们纺线织布,带动了越国的生产发展。

没过几年,越国渐渐富裕了起来,军力和财力都大大得到了增强。越国终于发兵,打败了吴国,报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