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主义风格是怎么形成的,综述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2020-11-21 19:17:03 字数 4827 阅读 1060

1楼:漫阅科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向全世界辐射蔓延,迅速演化为一种共同的国际主义风格。同时欧洲的现代设计也得到大大地深化发展,并且每个国家都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如英国的**扶持型,斯堪的那维亚地区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型等;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设计理论和形式语言,如哲理化的德国工业设计,浪漫时髦的意大利设计等;不少国家在设计门类上也形成了各自的侧重,如法国发达的服装设计,瑞士突出的平面设计等。

综述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2楼:匿名用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平面设计经历了一段时间不长的停滞。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设计风格”(the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

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两个关键人物,西奥·巴尔莫(1902-1965)和马克斯·比尔(1908-),都是毕业于包豪斯的瑞士平面设计家。巴尔莫是最早采用完全的、绝对的数学方式从事平面设计构造的设计家之一。

马克斯·比尔则重视设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1950年,比尔担任联邦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thehochschulefurgestaltunginulm)的第一任校长。乌尔姆学院与战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一脉相承的,最大的要点就是要把设计作为社会工程的组成部分,而避免美国设计简单赤裸的商业倾向。

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于奠定国际主义设计风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0年代形成的国际主义风格的核心部分是无饰线字体的发展及广泛采用。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家采用一种直接了当的新无饰线体,达到高度的、毫无掩饰的视觉传达目的。1954年,在巴黎工作的瑞士平面设计家阿德里安·弗鲁提格(1928-),创造了一套共有21个不同大小字号的新无饰线体,称为“通用体”(univers)。

50年代初期,阿明·霍夫曼和另外一个瑞士设计家马克斯·梅丁格合作创造出“新哈斯-格罗特斯克体”。1961年,新哈斯体在联邦德国正式出品,新名称是“赫尔维提加体”(helvetica)。这种字体设计得非常完美,因此成为50年代到70年代当中最流行的字体。

赫尔曼·扎夫(1918-)在40年代和50年代期间设计的几种字体被视为字体设计上的重大发展,如“帕拉丁洛体(palatino1950)”,“米奥体(melior1952)”,“奥帕迪玛体(optima1958)”,扎夫的字体设计达到一个兼有功能特点和优雅细节的高度。。

作为二战前后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中心之一,瑞士的巴塞尔和苏黎世两个城市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一个设计中心地区,涌现出了像艾米尔·路德(1914-1970)、阿明·霍夫曼(1920-)这样重要的平面设计师。瑞士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是在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时真正形成气候的。这本刊物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中心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并在美国得到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最早促进国际主义在美国发展的是洛尔·马丁(1922-)。他于1947年开始在美国辛辛那提美术博物馆担任平面设计工作,他放弃了美国当时流行的写实插画方式而采用国际主义设计博物馆的展览、刊物和海报。

另外一个把国际主义风格介绍到美国、并且推广的是洛杉矶平面设计家鲁道夫·德·哈拉克(1924-)。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从50年代起在美国开始流行,一直延续了20多年。

美国采用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之后,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科学技术出版物的普及和推广,对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都有极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什么是国际主义风格

3楼:快餐真人

在法西斯势力的压迫下,很多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都来到了美国,他们将欧洲的现代主义和美国富裕的社会状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1927年,美国的菲利浦·约翰逊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上发现了这种新兴的风格。他认为这种风格以后会在国际上流行,因此将他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它在六七十年代发展成熟,直到80年代才消退,涉及了设计的很多方面,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

4楼:氧气面罩

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

国际主义风格及其国际影响?

5楼:匿名用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建筑的标准风格,成为设计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建筑面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城市面貌,改变了都市天际线的形式,影响迄今依然非常有力。

思想的枯萎使现代主义设计渐渐失去了生机蓬勃的力量,日益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至70年代,这个被称为国际主义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义近乎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新风格、新模式,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设计局面,它无可争议的说明了以推崇个性化、多元化的设计时代已经来临了。

6楼:匿名用户

国际主义风格

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设计风格”

影响美国采用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之后,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科学技术出版物的普及和推广,对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都有极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际主义风格和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区别与联系 100

7楼:匿名用户

任何事物的关系,都是区别与联系.

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的相同之处(要点,自己扩充):根源上看两者同源,都是包豪斯领导人来到美国后结合美国的实际发展处的新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上一脉相承,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系统化的特点.

设计形式都是极简主义.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主义设计受到密斯凡德罗“less is more”的影响而后发展成减少主义,甚至可以漠视功能的要求,这种设计理念显然背叛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

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的不同之处:意识形态上看差异很大.现代主义设计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民主色彩,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活动(欧洲人都是这种意识形态,与移民大众化的美国截然不同,你懂得!

)所以现代主义设计就是想尽办法将设计为上层服务的这种态势扭转为大众服务的一种手段,他这种探索是进步的(虽然米有成功).她强调设计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是第一位.而后来到了美国少则多的密斯主义受到热烈欢迎,出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得到协调的混合,成为了国际主义的标准面貌.

而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社会性大中型逐步被抛弃鸟.原本民主色彩变为一种单纯的商业风格,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 形式主义追求(有点拗口)仅剩下单薄的减少主义的躯壳.所以国际主义非常脆弱,80年代后就开始衰退了.

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关系??

8楼:假的司马

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联系

1、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从发展根源来说美国的国际主义风和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是同宗同源的;

2、它们的主张也有相同点;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都主张功能,在设计中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从而简化设计的形式,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作为设计艺术的基础要求;

3、在材料上,都是使用现代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铁,因为材料**低廉,投资小,获益大;都采用预制件拼装; 在建筑形式上,强调非装饰性的简单几何造型,如采用六面造型和使用玻璃幕墙结构等; 在设计上采用中性色彩计划。

二、区别

1、它们的主张存在不同点:现代主义设计主张为人民服务,面对大众设计,消费人群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它主张功能至上,然而**低廉,形式简单。而国际主义风使现代主义设计变形,它主张为普通人中的有钱人服务,因此,形式可能超越功能,**也会比较昂贵,看重形式。

2、现代主义设计建筑具有民主性;而国际主义风建筑可称得上是垄断的。

总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际主义风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国际主义风是联系现代主义设计进而发展、变形。发展过程中主导思想发生了转变,从为人民利益出发转变到个人利益。

9楼:匿名用户

任何事物的关系,都是区别与联系。

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的相同之处(要点,自己扩充):根源上看两者同源,都是包豪斯领导人来到美国后结合美国的实际发展处的新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上一脉相承,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系统化的特点。

设计形式都是极简主义。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主义设计受到密斯凡德罗“less is more”的影响而后发展成减少主义,甚至可以漠视功能的要求,这种设计理念显然背叛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

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的不同之处:意识形态上看差异很大。现代主义设计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民主色彩,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活动(欧洲人都是这种意识形态,与移民大众化的美国截然不同,你懂得!

)所以现代主义设计就是想尽办法将设计为上层服务的这种态势扭转为大众服务的一种手段,他这种探索是进步的(虽然米有成功)。她强调设计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是第一位。而后来到了美国少则多的密斯主义受到热烈欢迎,出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得到协调的混合,成为了国际主义的标准面貌。

而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社会性大中型逐步被抛弃鸟。 原本民主色彩变为一种单纯的商业风格,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 形式主义追求(有点拗口)仅剩下单薄的减少主义的躯壳。所以国际主义非常脆弱,80年代后就开始衰退了。

如是考研,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