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0-11-21 20:08:48 字数 5260 阅读 7259

1楼:巨蟹黄毛丫头

总书记在**第六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及四省藏区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从业人员备受鼓舞,纷纷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为生态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严守生态安全红线,保护碧水蓝天。”

重要意义:生态安全与“经济建设”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安全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体现。因此,坚守生态安全红线,就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必然可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反之只有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看待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守生态安全红线与经济建设绝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和互补的关系。

2楼: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意义

3楼:百度用户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只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才能构建结构完整、功能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有机衔接起来,才能确保环境质量不降级、并逐步得到改善,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助于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持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生态环境部采取哪些行动保护生态红线?

4楼:wu就是这么无聊

自2017年2月中办、国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划定指南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地方各级党委和**切实履行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主体责任,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京津冀3省(市)、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15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6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最终汇总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

近日,就山西等16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环境部指出,按照2018年生态保护红线工作进度安排,今年将重点开展加快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加快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鼓励地方立法;全面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等四项工作。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必须注意的几件事包括什么

5楼:匿名用户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必须注意和把握的是:

(一)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各地区要准确理解特色小镇内涵特质,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推动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

各地区可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城融合,循序渐进发展“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特色小镇;依托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培育发展卫星城,依托有特色资源的重点镇培育发展专业特色小城镇。

(二)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浙江特色小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备相应的要素和产业基础。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要按规律办事,树立正确政绩观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科学把握浙江经验的可复制和不可复制内容,合理借鉴其理念方法、精神实质和创新精神,追求慢工出细活出精品,避免脱离实际照搬照抄。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从实际出发,科学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布局,走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避免盲目发展、过度追求数量目标和投资规模。

(三)注重打造鲜明特色。各地区在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积淀和地域特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防止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方向,着力发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链,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四)有效推进“三生融合”。各地区要立足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留存原住居民生活空间,防止将原住居民整体迁出。

增强生活服务功能,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提炼文化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合理应用于建设运营及公共空间。保护特色景观资源,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五)厘清**与市场边界。各地区要以企业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主力军,引导企业有效投资、对标一流、扩大高端供给,激发企业家创造力和人民消费需求。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或牵头打造特色小镇,培育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避免项目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

发挥**强化规划引导、营造制度环境、提供设施服务等作用,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要过度干预。鼓励利用财政资金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发起特色小镇建设**。

(六)实行创建达标制度。各地区要控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数量,避免分解指标、层层加码。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

(七)严防**债务风险。各地区要注重引入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等作为特色小镇主要投资运营商,尽可能避免**举债建设进而加重债务包袱。县级**综合债务率超过100%的风险预警地区,不得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立项建设。

统筹考虑综合债务率、现有财力、资金筹措和还款**,稳妥把握配套设施建设节奏。

(八)严控房地产化倾向。各地区要综合考虑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并结合所在市县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确定**时序。适度提高产业及商业用地比例,鼓励优先发展产业。

科学论证企业创建特色小镇规划,对产业内容、盈利模式和后期运营方案进行重点把关,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

(九)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各地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划定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边界,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鼓励盘活存量和低效建设用地,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全面实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合理控制特色小镇四至范围,规划用地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体育和农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

(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各地区要按照《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要求,依据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原则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严禁以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名义破坏生态,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区域,严禁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

严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产业准入关,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加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

十八届三中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什么现实意义?

6楼:知道de太多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强制约束性、协同增效性、动态平衡性、操作可达性等特征。

组织开展现状调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识别受损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制定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选择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的生态保护红线,开展一批保护与修复示范。定期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价,及时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

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

强化监督执法,定期组织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加强问责监督。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强化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区公共监督员制度。

有步骤地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功能状况评价,推动制定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继续实施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动易灾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内容

7楼:匿名用户

1、生态功能保障基线包括禁止开发区生态红线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和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生态红线。

2、纳入的区域,禁止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从而有效保护我国珍稀、濒危并具代表性的动植物物种及生态系统,维护我国重要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

3、禁止开发区红线范围可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

4、自然保护区应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范围,明确其空间分布界线。其他类型的禁止开发区根据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确定是否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范围。

5、环境质量安全底线是保障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粮食、维护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质量需求的安全线,包括环境质量达标红线、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红线和环境风险管理红线。环境质量达标红线要求各类环境要素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

环保领域今年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是真的吗?

8楼:飘雪

这一年,生态

环境保护领域的新政策、新思路密集出台,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保驾护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

临近年底,政策出台与推进的力度丝毫不减。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明确自明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11月28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发布,明确从明年起,自然资源资产将成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经常性项目。几乎在同一时间,环保部会同国家***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生态保护红线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原则审核通过15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这意味着今年2月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已经从文件走向实际操作。

与之相辅相成,《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4月已出台,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的利用,提升利用水平。

一年来,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各项改革措施正有条不紊,渐次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