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因情造景,《长恨歌》中因情造景是哪几句

2020-11-21 13:04:09 字数 4461 阅读 7779

1楼:匿名用户

融情于景:是以写景为主,同时把作者的情揉入其中;

因情造景:是以写情为主,造出景来也是为了情;

移情于景:是以写情为主,把对情的描述改笔为述景;

以情托景:是以写景为主,用情来对景的描写做衬托……

融情入景 借景抒情 寄情于景 因情造景 分别是什么概念?

2楼:匿名用户

融情入景 ?一男一女。借景抒情?调情。寄情于景?**。 因情造景 ?一女一男。

《长恨歌》中因情造景是哪几句

3楼:雁归日落时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虽然诗文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之处有不少,但浏览全篇,因情而造景从而使得情景交融的诗句,我认为只这一句——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这一句可以这样理解吧:举头望月,月色使人伤心,侧耳闻铃,铃声使人断肠。

不过这样理解的话未免有触景生情之嫌了;或许理解为举头望月,月呈伤心之色;侧耳闻铃,铃响断肠之音更好一些吧!月色本是客观存在,或柔美和谐,或暗淡蕴藉,所不同的是人的心情,人伤心,所以月色显得令人伤感,人断肠,所以铃声听来格外凄惨。咬文嚼字了,见笑!

4楼:匿名用户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5楼: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融情于景”、“因情造景”、“移情于景”和“以情托景”的区别是什么?

6楼:晓寒秋枫

融情入景: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在景里,情真景真因情造景:随着自己的心情而捏造了一个可能不存在的景移情于景:把自己感情转移到景上

以情托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或铺垫主人公的心情或者思想。

古代诗歌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有几种?每一种的代表诗歌是什么?

7楼:睢宁一指禅

古代诗歌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有:

一、从景与情

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5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二、从景与情的感**彩角度来说,景与情有以下4种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每一种的代表诗歌举例如下: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

1、触景生情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在景的触动下引发情思构成意境,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韵味无穷。

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感叹。

3、因情造景

苏东坡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因情造景;“画中有诗”是景中寓情。前者要善于选择和描绘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后者是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的名诗《江雪》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把寒江飞雪、孤舟独钓的画面官得十分生动,使人感到大雪覆地、朔风逼人,而钓翁于严酷孤独的环境中,甘于披蓑独钓;这正蕴寓着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绪。

作者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远谪,这个画面正表明他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不屈的志节。

4、寓情于景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5、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它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

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二、从景与情的感**彩角度

1、以乐景写乐情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2、以乐景写哀情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3、以哀景写乐情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4、以哀景写哀情

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 柳宗元的这首《偶题》,是一首物我双会情境交融的作品。诗人创作此诗时,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百感交集。诗人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他的诗笔“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

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

8楼:匿名用户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情景交融”。总的说来,情与景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的情相一致,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衬关系;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是反衬关系,可以更增一倍的哀或乐。

1、情景交融:王维《杂诗》,贺知章《回乡偶书》,宋之问《渡汉江》,王湾《次北固山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杜甫《月夜忆舍弟》。

2、乐景写哀情:柳永《雨霖铃》,杜甫《春望》,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白居易《长恨歌》,李煜《采桑子》。

3、哀景写乐情:《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李白的《塞下曲》:“***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

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用来反衬豪情。

长恨歌的写情句是哪一句 5

9楼:杨小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又作“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10楼: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11楼: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2楼:匿名用户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又作“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1]

13楼:匿名用户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身无彩燕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4楼:枕梦听雪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5楼:匿名用户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6楼:

若是两情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楼:自己的北半球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8楼:happy大米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9楼:匿名用户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应该是这一句。