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番茄特攻
土壤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花卉从土壤中吸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水分和氧气。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肥力状况,对花卉的生长发育具有重大影响。
一、土壤物理性状与花卉的关系
土壤矿物质为组成土壤的基本物质,其含量不同、颗粒大小不同所形成的土壤质地也不同,通常按照矿物质颗粒直径大小将土壤分为砂土类、粘土类和壤土类三种。
(一)砂土类
土壤质地较粗,含沙粒较多,土粒间隙大,土壤疏松,通透性强,排水良好,但保水性差,易干旱;土温受环境影响较大,昼夜温差大;有机质含量少,分解快,肥劲强但肥力短,常用作培养土的配制成份和改良粘土的成份,也常用作扦插、播种基质或栽培耐旱花卉。
(二)粘土类
土壤质地较细,土粒间隙小,干燥时板结,水分过多又太粘。含矿质元素和有机质较多,保水保肥能力强且肥效长久。但通透性差,排水不良,土壤昼夜温差小,早春土温上升慢,花卉生长较迟缓,尤其不利于幼苗生长。
除少数喜粘性土的花卉外,绝大部分花卉不适应此类土壤,常需与其它土壤或基质配合使用。
(三)壤土类
土壤质地均匀,土粒大小适中,性状介于沙土与粘土之间,有机质含量较多,土温比较稳定,既有较好的通气排水能力,又能保水保肥,生长有利,能满足大多数花卉的要求。
土壤空气、水分、温度直接影响花卉生长发育。土壤内水分和空气的多少主要与土壤质地和结构有关。
植物根系进行呼吸时要消耗大量氧气,土壤中大部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需消耗氧气,所以土壤中氧含量低于大气中的含量。一般土壤中氧含量为10~21%,当氧含量为12%以上时,大部分植物根系能正常生长和更新,当浓度降至10%时,多数植物根系正常机能开始衰退,当氧分下降到2%时,植物根系只够维持生存。
土壤中水分的多少与花卉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含水量过高时,土壤空隙全为水分所占据,根系因得不到氧气而腐烂,严重时导致叶片失绿,植株死亡。一定限度的水分亏缺,迫使根系向深层土壤发展,同时又有充足的氧气**,所以常使根系发达。
在粘重土壤生长的花卉,夏季常因水分过多,根系供氧不足而造成生理干旱。
土温对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幼苗生长等均有很大影响。一般地温比气温高3~6℃时,扦插苗成活率高,因此,大部分的繁殖床都安装有提高地温的装置。
二、土壤化学性质与花卉的关系
土壤化学性状主要指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矿质元素等,它们与花卉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其中土壤酸碱度对花卉生长的影响尤为明显。
土壤酸碱度一般指土壤溶液中的h+的浓度,用ph表示。土壤ph值多在4~9之间。土壤酸碱度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动有关,它影响着土壤有机物与矿物质的分解和利用。
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如在碱性土壤中,植物对铁元素吸收困难,常造成喜酸性植物出现缺绿症。
土壤反应有酸性、中性、碱性三种。过强的酸性或碱性均对植物生长不利,甚至造成死亡。各种花卉对土壤酸碱度适应力有较大差异,大多数要求中性或弱酸性土壤,只有少数能适应强酸性(ph值4.
5~5.5)和碱性(ph值7.5~8.
0)土壤。依花卉对土壤酸度的要求,可分为三类:在呈或轻或重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的花卉。
土壤ph值在6.5以下。又因花卉种类不同,对酸性要求差异较大,如凤梨科植物、蕨类植物、兰科植物以及栀子花、山茶、杜鹃花等对酸性要求严格,而仙客来、朱顶红、秋海棠、柑橘、棕榈等相对要求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化肥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2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有机肥料**的局限性,化肥的用量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它对提高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过多,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负效应,严重的已形成公害。例如氮肥中氨素的挥发,以及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对人及动植物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化肥特别是氮肥和磷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湖泊、河流等水域,从而造成水体中富集营养以及地下水的污染。另外,劣质磷肥中所含的三氯乙醛进入水体后成为水合三氯乙酸,可直接污染水体。长期使用氮肥,还会使土壤中碳氮比失调,致使土壤微生物向腐殖质中寻求碳源和其他营养,使其分解从而造成土壤板结,理化性质变劣。
硫酸铵、氯化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使用过多,易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随着理化性质的改变,土壤微生物的区系也随之改变,如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减少,可使土壤中有机质难以腐烂。氮肥使用不当还会促使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增多,生活力增强,果树等作物上大量使用氮肥,还会使蚜虫等害虫为害加重。
(1)氮肥的污染 氮素化肥在土壤中以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形式出现,但大多数植物主要吸收硝态氮,硝酸根离子被植物体迅速同化利用,所以一般不会对人畜造成危害。但氮肥施用过多,促使土壤中硝酸盐浓度增高,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与各种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危害极大。虽然水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程度远远低于蔬菜,但亦应引起重视。
(2)磷肥的污染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在土壤普遍缺磷的情况下,增施磷肥可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磷肥中含有镉、氟、砷、稀土元素和三氯乙醛,过多施用会影响植物对锌、铁元素的吸收。特别是一些劣质磷肥,不仅含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属,而且三氯乙醛的含量亦很高,三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变为三氯乙酸,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并会引起植物根系萎缩,枝叶生长不良,导致严重减产。
磷肥亦是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污染源,钙镁磷肥中含铬量较高,过磷酸钙中含有大量的镉、砷、铅等重金属。另外,磷矿石中还有放射性污染,其中主要是铀和镭。因此,磷肥所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
(3)钾肥的污染 过量使用氯化钾会使土壤板结,并会降低土壤ph,使之逐渐变酸,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另外,氯化钾中氯离子对果实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无公害草莓生产应禁止施用氯化钾。
3楼:高山瑞雪
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学肥料的出现突破了利用作物秸秆还田的有机物循环模式,可不断向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但是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也对土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化学肥料施入土壤后,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占其施入量的30%~40%,其余一部分固定于土壤中,还有一部分经挥发、分解、渗漏淋溶迁移出土壤。固定于土壤中的肥料会污染土壤环境,影响农田土壤生态。
1、 化学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对土壤酸度有较大影响。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钾等属于生理酸性肥料,即植物吸收肥料中养分离子后土壤中 h+增多。
在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中,土壤胶体常为ca2+、mg2+所饱和,施用kcl 后 ,土壤溶液中k+浓度迅速提高,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溶液中k+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ca2+、mg2+发生交换,同时形成氯化钙、氯化镁。由于氯化钙溶解度大,在多雨地区或多雨季节里,ca2+很容易从土壤中淋失,一方面造成土壤缺钙,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造成土壤板结硬化,导致土壤中氧气缺乏,影响植物根的生长发育。另外,长期使用氯化钾,因作物选择吸收所造成的生理酸性的影响,能使缓冲性小的中性土壤逐渐变酸。
同样,在酸性土壤中使用kci后,k+会将土壤胶体上吸附的致酸离子h+、al3+ 交换下来,导致土壤溶液中h+、al3+浓度迅速提高,使土壤ph值明显降低,过低的ph值和过量的活性al3+对植物的生长有毒害作用。
化学肥料也可促使某些营养元素的固定,使之转化为植物不能利用的形态,如单方面大量施用磷肥,可促使土壤中活性锌含量显著降低,造成植物的锌缺乏。
2、施肥过程中产生的f-、cl-、no3-等离子对土壤的污染
化学肥料成分中含有f-、cl-、no3-等离子。磷肥的主要原料是氟磷灰石【ca3(po4)2caf2】,在生产磷肥过程中,磷灰石经粉碎、酸化等过程 ,会排出大量含氯废气,造成污染。长期使用磷肥,会造成土壤中含氟增加,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中,氟会以caf2形态沉淀到土壤中,在渗透性强的砂质土壤中,一些 f-还会经淋洗进入地下水。
也有一些含氯素的化肥 ,如氯化铵和氯化钾以及由这两种肥料组成的复合肥。如果大量施用这些肥料,会使土壤中累积大量的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如甘薯、马铃薯、甘蔗、甜菜、柑橘、烟草、茶树和葡萄等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
如在茶 叶生产中,当茶树叶片中氯离子含量超过0.4%时,出现品质下降,当幼龄茶园氯化钾一次用量达300kg/hm2时,新梢内氯离子含量迅速增加,超过临界值而受害凋萎。
化学氮肥主要品种为胺盐、硝酸盐、尿素、石灰氮及氨水等,它们施入土壤后,非胺盐及非硝酸态氮均要转化为铵态氮和硝态氮,方可被植物吸收。氮肥施入后,一般利用率不超过60%。铵态氮在土壤通气状况下,经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可氧化形成硝酸盐,使no3-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自净能力下降。
no3-本身没有毒性,但这些离子可在作物体内积累,被人和动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其可将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 fe3+,生成的红血球变性,血红蛋白不再有携带氧的功能。
3、化学肥料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氮、钾肥料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而磷肥中含有较多的有害重金属。原因是磷肥的生产原料是磷矿石,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多数磷矿石含镉5~100mg/kg,大部分或全部进入肥料中。
由于镉在土壤中运动性较小,淋失很少,也不会被微生物分解,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不同种类的肥料其重金属含量也不相同,一般过磷酸盐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其它磷肥次之。
4、化学肥料使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由于长期过分依赖化肥的增产效果而忽视农家肥料,特别是过量施用化肥和使用比例失调,使得农业系统内部结构受到破坏,农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团粒结构破坏并减少,蓄水保肥能力下降,肥效作用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影响了氮磷等养分通过扩散作用向作物根系移动的速率。有机质含量降低,不仅使得反硝化细菌作用强烈,氮素肥料以气态氮的形式损失增多,而且使土壤中残存的硝态氮因难以形成有机氮而发生渗漏,污染地下水。
因土壤结构的破坏,磷素肥料有效磷含量降低 ,并且,由于大量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造成磷肥随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而损失,降低了肥料的有效利用。
由此可见,化肥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适量减少化肥的使用,增加农家肥的用量,使我们在获益的同时减少对土壤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